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气凉爽,树叶变黄,是收获的季节,但因为小长假,让十月好像短了一截,一晃眼就过去了。回想我的十月,如果给它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夕阳红。
1、跑步十月里,我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夕阳红主题内容中去:计划陪父母旅行和猝不及防的住院陪护。
在长达一周的准备工作中,我时常熬夜至凌晨,有时只为找一个合适的住宿。一旦熬夜,第二天就无法早起运动,影响了跑步。
而接下来的一周,又学着办理各种退票事项,跑步算是恢复了一些。但十月的最后一周里,我爸还是住进了医院,于是又开始了陪护、送饭的生活。再加上时不时地气温下降,于是十月的运动记录也骤然下降。

十月的阅读围绕着重阳节,读了百岁老人杨苡的自述《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和题目中就带有年龄的《老人与海》。又因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布,紧跟潮流读了韩江的《素食者》。而周日读书会的《庄子说什么》也刚好于十月底完结。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于这本书中,我们随一位富家小姐踏入清末朝廷重臣的家族之门,目睹民国金融资本家家庭的兴衰历程。跟着她历经无忧无虑的中学时光,顺流南下至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倾听八卦轶事,又看她结婚生子北上至重庆与家人团聚,最终在抗战胜利时于返回家乡的客轮甲板上安然入眠。而此间最为有趣的或许在于,在临近百岁大关之际,老人回忆起人生中的诸般人与事,使我们能够窥探正史的罅隙间、严肃的政治之下无数名人的生活细枝末节以及八卦趣闻。
《老人与海》引领我们目睹了一场由经验丰富且坚毅无比的老人与一条大鱼展开的激烈搏斗。或者说,这部作品绝非仅仅是在描绘钓鱼之事,而是写透了人生。如何放长线钓大鱼,何时放手,何时收线,何时休息,何时冲锋,该在乎什么,不必在乎什么……

《素食者》则让我们看到了韩国女性主义书写的力量,作者用冷静的叙事角度诉说这一个略带癫狂的故事,让我们目睹一个女性从人类到植物的退化,就像那句几年前的时髦词:累觉不爱。对于人的失望,不得不另谋出路。弱肉强食的社会进化制度下,弱者只能被淘汰吗?女性何时成为弱者?下一个弱者只有女性吗?而人类何时开始集体用暴力说话了?
《庄子说什么》这本书从6月2日开始,每周日在读书会进行共读,一共读了四个月20场。韩鹏杰从“内篇”“外篇”与“杂篇”中挑选出15篇反映庄子思想精华的代表文章,为我们进行解读,有粗有细,程度不同,语言比较通俗易懂,算是庄子的入门书。用书中的一句话可以给个方向:《庄子》的故事,几乎都有一个重要的主题:一个人可以安心于狭小的生活,但不可以没有广阔的视野。 ”
3、观影很喜欢一句话,电影其实就是人类的梦,在光影闪过的那一两个小时里,人们是在欣赏别人的梦境,然后在其中寻找自己梦的影子。
从小就喜欢看电影,从惊讶于大银幕上遥不可及的影像开始,经历过电影光碟最鼎盛的时期,从大尺寸的镭射光碟看到VCD、DVD、蓝光……到后来使用投影仪,以及现在使用手机投影,看电影的方式在变,但电影在精神生活中的半壁江山一直没有变。
就像贾玲用电影还原了妈妈年轻时的故事,电影可以用距离活人最近的影像把触不可及的时间变成触手可及的故事。

《45周年》,推荐值五星。
我始终认为好的作品可以是留白的,留给我们停下来的空间。
《45周年》可以有很多散步的镜头,清晨、薄雾、田野、狗吠……可以有人物只吸烟什么都不说的镜头,可以有琐琐碎碎的如同废话如同喃喃自语一样的台词,可以有只有日历的镜头……它让你数着日子和她一起度过每一天,让你看着她从期待到冷静到崩溃,让你陪着她明白45周年结婚纪念是个多么嘲讽的庆祝活动。

《苦月亮》,推荐值五星。
大概是因为几个裸露镜头和SM的点缀叙事,它在影史上的分类被归到了情色片。只不过利用了女演员的身体,而男演员的裸露程度却让它情色片的旗帜飘的并不那么卖力。
你其实也很明白它就是一部爱情片,还是一部不错的爱情片,可以很好地用来剖析恋爱中男女关系的博弈。明明没有人在争输赢,但人性的贪婪属性却真实地把他们推到了输赢决定命运的境地。无论女主最后如何报复男人,但她将自己的余生捆绑在男主身上,便决定了这悲剧的必然。

