为何朱棣要选腿脚不便还肥胖多病的朱高炽继位?

桐桐聊历史 2023-05-02 20:33:19

为何朱棣要选腿脚不便还肥胖多病的朱高炽继位?

勇武善战,身经百战的朱棣会将皇位交给自己的大胖子朱高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朱高炽的身体实在是太差了,再加上朱高炽只做了九个月的皇帝,他的爷爷朱元璋,还有他的老爹明成祖朱棣,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从他的明仁宗就可以看出,朱棣为什么会将皇位交给他。

朱高炽是个大度,有情,有义,有孝心的小胖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子,虽然他这辈子娶了那么多的妃子,但是他最疼爱的却是徐氏,他一共有九个孩子,徐氏有七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他的三个孩子,第一个朱高炽,第二个朱高煦,第三个朱高燧,都是一家人。

能让朱棣如此着迷的女子,绝对不是一般的女子,朱高炽的母亲徐氏,就是大明开国皇帝徐达之女,也就是说,徐达就是朱高炽的爷爷。朱高炽的父亲朱棣,虽然一生征战沙场,勇武过人,五次征战蒙古,而他的爷爷徐达,更是辅佐朱元璋打下元大都,奠定了大明的基业,可惜的是,朱高炽朱棣和徐达的后代,从小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没有徐达和朱棣那么大的魄力。

洪武十年(1378年),徐氏十六岁时给朱棣生下长子“朱高炽”,是朱棣和夫人最疼爱的儿子,朱棣更是在朱高炽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小就让他熟读骑马射术和儒学。

虽然历史上有关于朱高炽的记载,说他胖得连走路都要太监搀扶,但实际上,朱高炽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只是,朱高炽读的书越多,就越多,到了后来,他已经是一个爱文厌武,喜欢安静的人,所以,他的箭术和箭术,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再加上他养尊处优的生活,让他的身体越来越臃肿,到了最后,他甚至都要被人搀扶着才能走出这个世界。

朱高炽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学的熏陶,他从小就信奉儒学,对自己的部下更是宽宏大量,深得部下的拥戴,就连朱元璋都对他赞不绝口。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召见了诸位亲王的儿子,让他们到京去听课,朱元璋要亲自调教,让他们成为能够守护明朝江山的藩王。朱高炽十八岁,就被朱元璋封为“燕王世子”,并被召回南京,由朱元璋亲手调教。

朱元璋在南京时,为了磨练他们的军事才能,让他们次日清晨,到南京各守一城,各守一城,然后再来禀报。到了后来,所有的皇子们都清点完了驻守的军队,然后准时返回给朱元璋复命,只有朱高炽是最后一个返回的。

朱元璋看到朱高炽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已经开始发福了,还以为朱高炽是因为在燕王府过得太好,睡不着觉,所以才会迟到。朱元璋不满的询问朱高炽为什么是最后一个回来的,朱高炽说,他在天亮之前就到了,可是他不忍心让将士们连早饭都没吃,再加上今天的天气很冷,他不忍心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阅兵式,所以他让将士们先吃早饭,等将士们都吃好了,等将士们都舒服了,再去阅兵式。

听到朱高炽的话,朱元璋很是惊讶,朱元璋带兵多年,还从来没有为将士们考虑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朱元璋才会认为自己这个小胖子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傻,而是一个细心宽厚的人,这样的做法一定会赢得将士们的支持,朱元璋很是满意,对朱高炽的做法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是所有皇子中最好的榜样。

之后,朱元璋为了培养两个孙子治国之才,让他们参与大臣的文告,但是朱高炽在批阅文告的时候,故意将其中几份文告中有疏漏之处,被朱元璋发现之后,质问他为什么要袒护那些疏漏之处。

朱元璋对文武百官非常严厉,文武百官只要有一句话说错了,朱元璋就会把文武百官治罪,甚至是革职,所以文武百官对朱元璋都是非常忌惮的。

朱高炽直截了当的说,朝臣们日理万机,日理万机,总有疏漏之处,但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不想因为这件事情激怒朱元璋,更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而让朝臣们受到惩罚。朱元璋对朱高炽的回答很是满意,甚至夸奖了朱高炽一句,看来朱元璋对朱高炽的仁慈还是很满意的。

