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小说》那些暗戳戳的东西

琉璃翻书声 2024-11-16 03:47:29

很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看不懂,作了罢。

很多年后,觉得自己看了一些电影了,有一些理解力了,试着找出来再看,这次好一点了,虽然依然有很多地方看不太懂,但总算能理解一些东西了。

看不懂很正常,毕竟昆汀号称鬼才。鬼才是什么?非正常人类,鬼才知道他在想什么。

六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你觉得在看铺垫,仿佛不是主要剧情,你会等,等那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甚至永远都不会来的主要情节出现。

第一个故事,夫妻双雄打劫餐厅。正常电影会拍他们是如何抢的,这部电影却把重点放在他们絮絮叨叨的事前商量上,他们像一对傻瓜一样,从抢银行聊到抢咖啡馆。

第二个故事,两个杀手上门杀人。正常电影可能重点拍他们是如何杀人的,这部电影却从二人路上聊天拍起,杀人镜头拍了3秒种,聊天戏则拍了13分钟。

第三个故事,文森特陪老大情人吃饭。情人是个小明星,是老大的宝贝,在这个故事里却像个傻瓜一样嗑错了药,差点一命呜呼。

第四个故事,拳击手布奇在拳击比赛上打死了人,拳击比赛的镜头一个都没有,电影却不紧不慢地拍出租车司机和布奇的聊天,拍布奇和小女友的缠绵。

第五个故事,杀手失手在车上把人爆了头,像两个打碎了花瓶的小孩子等妈妈来收拾。正常电影更愿意拍杀手杀人,这部电影却在拍杀完人的善后。拍两个杀手在刷车,清理车座上的脑浆和碎骨,拍杀手一堆人因为怕一个下了夜班的女人而慌不迭地刷车洗澡。

第六个故事,杀手兄弟去餐厅吃饭,遇到第一个故事夫妻俩打劫,六个故事形成闭环。小夫妻赶上杀手蛛丝正准备金盆洗手浪子回头,被放过。

六段故事拍的都是啰里啰嗦、絮絮叨叨,大段的对白台词让电影显得荒诞不经,让人不禁为这些本该是硬汉的角色而感到捉急和难受。

比如,抢劫餐馆夫妇絮絮叨叨讨论抢劫银行的好处时,我就急得恨不得跳进屏幕环顾四周,看餐馆里有没有隐藏的重要客人。

比如,杀手文森特和蛛丝在去杀人的路上,絮絮叨叨而又极其认真地聊着欧洲文化、荷兰吸毒风格、法国人对汉堡的称呼,普及什么叫电视选播集以及给老板情妇按摩脚到底该不该死等问题。

比如,小变态在选择先侵犯哪个家伙时,不慌不忙、慢慢悠悠念叨的一段长长的儿歌:点一点二点大花,不是你来就是他……

比如,杀手蛛丝和公寓里的小青年唠叨拉呱、吃人家汉堡、背着圣经杀人时,观众正急不可待、一直等他身后那个黑人小青年的命运,

比如,拳击手布奇急匆匆准备带着小女友逃亡时,法国小女友偏偏不慌不忙、啰里啰唆着什么早餐吃什么,哪里受伤了一堆问题。

比如,大名鼎鼎的杀手狼先生前来处理文森特误杀的尸体时,他们一道程序一道程序地进行,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最搞笑的是真的找了几床花被子盖到车座上,每个镜头都没落下。

六个看似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有自己的主角,可每个主角在别的故事里可能就是个小小的配角。

比如,黑老大在自己的故事里吆五喝六掌握别人生杀大权,在别人的故事里便被车装得头晕脑胀,被小变态爆了菊花。

比如拳击手布奇在黑老大面前被训得像孙子,在小女友面前又发不得火着不得急。在你以为他山穷水尽时,他却直奔了柳暗花明。

比如杀手文森特在自己的故事里杀人不眨眼,在陪老大的情人时便成了英雄救美的主角,而在杀手布奇的故事里则毫无征兆地死在了厕所里。

而杀手蛛丝在自己的故事里是深沉又爱学习的杀手,杀人之前要背诵一段圣经,但在另一个故事里则被朋友骂得张不开嘴,老老实实干活解决问题,最后却成为领了神谕的开悟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六个故事每个都独立存在,故事中的很多角色没有交集,却前后呼应,而更绝的是整个故事在最后形成了闭环。

比如,抢劫餐厅的夫妻,抢到了杀手二人组头上。

比如,杀手文森特买海洛因的西班牙人介绍了一个西班牙妹子朱蒂给他,这个西班牙妹子就是后面载拳击手布奇离开赛场的出租车司机。文森特和毒品贩子最后的对话是西班牙语,而布奇和朱蒂最后的对话也是西班牙语。

比如,爱好穿孔艺术的毒品贩子老婆讲身上18个洞都是用针穿的,后面黑老大情人米娅就被扎了一针才捡回一条命。

比如,第三个故事里,杀手文森特在黑老大处揶揄拳击手布奇,后面在《金表》的故事里就被布奇一枪打进厕所。

比如,前面第二个故事里,两个杀手去杀人时,嫌弃武器说该带散弹枪来,后面黑老大就用散弹枪让小变态绝了后。

看似情节荒唐、乱七八糟,用几个故事拼凑的电影,却在暗中有条不紊,相互勾连。就好像昆汀这个人,看上去应该是个老实巴交的正人君子,可是他拍出的电影却总是痞里痞气。有多少像那位处理尸体的狼先生的观众,无论是穿着西装、打着领结、开着跑车,待在上流聚会中,也脱离不开喜欢看“低俗小说”的内里。

我有个设想,如果这部电影不是昆汀拍,而是其他某个不知名的导演拍会怎样……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