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4岁的她首次参加世界杯便夺得冠军,成为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16岁的陈若琳与王鑫搭档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随后又在单人项目中折桂,开启了她的奥运传奇。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陈若琳连续三届包揽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并在单人项目中再添两金,成为中国跳水史上第一位"五金王"。
她的跳水动作以高难度、高精度著称,尤其擅长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等标志性动作,入水时几乎不溅水花,被国际泳联称为"教科书般的完美表现"。

从运动员到金牌教练的华丽转身
2016年因伤病退役后,陈若琳毅然选择留在国家队,开启了教练生涯。2021年底,她正式成为全红婵的主管教练,这对师徒组合迅速成为跳水界的焦点。
陈若琳以严谨的训练态度和细腻的心理辅导著称,针对全红婵的身体发育变化,她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帮助弟子克服10米台动作变形的难题。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她指导的练俊杰/杨昊夺得男子双人10米台金牌,完成了从"奥运冠军"到"冠军教练"的蜕变。

绯闻与事业的抉择
2025年初,陈若琳与神秘男子的合影引发恋情猜测,但当事人迅速澄清:"单身,不谈"。
事实上,这位32岁的金牌教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全红婵的奥运备战中。据媒体分析,陈若琳短期内并无婚恋计划,她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现在最想做的是帮助全红婵实现洛杉矶奥运会三连冠的梦想"。
这种"以事业为家"的态度,与她运动员时期的拼搏精神一脉相承。

圈内人的高度评价
全红婵父亲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陈教练就像女儿的第二个母亲,她不仅教会红婵跳水,更教会她如何面对人生挑战"。
郭晶晶则亲昵地称她为"亲妹妹",两人在国家队时期便结下深厚友谊,陈若琳每次赴港都"霸占"郭晶晶家的沙发,这种闺蜜式的互动成为体坛佳话。
国际泳联主席侯赛因·穆萨拉姆评价:"陈若琳是跳水界的达芬奇,她在跳台上的创造力和对运动的执着,将激励一代又一代运动员。"

荣耀背后的付出
2025年2月,陈若琳入选国际游泳名人堂,成为第15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跳水运动员。这一荣誉背后,是她长达20年的高强度训练。
运动员时期,她因长期压水花导致视网膜脱落,却坚持带伤参赛;转型教练后,她每天清晨5点便陪队员训练,甚至为全红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让她在跳水界赢得"铁娘子"的称号。

站在32岁的人生节点,陈若琳的目光始终投向未来。
她正在探索"科技+跳水"的训练模式,引入3D动作捕捉系统优化技术细节;同时,她积极参与青少年跳水推广,在南通老家建立了"陈若琳跳水训练营"。
对于全红婵的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征程,她信心满满:"我们正在攻克5255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等新动作,目标是让中国跳水的技术高度再上一个台阶。"
陈若琳的故事,是中国体育精神的缩影。从跳台上的"飞天少女"到教练席的"金牌导师",她用热爱与坚持诠释了什么是"永不止步"。
正如她在名人堂获奖感言中所说:"跳水教会我,人生最精彩的不是站在顶峰的那一刻,而是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这种精神,将继续照亮中国跳水的未来之路。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