朱棣发动靖难之战后,因为朱高炽太过肥胖,所以朱棣将他留在了北平,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同时将朱高炽的两个兄弟,朱高煦、朱高燧,也都派了出去,跟随朱棣征战沙场。朱高炽在北平,朱棣在前线打仗,朱高炽可以为朱棣提供最好的后勤,这让朱棣可以专心对付自己的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的将军李景隆率领十万大军,对北平发起了突袭,那时候,朱棣正在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夺取朵颜三卫,所以朱高炽在北平只剩下了二三万人,但是朱高炽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命令自己的士兵死守,并且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将北平的城墙冻结,这才挡住了李景隆的进攻,最后,朱高炽成功地守住了北平,一直坚持到朱棣离开大宁,才赶到北平。而且,当朱棣回来的时候,朱高炽更是当机立断,下令城内的守军,和朱棣一起,将李景隆打得落花流水,李景隆落荒而逃,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朱高炽不但通晓儒学,而且在带兵打仗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李景隆被击败后,方孝孺作为一名文官,向朱允炆献策,因为朱高炽和他的表哥朱允炆在南京的交情最好,所以方孝孺提议朱允炆用这种交情来挑拨朱棣和朱高炽之间的关系,方孝孺提议朱允炆给朱高炽一道旨意,如果朱高炽愿意交出北平,那么朱允炆就不追究他的罪责,直接封朱高炽为燕王。

方孝孺让朱允炆大肆宣扬,也正是方孝孺挑拨离间的好手段,只要朱允炆大肆宣扬,不管朱高炽是否愿意交出北平,他的父亲朱棣都会怀疑,如此一来,朱棣与朱高炽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而朱允炆则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朱棣除掉。

然而,朱高炽并不吃他这一套,按照《明史》上的说法,朝廷给他一本《世子书》,就是为了挑拨离间。世子也不开瓶盖,飞身而起。也就是说,朱允炆的授勋信使以及圣旨才刚刚抵达北平,朱高炽根本就没去过目,就让人将圣旨连同圣旨一起送到了前线的朱棣那里。

朱高炽虽然没有上当,可是朱棣却差点上当,因为朱允炆大肆宣扬要封朱高炽为“燕王”,这让朱棣对朱高炽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再加上二弟朱高煦也对朱高炽的皇位虎视眈眈,于是当着朱棣的面诬陷朱高炽,说朱高炽和南京的朱允炆走得很近,说不定会因为朱允炆的招安而反叛朱棣。

在朱允炆的大肆宣扬和朱高煦的怂恿下,朱棣还真怕朱高炽反水,所以才会暗中派人去北平抓捕朱高炽。

好在朱高炽提前将朱允炆的信使和圣旨发了出去,朱棣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已经收到了朱允炆的信使和圣旨,《明史》上说:“成祖发书目,谓:‘我杀我儿’。”朱棣见到朱允炆派来的信使,以及未开封的圣旨,都被朱高炽带来,顿时对朱高炽再无任何怀疑。

朱高炽为人宽宏大量,而他的两个兄弟,朱高煦、朱高燧,却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自己的皇位,朱棣刚登上皇位的时候,朱棣还在纠结到底是册立朱高炽为“仁慈”,还是册立“勇猛”的二儿子“朱高煦”,那个时候,文官们都拥护“仁慈”的朱高炽,而武官们都拥护“勇猛”的朱高煦。

最终,幕僚谢晋力劝朱棣册立朱高炽为储君,谢晋说:“大儿子宽宏大量,忠心耿耿,何况陛下有个好孙子。”

解缙指的是朱高炽为人宽宏大量,忠心耿耿,深受百姓爱戴,又有个出色的朱瞻基,朱棣的亲孙子。所以在解缙的劝说下,朱棣册立朱高炽为太子,最后朱棣终于将朱高炽推上了太子的宝座。

不过,朱高炽在做太子的时候,也是吃尽了苦头,朱高煦与朱高燧两个人,一直都在暗中算计朱高炽,好在朱高炽在文官中很有威望,所以才能保住他的位置,所以朱高炽在做太子的时候,也是很辛苦的,因为他要应付两个兄弟的算计。