《刺猬》,推荐值四星。
扣一分可以扣在王源身上,他的只有执拗却并不投入的演技。而葛大爷的贡献则让人总会忘记喜剧演员的本色,却又在似是喜剧的胡闹时明白悲剧的内核。
看《刺猬》会让人想起《素食者》,一切看似癫狂的状态都有着不被理解的悲哀,暴力可以是逼着人吃肉,可以是无视和冷漠,还可以是关禁闭、下安眠药、霸凌和殴打。英惠退行到了一棵树,王战团则把自己关进了精神病院。

《逆行人生》,推荐值四星。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并不高,但我给到的分数是因为徐峥依然可以吸引着我投入到电影中去。
看完了觉得挺燃的,理解了马路上那些外卖员为什么横冲直撞的,商场里见到他们从来都是一路小跑的,他们为何会帮着商家炒菜、打包,原来也是卷造成的。看裁员是算法算出来的,外卖路线是算法算出来的,单王是算法算出来的,差评罚款是算法算出来的。打开购物软件是算法算出来我要买的东西,打开读书软件是算法算出来的我喜欢读的书…到处都是算法,生活在算法的世界里,那种感觉……像楚门的世界,不同的是,他是被安排好的,我们是被算计的…

《白日之下》,推荐值四星。
香港版《熔炉》,但比熔炉更写实。因为没有正确答案。
比虐待更残忍的是践踏,更嚣张的是零成本犯罪,更无奈的是永久豁免不予追究,更无情的是15年等一个床位,更离谱的是端掉一个虐待窝点,却让很多被遗弃的“包袱”无家可归。观感沉重,剧情太过写实,叩问的是制度,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是家人和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是旁观者永久的思考。究竟怎么做才是对的?为了给观众一个答案,姜大卫在最后说了一句话:人生很多事不能选,选对选对的人更少,但是不要忘记,不需要为做对的事情而内疚。
4、纪录片《九零后》,推荐值五星。
九零后不是指年代,而是指年龄。
年过九旬的老人,用回忆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他们用十八九岁的脚,从清华、北大、南开,穿越湘黔滇,一步一步丈量到昆明高原的西南联大。
是的,我是从《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过来的,片子开头就是杨苡的声音,这位百岁老人平静地讲述着那些在轰炸里的青春岁月,许渊冲、杨振宁、潘际銮、王希季、马识途......那些书上的人物一个个出现在镜头里,讲他们穿过一座城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听托赛里的《小夜曲》,和先生们一起抱着书跑警报、加入飞虎队...... 西南联大为何那么独具吸引力,它不只是战火纷飞,更是群星闪耀。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2》法国集,推荐值五星。
法国集开头一句话便深深吸引住了我,她说,法国人的教育是关于生活,关于生而为人的感受,它始于对婴儿的理解,启迪儿童的思辨,在法国养育儿童竟然可以是平静的愉悦的,
在法国的幼儿园,孩子不必全都吃完,但是每一道都要尝一下,午餐可以持续一个多小时,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法国有个社区绿房子实验,由心理学家创建,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为该社区儿童提供服务。法国小学就开始进行哲学讨论,引导孩子注重思辨,学会提问,诸如“幸福是什么”、“爱是什么”,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多种可能。他们还会有味觉教育,我竟还在其中看到正念冥想中的五感觉知体验。

十月很多时候在听任素汐的歌,她的声音总让人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在吉他的伴奏下,听着她慢慢为你讲故事,那些个歌曲所在电影便一幕幕地在眼前闪过。
《胡广生》,电影《无名之辈》的插曲,这部电影看过去多年,只有任素汐和章鱼潘斌龙的那场戏留在了脑海里。任素汐饰演的瘫痪人遇到了两个菜鸟劫匪,那场戏太深刻了,等死的无聊、无奈让一次失禁表现的淋漓尽致,而章鱼和潘斌龙的喜剧表现透着小人物的悲剧宿命,无论是瘫痪还是憨批,也都在努力挣扎着想扯回一些尊严。 可是,尊严……是个什么东西哟……这首歌不在电影里唱,却唱出了电影没演出的结局。
一个乌的黑团团,高高哩 哑哑哩,两个魂喘着粗气,烟尘四起
你认得我吗,跟我说那么多句
你要哩尊严,我熟悉
桥上走的哪一句,我没到 你别起韵,你就把头转过去,莫给我消息
我欠你啥子嘛,我啥子都不欠你的
你问我真哩迈 真哩
走走停停不如定定,凄凄切切说句谢谢
等等 不必等等,等等 别等等
下个清明 我去音书祭你,还听 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