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馒头铺:赊账的村花与十年后的豪车

念海无涯 2025-03-17 17:57:29

一辆黑色轿车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它的出现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车上走下来一位衣着优雅的女子,她站在破旧的馒头铺前,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

这间小店,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店铺,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承载着她一段难以忘怀的过去。

十年了,她终于回来了。

“大山哥,嫂子,还记得我吗?

时间回到1982年的夏天,王大山和妻子李秀英经营着村里唯一的馒头铺。

每天凌晨三点,王大山就开始忙碌,揉面、蒸馒头,日复一日。

李秀英则负责生火、售卖,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着这间小小的店铺,维持着生计。

那时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希望。

“大山,面要多和一些,最近村里建新房的人多。

”李秀英一边生火一边对丈夫说。

王大山点点头,手上不停地揉搓着面团,汗水顺着额头滴落。

清晨的阳光洒进小店,一个清丽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王大哥,李嫂子,能赊五个馒头吗?

”少女杨小月怯生生地问道。

李秀英看向丈夫,眉头微微皱起:“她又来赊账了。

”王大山叹了口气,还是递过装着馒头的袋子。

“拿去吧。

”“谢谢王大哥!

等我有钱一定还!

”杨小月接过馒头,转身快步离去。

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周都会上演。

李秀英心里不痛快,但也有些不忍:“你就是心太软,这都第几次了?

”王大山总是回答:“都是乡里乡亲的,她一个女孩子也不容易。

渐渐地,村里开始流传关于杨小月赊账的闲言碎语。

“听说了吗?

杨小月又去王家赊馒头了。

”“可不是,这都大半年了,一分钱都没还过。

”“王大山两口子也是傻,让人白吃白拿。

”这些话传到李秀英耳中,她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他们的儿子小强放学回家,经常会问:“妈,我什么时候能有新书包?

”李秀英只能搪塞:“等过段时间,等赚够钱了就给你买。

”一天傍晚,李秀英终于忍不住了,拦住了杨小月:“小月啊,你看这都多久了,能不能把欠的钱还上?

”杨小月低着头:“嫂子,再给我一个月时间,我一定还。

一个月过去了,杨小月依然没有还钱。

李秀英对王大山说:“以后别再赊给她了。

”王大山沉默不语,只是继续揉着面团。

日子一天天过去,杨小月也渐渐在村里销声匿迹。

十年悄然而逝,小山村的变化不大,王大山夫妇的馒头铺也依旧如故。

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辆豪车驶入村口,引起了村民们的围观。

“这是谁家的车啊?

”“咱村什么时候来过这么好的车?

”车门打开,走下来的竟然是当年赊账的村花——杨小月。

她走进馒头铺,眼含泪水:“王大哥,嫂子。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这是当年欠你们的钱,还有这些年的利息。

”王大山夫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小月,你这是……”杨小月哽咽着说:“要不是当年你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那时我父母重病,家里一贫如洗。

你们的馒头,支撑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原来,杨小月离开村子后,从最底层的打工妹做起,凭着聪明才智,一步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最终获得了成功。

她没有忘记当年王大山夫妇的帮助,这次回来不仅是为了还钱,更是为了报恩。

“大哥,嫂子,我不仅是来还钱的。

”杨小月说,“我打算在村里建一所新学校,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曾经对杨小月有过非议的村民,此时都为之动容。

新学校很快动工,在开工仪式上,杨小月特意邀请了王大山一家。

她递给已经长大的小强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是一套崭新的学习用品:“小强,这是给你的。

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王大山夫妇感慨万千。

他们没想到,当年的一点善意,竟会结出如此甜美的果实。

小山村里从此多了一个佳话:善良的心终会开出美丽的花朵,那怕经历再多风雨,也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彩虹。

临走那天,杨小月站在馒头铺前久久不愿离去。

夕阳西下,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怯生生来赊馒头的自己。

“大哥,嫂子,这些年我走南闯北,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

但最让我感动的,永远是你们的那份善良。

”王大山笑着说:“做人就该这样,能帮就帮一把。

”李秀英擦着眼泪:“小月,你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

杨小月的豪车消失在夜幕中,只留下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一个关于善良、关于感恩、关于希望的故事。

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有那份纯真与善良?

是否还能记得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0 阅读:4

念海无涯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