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宗人府属于什么职能机构?为啥能使得王公贵族都闻之色变?
看过清代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在电视剧里,妃嫔们犯了错,都会被送到宗人府去处理,所以很多人都会被电视剧所误导,以为那些妃子们最怕的就是宗人府。
在历史上,皇族是不会管后宫里的妃子的,皇族中的妃子犯错都是由皇族来处理的,皇族中的妃子的家人都是由皇族来处理的。宗人府,在清朝的时候,是一个让皇亲国戚闻风丧胆的部门,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皇亲国戚们都对宗人府如此忌惮。
宗人府并不是清朝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它是从明代继承下来的,明代朱元璋建立起来的,清代顺治帝进入关内,继承了明代的宗人府。宗室的作用,就是对皇室成员进行管理。这些人中,有皇室的近亲,也有皇室的远亲。
除了亲属之外,清廷还将皇族分为两个派别,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开始,塔克世就是皇族的直系后裔,也就是皇族,而与塔克世同辈的后裔,则是皇族的旁系后裔,也就是皇族。
为了区别开来,清廷专门给宗室和觉罗长老各发了一条五颜六色的腰带,以表示他们的身份,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在腰间系上一条黄腰带,也就是所谓的‘黄腰带’。觉罗平时在公共场合,都会在腰上系一条红色的腰带,所以大家都叫他‘红领巾’。
最早的时候,满清并没有宗室,一直到顺治入关,顺治九族皆为嫡系,而当时的宗室人数并不算太多,不过顺治也想着将来他们还会有后代,于是就仿照大明建立了宗室,用来管理宗室。
宗室的职责,就是为皇族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婚礼,比如婚礼,比如婚礼等等,宗室的职责,就是为皇族提供一些福利,除此之外,宗室还开设了觉罗宗学,为皇族子弟提供教育。当然,也就是像觉罗这样的皇亲国戚,真正的皇亲国戚,还有皇亲国戚,都在紫禁城的上书房里,那里是皇亲国戚们学习的好去处。
皇上给自己最亲近的人提供了一间书房,自然也要给那些远房亲戚一个好去处,于是,觉罗宗学就成了皇室子弟们可以在那里免费学习的地方。正如《红楼梦》的作家曹雪芹曾经在觉罗书院任教一样。
而作为为皇亲国戚们提供读书的地方,宗人府每年都有专门的皇亲国戚们的考核。宗室的考核对于皇族来说很重要,因为在清朝,皇族的爵位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上到下,都是从下到上,不过,能从上到下的,一般都是嫡子,皇族的子嗣都这么多了,剩下的子嗣呢?
皇亲国戚在科举中的地位是有高低之分的,这和他们的父辈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王嫡妻的儿子,如果能够通过科举,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不到八品的辅国公,侧福晋的儿子,如果能够通过科举,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二等的镇国将,如果能够通过科举,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三等的辅国将。所以在皇家学院的考核中,想要得到一个爵位,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自己的父亲。
与科考不同,宗人府的考核要简单得多,皇亲国戚的考核只有三个项目,一个是汉文互译,一个是骑射,一个是立射。考核分为优秀、中等、差三种,每一种都是优秀,才能获得相应的爵位。
如果考核结果是两个优秀,一个平手,则会被降级,得到爵位。如果一优二平,或者两优一劣,那么就会被降级,得到爵位。若是一方胜出,一方平手,一方败退,则会下降三个等级,获得爵位。若是一个好,两个坏,两个好,一个差,一个坏,这样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得到爵位,也就意味着失败,最终只能沦为一个无关紧要的闲散宗室。
宗人府不仅要管理皇家子弟的教育事务,还要管理皇家子弟的最低生活费。乾隆朝以前,因宗人科举制的严苛,许多皇亲国戚因未能获得封号而成为宗室闲散人员,并无经济收入。
