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与消费转型双重夹击:LVMH首季销量下滑背后的行业变局

永凤看娱 2025-04-21 01:05:12
2025年4月14日,全球奢侈品行业风向标路威酩轩集团(LVMH)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引发资本市场震动:核心时尚与皮具部门有机收入同比下滑5%,远超市场预期的0.55%降幅;集团整体营收下降3%至203.11亿欧元,股价当日暴跌8.3%,市值蒸发超250亿欧元。

路威酩轩集团时尚皮具的首季收入,同比下滑5%。(路透社)

这一表现不仅打破LVMH连续15个季度的增长纪录,更标志着奢侈品行业正经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结构性调整。

从业务板块看,贡献集团78%利润的时尚与皮具部门成为重灾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经典手袋销量下滑7%,迪奥(Dior)成衣系列订单减少9%,蒂芙尼(Tiffany)高端珠宝销售额下降12%。

值得注意的是,入门级奢侈品市场同样疲软,丝芙兰(Sephora)美妆产品销量下跌15%,轩尼诗干邑在中美市场的销售额锐减22%。

贸易战冲击波的多维传导

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商品加征10%关税的政策,正通过三重路径冲击奢侈品行业:

1. 供应链成本攀升:LVMH 60%的原材料依赖意大利皮革、法国丝绸等欧盟供应商,关税使单件手袋生产成本增加8%-12%。尽管集团计划将美国工厂产能从50%提升至70%,但加州工厂40%的废品率(行业平均20%)和熟练工人短缺问题,导致本土化战略成效有限。

2. 消费信心受挫:美国股市市值蒸发10万亿美元(约合欧盟GDP的50%),高净值人群财富缩水直接抑制奢侈品需求。花旗数据显示,美国百万富翁的奢侈品支出意愿指数已从去年的78降至52,创2009年以来新低。

3. 价格体系紊乱:为对冲关税,LVMH被迫启动年内第二次全球调价,Speedy手袋价格上调3.4%至24400元,迪奥成衣平均涨幅达5.8%。但这一策略在亚洲市场遭遇阻力——日本与中国内地的奢侈品价差扩大至30%,进一步刺激消费外流。

中国市场的深度调整

作为LVMH最大单一市场(贡献33%营收),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正经历结构性转型:

1. 需求端分化: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额下降18%-20%,但高净值客户(资产超1000万元)贡献比例升至68%。他们的消费偏好从“显性标识”转向“低调奢华”,LV老花系列销量下滑15%,而Dior Oblique暗纹款增长22%。

2. 渠道变革:境外消费占比升至40%,日本市场因日元贬值成为首选目的地——中国游客在日奢侈品消费恢复至2019年的120%,而本土品牌通过“全球定价+限购”策略收效甚微。

3. 政策影响:中国的“共同富裕”政策抑制了“炫富式消费”,二手奢侈品平台红布林GMV同比增长45%,而LVMH旗下二手平台24S因定价过高(平均溢价30%)市场份额不足5%。

行业竞争格局重构

LVMH的困境并非孤例,整个奢侈品行业正面临“马太效应”加剧:

1. 头部企业分化:爱马仕凭借Birkin包的稀缺性实现3%增长,市值一度超越LVMH;开云集团(Gucci母公司)坚持“意大利制造”,股价跌幅仅为LVMH的一半。

2. 品类差异显著:腕表与珠宝部门受冲击最大(Tiffany销量下降12%),而高定服装(Dior Haute Couture)和艺术投资(Christie's拍卖)保持韧性,显示富裕阶层转向“体验型消费”。

3. 区域市场失衡:欧洲成为唯一增长区域(+2%),美国(-3%)和亚洲(-11%)拖累整体表现。这与欧洲经济复苏(PMI 52.3)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形成鲜明对比。

战略应对与行业展望

LVMH的“过冬”策略凸显行业共性挑战:

1. 供应链重构:计划在2026年前将美国工厂产能提升至70%,但需解决废品率高、人工成本贵(时薪17美元)等问题。相比之下,开云集团选择“硬抗关税”,认为品牌文化价值高于短期成本。

2. 价格策略调整:通过“分区域定价”(如中国提价3%、欧洲维持原价)平衡关税影响,但可能进一步加剧消费外流。贝恩建议品牌通过“限量款+数字化营销”提升溢价能力。

3. 客户分层运营:针对高净值客户推出“专属旅行体验”(如LV尼罗河游船),针对年轻群体开发联名款(如LV x Supreme),但后者在亚洲市场反响平平。

历史镜鉴与未来风险

当前行业困境与2008年金融危机存在本质差异:

- 需求结构:2008年危机源于“去杠杆”,奢侈品作为“非必需消费”首当其冲;此次则是“贸易战+消费转型”叠加,需求端呈现“高端稳健、大众萎缩”的分化格局。

- 政策环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全球利率中枢较2008年低300个基点),难以通过刺激消费缓解行业压力。

- 技术变革:AI设计(如Dior虚拟试衣间)和区块链溯源(如LV数字藏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对冲传统业务下滑。

LVMH的销量下滑不仅是短期数据波动,更是奢侈品行业进入“新常态”的缩影。

当贸易战打破全球化红利,当消费升级转向理性化,当技术革命重塑价值认知,行业领导者需要在“效率”与“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短期生存”与“长期品牌”之间找到新平衡。

对于LVMH而言,这或许意味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从“产品销售”转向“体验创造”。而整个行业的未来,将取决于能否在保护主义浪潮中守护奢侈品的核心价值——那些超越国界的审美追求与文化认同。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



0 阅读:0

永凤看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