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发表在82年的文章,一段未能兑现的爱情承诺

念海无涯 2025-03-19 13:26:10

泛黄的剪报静静地躺在我的掌心,思绪也随之回到了四十年前那个充满憧憬的秋天。

她保存了这么多年,而我,也从未忘记那个改变我人生的承诺。

如今我已是省作协副主席,而她,却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卫校女生。

再次相遇,我们之间隔着的,又岂止是二十年的光阴?

1982年的秋天,我在郊区的师专求学,她则在市区的卫校读书。

我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常常在南川河边畅谈人生。

一次闲聊中,我谈到自己的作家梦,她笑着打趣我,说我连一篇文章都没发表过。

年少轻狂的我许下豪言壮语,并认真地说,自己会努力的。

她看着我,突然认真地说:“如果你能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我就嫁给你。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句看似玩笑的话,会如何影响我们之后的人生。

回到学校后,我开始了疯狂的写作之旅。

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后,我都会点亮台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室友老王经常看到我熬夜,问我:“张明,你又熬夜写东西啊?

为了那个卫校的女生?

”我总是默默地点头,心里清楚,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她,为了那个一诺千金的约定。

当时的投稿并不容易,需要用钢笔工工整整地誊写稿件,再寄到报社。

每一次寄出稿件,我都满怀期待,却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

信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我的写作热情,也逐渐被一次次的退稿消磨殆尽。

小雨在卫校的学习却进展顺利。

她兴奋地告诉我,实习医院的外科主任很欣赏她的天分,要带她学习手术。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为她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隐隐感到不安。

我们的未来,似乎正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渐渐地,小雨来看我的次数越来越少,信也写得越来越短。

我预感到,我们的关系即将走到尽头。

终于有一天,她打来电话,语气低沉地说:“张明,对不起,我们可能不合适。

”我急切地追问原因,她解释说,我太执着于写作,而她需要一个能给她安稳生活的人。

我试图挽留,请求她给我一些时间,但她的回答很坚决:“时间改变不了什么,我们都需要面对现实。

电话挂断后,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感觉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

那天晚上,我将所有写好的稿子锁进抽屉,发誓再也不写了。

几天后,我又不由自主地坐在了书桌前。

这一次,我不是为了她,而是为了证明自己。

我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研究写作技巧,并坚持每天写作。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真正爱上了写作,爱上了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世界。

1985年的春天,我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是一张汇款单和一份报纸。

我的文章《春天的色彩》赫然印在报纸上。

那一刻,我哭了,不是因为实现了当年的承诺,而是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骄傲。

之后,我的文章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报刊上。

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乡村教师,变成了县文化局的干部,再到市文联的主席,最终成为了省作协的副主席。

二十年后,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我再次见到了小雨。

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活泼的女孩,眼角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我们寒暄了几句,得知她已经离婚了。

她苦笑着说,李主任最终没能给她想要的生活。

我们相对无言,默默地喝着茶。

突然,她开口说道:“其实那年,我不该那么着急放弃的。

”我轻声回应:“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临走时,她递给我一个信封,说是保存了很久的东西。

回到家,我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剪报,那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春天的色彩》。

我笑了,原来,她一直都在关注着我。

如今,我依然坚持写作,不是为了任何承诺,而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会想起那个秋天的傍晚,想起河边的承诺。

也许,正是那个看似简单的约定,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际遇和选择。

当我们为了别人而努力时,可能会失去那个人;但当我们真正为自己而活时,却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青春的诺言固然美好,但人生的路,终究要靠自己走下去。

那么,究竟是遵循内心的选择,还是为了他人的期待而活?

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0 阅读:0

念海无涯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