乾隆皇帝发现,这些皇族大部分都是爱面子的,不干活,不干活,所以,很多皇族的日子过得很苦,比一般的富户还要苦,所以,乾隆皇帝觉得这些皇族有损皇族的威严,所以,乾隆皇帝专门下了一道旨意,每年都会给皇族一件从四品的朝服,并且,还会给他们一笔抚恤金,让他们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宗人府在乾隆陛下的授意下,每年都会给黄带子的宗亲发一笔抚恤金,红带子觉罗区开一年可以从宗人府领三十六两银子,五十六两大米,而红带子的觉罗则是二十四两大米,五十五两大米。
根据清末的历史记载,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也就是三十两左右,所以这点抚恤金,也就是维持一些皇亲国戚的基本生活而已。
不过,这些闲散的皇族,并不是非得住在京城,而是住在京郊,这样的话,他们的开销就会小很多,有了这些银子,他们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不过大部分的皇亲国戚都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宁愿吃点苦头,也不愿意在京郊安顿下来。
宗室的职责,就是代表着宗室的成员,将自己的要求,传递到宗室之中,比如一些宗室成员,如果觉得自己的要求很高,那么,宗室成员,就会将自己的要求,传递到宗室之中,让宗室成员,将自己的要求,传递到宗室之中。
既然宗人府是给皇亲国戚准备的,那皇亲国戚又怎么会对宗亲国戚如此忌惮?宗人府既然能够为皇亲国戚提供好处,那么对于犯了错的皇亲国戚,宗人府也是有责任的。
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被封建统治者们用来骗人的口号而已。清代皇族成员犯了罪,当地衙门在审理完毕以后会将案件卷宗送到宗人府,宗人府的签名和印章是当地衙门判决的依据,如果宗人府对案件的判决不满意,也可以不签印章直接退回当地衙门重新审理,通常当地衙门对皇族成员的判决都是比较轻的,只有宗人府的签名和印章才会被当地衙门接受。
不过一般来说,如果是宗人府的人来找他,那就说明这件事已经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到时候就没人能保住他了。
正如嘉庆年间的“敏学案”,爱新觉罗·敏学也是一位皇亲国戚,盛夏时节,敏学光着上身在大街上闲逛,因为他是个皇亲国戚,所以并没有戴皇亲国戚的皇亲国戚腰带,结果在大街上和一个商贩发生了争执。
敏学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将摊主打得满地找牙,围观的百姓便报了警,而当时负责维持京师秩序的是御林军统帅府,御林军统帅府的人便赶到了事发地点,将敏学打得落花流水。
这些步军府的将士,平时都是让百姓闻风丧胆的,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敏学是皇亲国戚,所以才会对敏学指手画脚,当然,步军府也不能怪敏学,毕竟是敏学先动手的。
但是敏学却不甘心,他身为皇族,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所以敏学和几个下人将禁卫军的侍卫也打了一顿,而且敏学还追着禁卫军的侍卫,将他们赶到了禁卫军的休息室,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这才罢休。
敏学的事情,在如今的社会上已经算是打架斗殴,而且还打伤了执法者,所以这件事情就闹到了刑部,敏学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请求宗人府插手。刑部根本不会理会这个皇亲国戚,所以干脆就将这件事情丢到了宗人府里。
那时候,宗人部的负责人,就是嘉庆帝的“哥哥”,乾隆的八子仪王子永璇,那时候的宗人部,对皇亲国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都不管,永璇也是有名的浑浑噩噩,从来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所以把明雪的案子交给永璇后,他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任由刑部处理。
当时的刑部尚书秦承恩见永璇如此,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秦承恩便将明雪的刑期从一百大棍,三年流放,改为二十五大棍,关入宗人室九个月,再罚一年俸禄,以作补偿。
只可惜,这件事被皇帝陛下发现了,皇帝陛下觉得皇族越来越没用,犯法之人也越来越多,便想要纠正皇族无视律法的行为,所以皇帝陛下便将这件事当成了一个例子,既可以震慑皇族,又可以给京城的百姓一个交代,还可以笼络人心。