不过,朱高炽对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是以德报怨,有一次,朱高煦暗中招兵买马,准备学唐太宗李世民的样子,刺杀自己的兄弟,逼着自己的父亲朱高炽让位,结果被统领徐野驴知道,朱高煦当众斩杀了徐野驴,这让朱棣大为恼火,于是朱棣决定将朱高煦逐出宗室,贬为平民。这个时候,朱高炽出面,哀求朱棣原谅朱高煦,朱棣这才消了气,放过了朱高煦。

同时,朱高燧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曾经想要在朱棣病重的时候,买通朱棣的一个宦官,将他毒死,然后假借圣旨篡位,结果事情败露,朱棣勃然大怒,想要杀死朱高燧,可是朱高炽却抱着朱棣的腿,为朱高燧求情,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朱高燧的属下的头上,所以朱高燧只是杀死了朱高燧的几个心腹,并没有对朱高燧怎么样。

朱高炽登基后,对自己的两个兄弟也是极好的,想要用自己的仁慈和大度去改变他们的想法,但最终,却只有朱高燧听了朱高炽的话,朱高炽登基后,将自己的两个兄弟的兵权交给了自己的兄弟,而朱高煦却是死心塌地,直到朱瞻基登基后,他才造反,被朱瞻基一一镇压。

与父亲朱棣两次想要置自己于死地不同,朱高炽对这两个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兄弟,都是以德报怨,在朱棣要治他们的罪时,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他们求情,朱高炽对父亲的宽容,与父亲的冷酷无情截然相反。

朱高炽在位不过十个月,但六次执掌大权,与父亲朱棣一起开创了永乐盛世。

朱棣是个心狠手辣的君王,朱高炽若是心慈手软,仗着自己的儿子朱瞻基,朱棣是绝对不会将皇位传给他的。朱高炽做太子的初期,可以被两个兄弟陷害,但是到了后来,朱高炽已经坐稳了这个位置,所以朱棣是绝对不会再换太子的。

朱高炽之所以能够阻止朱棣立储,就是因为他在治理朝局上的过人天赋。因为朱棣是从外甥朱允炆手里夺来的,朱棣继位后,为了让天下人不再怀疑自己的权势,朱棣为了让天下人不再怀疑自己的权势,在军事方面,朱棣曾五次向蒙古开战,在文教方面,编撰了《永乐大典》,并派遣宦官郑和三次下西洋。

朱棣北伐蒙古的时候,本来是要把首都迁到北平的,但是那时候南京还只是大明的名义首都,所以朱棣就把朱高炽留在了南京,作为太子,朱高炽做了六次监国,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所以这也被称为朱高炽监国。要知道,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朱高炽执掌朝政二十多年,后世将朱棣的统治称为永乐盛世,而朱高炽的统治,则是建立在他的身上。

简单来说,就是朱棣虽然武艺高强,但却没有什么治国之道,所以他一直都是让朱高炽代行政务,其实他只是执掌军权,而政事则是被朱高炽一手遮天,所以后人才会说,朱棣其实就是他儿子朱高炽手下的一员大将,主攻北方,主攻蒙古。

所以,朱高炽虽然只当了十个月,但是他和他的父亲朱棣,却是一起建立了永乐盛世,可以说,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很久很久了。

在朱高炽执掌朝政的时候,他对朱棣定下的内阁体制进行了改进,朱高炽在朱棣定下的内阁体制中,又增加了一项投票制,朱高炽让所有的大臣都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写在奏章上,然后再将这些意见和建议送到皇帝那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朱高炽最大的优点就是心胸宽广,朱棣对建文帝国的老大臣们下手很狠,不少老大臣的家眷都因为这件事而被贬为奴隶。

朱高炽在位期间,曾大赦过不少被殃及池鱼的建文老臣亲族,而他所立下的政令被颠覆,则是因为朱高炽公开反对朱棣的严刑峻法,曾经引起过朱棣的不满,这才成为朱高煦与朱高燧联手陷害他的借口。

但是朱高炽却是大发慈悲,对那些建文大臣的亲族都网开一面,最后还是在一群文官的保护下,朱高炽才逃过了一劫。

朱高炽不但对文武百官极为宽容,而且在他当政的时候,也非常注重民间的生活,在他当政的时候,各地都发生了灾荒,但是,他最关心的却不是如何救济,而是如何帮助灾民生活,如何重建家园。

