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铁饭碗”,当初给个县长都不换,如今却沦为最底层工作

车市新发现 2025-04-23 10:26:26

上世纪70年代,那可是个挺不一样的年头。那时候的社会,虽说不太平,到处都有点乱糟糟的,但大伙儿心里头啊,还是对以后的日子抱着满满的希望。

要是谁能拿到一个稳稳当当的好工作,那生活肯定是美滋滋的,啥都不愁!

真让人惊讶,时代这么一变,以前那些大家觉得很稳定的职业,现在看来也不那么牢靠了。就连一些以前被认为不太好的工作,也开始受到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司机】

现在啊,开车这活儿变得很平常,每天都有大堆大巴车在高速公路上跑来跑去,带着大家穿越一座座山、一条条河。

到了70年代,开车可算是个炙手可热的“金饭碗”职业,关键就在于那时候汽车少得可怜。

那个年代,汽车可不是谁都能轻易搞到的,要么是些单位,要么就是个别有钱有势的人才有。想当司机啊,不光得车技溜,还得政治头脑过硬,这两样都具备了,才有可能混上司机这饭碗。

以前啊,好多男人都盼着能当上司机,要是半道上能碰上个司机,搭个顺风车,那感觉,简直美极了。

因此,那时候能开车的人相当稀少,大家都对他们挺佩服的。说白了,会开车在当时就是种地位的标志。

你以为司机就光是踩踩油门、握握方向盘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还得会修车。要是车在半道上抛锚了,那就得靠自己的手艺把它给摆弄好。

在那个通讯不太方便的时候,要找个维修师傅来帮忙,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售货员】

七十年代那会儿,做销售员的可不光是卖东西那么简单,他们还得是人际交往的高手。供销社站台上那些男男女女,简直就像小明星似的,风光得很,牛气冲天。

跟现在的店员比起来,以前供销社里的售货员那可真是有权有势。他们手里把控着好多紧缺的东西,像是医疗方面的用品啊,还有每天得吃的那些食物,都得靠他们手里的票才能买到。

关键的是他们的背景,真不是一般的简单,听说他们都是来自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得掌握不少知识才能胜任售货员的岗位。

【邮递员】

以前啊,人们联系别人的方法真的很少,就那么一小撮人能用上电话或电报。所以,邮递员就成了那会儿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之一。

他们经常蹬着一辆单车,肩上挂着一个绿背包,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给不少人送信。他们在大街小巷里骑行,靠着这辆自行车和绿色的肩包,完成了许多信件的传递任务。

邮递员这份工作,真的是挺让人敬佩的,好多人都梦想着能加入他们的行列。但说实话,想成为邮递员可没那么容易,要求严格得很。

以前想成为邮递员可没那么简单,不是现在年满18岁、身体好就能干的。那时候得有点学问,还得先去邮电学校学习。因此,邮递员这行当大都是年轻人的选择。他们毕业后得参加各种专业考试,通过后才能成为让人羡慕的邮递员。

那时候,老百姓中间有这么一种说法:“家里要是有个邮递员,全家吃穿就不用愁了。”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邮递员的收入相当可观。

但这种活儿可不好干,每天得蹬着自行车满大街跑,还得记清楚每个信封得送到哪儿,得经过特别累的训练,才能干好这活儿。

【电影放映员】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能看上一场电影那真是稀罕事儿,跟现在不一样,咱们不可能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就看。

村里没法自个儿建电影院,大伙儿想看电影就得跑老远到镇上去,而且还得花不少钱,因此没人乐意跑这一趟。

直到有一天,有个电影放映员背着放映设备到了村里,带的是那种老式的胶片电影放映机。

放电影这事儿,其实挺讲究技术的。放映的人得不停地摆弄那些设备,直到电影画面完完整整地出现在大伙儿眼前,这样大家才能看上黑白的电影。

电影快开场那会儿,村里头的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急急忙忙往这儿赶,就想找个好位置坐下,生怕错过了电影里的那些精彩桥段。

那时候,好多小孩都围着放映员转,一个劲儿地问今天放啥样的电影,现在想想,那感觉就像昨天的事儿似的。

【杀猪佬】

那个时代,种地是大多数人的主要营生,大家要么靠田地吃饭,要么就靠手工活挣钱。

在这种情况下,肉就成了饭桌上很稀罕的东西,杀猪师傅的屠宰手艺,就成了准备这顿饭的关键一步。他们干的这行,不光是为了糊口,更是把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给延续下去了,已经传了好几代人。

一到过年过节,那些专门杀猪的师傅就特别忙活,每次帮人处理猪都能赚上一笔不小的外快。

大伙儿都觉得,杀猪师傅可不是一般的肉贩子,他是个挺受大伙儿敬重的高手。全靠有他在,那些圆滚滚的大肥猪才能被顺利搞定,咱们也才能吃上香喷喷的猪肉。

而且那时候的屠夫,日子过得还算滋润,通常都不愁没肉吃。

对我而言,这些场景都是非常珍贵的记忆,从那些昔日的“稳定工作”里,咱们也能感受到时代真是飞快地变化着。

0 阅读:2

车市新发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