所以,嘉庆对“哥哥”永璇与秦承恩严加训斥,永璇被处以三年俸禄,秦承恩则被贬为庶人。而嘉庆皇帝根据《大清律》对敏学的最高刑罚,对他进行了严惩,将他定在宫外四十杖,发配新疆,遇有特赦,终身不能入京。
就这样,在嘉庆的干涉下,敏学学院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过从敏学学院的事情上也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只要不引起皇上的注意,宗亲们都会被宗人府保护起来,甚至会被关进一个单独的牢房,当然,这种惩罚并不算太重,只要皇上不注意就行了。
但如果是宗人府的人来找他,那就说明这件事闹得很大,皇上要治他的罪了。在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正月初五,康熙八儿子廉王胤禛犯下了四十条重罪,并下旨剥夺了他的爵位,剥夺了他的宗室爵位,将他的名字改成了“阿其那”,永世关押在宗室里。
雍正的圣旨一出,宗人府就派人去了胤禛的家里,将他关进了一个单独的牢房里。雍正甚至在自己的府邸里,专门为他建造了一个单独的房间,修建了高高的围墙,不允许任何人拜访,也不允许任何人伺候,不允许任何人为他看病,也不允许任何人为他治病。
所以,像胤禩这样被宗人府盯上,下场是何等凄惨,也就是皇上对他另眼相看。在雍正朝,掌管宗室的是康熙的十六子庄王,这是一个“弟弟”,也是雍正最为信赖的一个,此人善于揣测雍正的心思,弹劾过许多与他争位的兄长,胤禩便是在他的弹劾下,被雍正抓住把柄,一一审问,最后被定为四十条大罪。
在除掉了胤禛后,他又弹劾康熙的三个忠心皇子胤祉,最后被雍正夺了王位,软禁了他,最后他在软禁中郁郁而终。
从胤禄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宗人府也有监督和弹劾皇亲国戚的权利,不过自从雍正年间,宗人府就变成了对付皇亲国戚的工具,皇亲国戚也就渐渐被皇亲国戚所忌惮。自从胤禛被囚禁在宗人府中,这件事情就在皇族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那以后,宗人府就成了所有皇族闻风丧胆的地方。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宗人府的制度,宗人府的最高掌控者被称为宗令,这是一种只有皇族才能担任的职位,而且这个职位还需要有一定的封号,那就是皇族,皇族。在宗令的下面,还有两个宗主,这两个宗主都是有爵位的,只有贝勒、贝子之类的贵族,才能担任。宗正之下,就是左、右两个宗人,原本只有镇国公和辅国公才有资格担任,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位置已经没有了限制,只有皇亲国戚就可以担任。
因为宗人府中最高的三个职位,宗令,宗正,宗人,都是由皇族成员担任,而且地位都很高,所以宗人府中的总管,地位要高于其他几个部门。但在这三个级别的官职下面还有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经历、笔帖等多个级别的官职,它们的官职名称与六部的官职名称基本一致,只是宗人府的官职要比六部中相应的低一个级别,就拿六部侍郎来说,六部侍郎是正二品,而宗人府的侍郎是正三品,这也就意味着,从总体上来说,宗人府还不如真正的清代国家行政机关的六部。
因此,清廷的宗族就是一个专门处理皇族问题的部门,他们可以为皇族提供各种待遇,也可以对皇族进行约束和处罚。
自从雍正用宗人府来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兄弟后,宗人府就渐渐在皇族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皇族中人并不会把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国家的执法者放在眼里,而宗人府却是直接找上了皇族,这就说明了皇上要对付皇族,皇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那些执法者。
要知道,那些皇亲国戚之所以嚣张跋扈,为非作歹,就是因为有皇帝这个靠山在背后撑腰,可一旦靠山要对付他们,他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所以那些皇亲国戚们最害怕的就是宗人府,一听到这个靠山就吓得屁滚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