朱高炽曾经亲自去过一次灾区,了解到许多灾民在大灾之后,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孩子来维持生计,所以他才会出台一项政策,让灾民们免交赋税,并且让地方官员去寻找和资助他们的孩子,将他们的孩子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朱高炽的这一举措,让无数的灾民欢欣鼓舞,也让大明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永乐盛世”这个称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棣从北方回来,知道了朱高炽的这一举措后,更是欣喜若狂,对朱高炽赞不绝口,说他是一个好皇帝。

可以说,在朱高炽监国期间,他的政绩卓著,深得文武百官的拥戴,在其任内,他救济灾民,开垦荒地,修建堤坝,解决漕运问题,并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粮仓,抵御灾荒,更重要的是,朱高炽还能够为朱棣在北征蒙古,南征越南的时候,所需要的物资,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保障。

所以,在《明史》中,朱高炽执掌大权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成祖,乘辇北上,东宫执掌大权,一尘不染”。

朱高炽在监国期间,不但辅佐朱棣建立了永乐盛世,更是为后来的“仁宣大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明史》上,他被誉为“朝无废事”,但二十多年的时间,也不过让他当了十几个月的皇帝而已。

朱高炽登基十个月,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不断的推行仁政,废除了朱棣统治下的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朱高炽登基的时候,正值全国各地大旱,饥寒交迫,民不聊生,民不聊生。朱高炽立刻下令,让受灾地区的官员,立刻开库,发放粮食救济灾民,同时也要无限制的发放粮食救济灾民。因为这次的灾情实在是太大了,大臣们觉得无限制的发放,会让朝廷吃不消,而且还会造成国库的亏空,于是,大臣们纷纷向朱高炽提议,将发放的国粮,改为“借粮”,让那些灾民写下欠条,等他们的收成好转之后,在归还国库。

对此,朱高炽对那些提出借粮要求的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一个国家的根基在于百姓,如果百姓有困难,政府不能无条件的伸出援手,那百姓又何必要朝廷,何必要皇帝呢?

朱高炽的心胸,比他的爷爷朱元璋,比他的老爹朱棣,都要高明得多,放眼中国,能有这样心胸的皇帝,也是屈指可数。

事实上,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以武力统治这个世界的,他们两个在统治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严厉的刑罚,但是在仁慈方面,他们两个却远远比不上朱高炽。

朱元璋虽为开国之君,但其在位期间却并未真正做到养活百姓,据《中国农民起义史话》记载,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多次上千人的农民起义,而朱元璋也是中国历代开国之君中,最多的一位,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终结了元朝末年的混乱局面,但却未能养活百姓,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农民起义发生。

朱棣更看重的是武力,在他统治下,蒙古、越南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靠着百姓们的支持,如果不是朱棣有一个心胸宽广、心胸宽广的朱高炽,他这个皇帝,很可能会从永乐大帝时代,直接走向灭亡。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朝在朱元璋统治的时候,并没有给百姓带来什么好处的原因,朱元璋也发现了这一点,他的大儿子朱标,为人和善,德高望重,和朱高炽一样,是唯一的继承人,但朱标死得太早,朱元璋不得不选择了朱允炆,也就是朱标的二儿子,也就是他的父亲。

朱元璋原本是希望朱允炆能让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朱棣居然能登上皇位,而朱棣这种好战的人,根本就不关心百姓过的生活,所以朱高炽就成了他父亲朱棣在这一点上的补品。

所以,朱棣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宽宏大量的接班人,才能让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而朱高炽,正是因为朱高炽的宽宏大量,再加上他出色的治理能力,朱棣才放弃了立储的打算。

结束语

朱高炽被封为“明仁宗”,这是他行仁政,容百官,恤黎民,与他的父亲朱棣、祖父朱元璋等人完全不同的地方,是他将大明的国泰民安,国泰民安,国泰民安。朱高炽虽然只登上了十个月的皇位,去世时也只有四十八岁,但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朱高炽这个“仁”字,让他的心胸比他的祖父朱元璋、他的父亲朱棣都要宽宏大量,他可以完美地弥补朱棣的缺点,这也是为什么他虽然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但却被选为朱棣皇位的原因,因为他不但可以弥补朱棣的缺点,而且他还有一个出色的朱瞻基,朱棣除了让他继承皇位之外,还能让谁继承皇位?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