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0日23时,配属步兵124师向越南高平省会高平市实施突击的42军坦克团命令3营8连(配属有7连6辆坦克),支援步兵372团2营战斗,首先歼灭魁但地区之敌,尔后向高平发展进攻。
魁但位于高平东南约4公里处,周围土山连绵,高程为400至500米,山上灌木丛生。4号公路从其西侧谷地通过,系柏油路面,宽3至5米。公路两侧树林竹丛茂密,有部分水稻田。公路西侧有一条与其平行的小河,东侧多为断崖。这一地区便于越军反坦克手隐蔽活动,不便于坦克展开战斗。

魁但地区守敌为越军346师851团2营一个加强连,在公路两侧高地上构筑有堑壕、交通壕、丁字壕以及暗堡工事,在公路两侧山脚构筑有反坦克火器工事,配置了火箭筒、无坐力炮等反坦克火器和轻重机枪,组成了反坦克与抗步兵相结合的交叉火网。敌人迫击炮阵地与魁但东侧无名高地互为依托,控制着4号公路,形成高平东南的屏障。越军企图凭险扼守,阻止我军进攻高平.
坦克8连连长受领任务之后,与步兵372团2营指挥员组织协同动作,明确了以下事项:1.坦克在步兵战斗队形后逐段跃进,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2.步坦互相要求火力支援的信号为曳光弹射向目标。3.步兵以红黄旗标示占领位置。
21日2时,坦克8连连夜召开支部会议,连长传达了战斗任务和步坦协同事项,研究了打法,确定战斗序列为:7连6辆坦克(由7连指导员指挥)、连长车、1排、指导员车、3排。拂晓前,连队完 成了战斗准备。

下午15时37分,坦克8连在营的编成内,奉坦克团指挥所命令从教维南侧山垭口前出。15时40分,坦克进至教维西北侧公路,先于坦克冲击的步兵突然遭到8号桥西侧山脚越军暗火力点猛烈射击,7连指导员将情况报告8连连长之后,命令7连坦克以原地火力射击,支援步兵冲击。步兵不断用曳光弹为坦克指示目标,坦克以准确火力猛烈射击。经过约半个小时的激战,步兵在坦克火力支援下攻占了教维西北侧无名高地,控制了8号桥。
这个时候,为密切步兵和坦克兵之间的战斗协同,更加有力地消灭敌人,随先头坦克排(7连3排)前进的步兵2营营长给坦克8连补充了如下协同信号:步兵以红、黄旗交叉表示要求坦克前进,红、黄旗放下表示要求坦克停止前进。坦克8连随即按照补充协同信号逐段跃进,支援步兵攻击。坦克通过8号桥之后,发现步兵用曳光弹射向高平化肥厂右侧暗火力点,先头709车即用激光测距仪测定距离,尔后全排集火射击,摧毁暗堡2个、火箭筒1具。
710车车长发现左前方民房内敌人火力点正向步兵射击,便用榴弹将其摧毁,步兵趁势攻占了村庄和厂房。此时,为了防止误伤步兵,坦克8连连长命令全连注意观察步兵行动,用高射机枪火力支援步兵搜剿村庄和高平化肥厂内残敌。17时许,步兵肃清了村庄和高平化肥厂残敌并攻占了魁但,坦克8连按照步兵2营指挥所的要求继续前出。先头坦克进至无名高地西侧公路时,遭到两侧山脚暗火力点猛烈射击。

由于公路弯急,无法观察先头坦克行动,7连指导员即令709车车长指挥前3辆坦克,自己指挥后3辆坦克,以原地火力支援步兵冲击,并将情况报告8连连长。坦克8连连长、指导员率领1、3排进至魁但西侧公路,8连指导员根据步兵用曳光弹指示的方向,发现左侧山腰凹部有敌人迫击炮阵地,一方面报告连长,一方面指挥本车射击。连长命令803、804、 801、 809车集火射击,摧毁了这个迫击炮阵地。
803车(1排长车)在向敌人炮阵地射击时,发现公路左侧敌人火箭筒正向其瞄准,这时以火力歼灭该敌已经来不及了,排长果断指挥驾驶员迅速驾车向前跃进,火箭弹落在车后爆炸,后续804车发现情况后立即射击,用榴弹将其歼灭。18时40分,步兵攻占无名高地一线,坦克8连连长命令7连坦克继续前进。先头709车发现前方步兵已用协同信号要求坦克停车,因而没有前进,跟在后面的710车误认为709车战伤,便从709车右侧迂回通过。

710车刚刚超越709车,就被左前方200 米处越军火箭筒击中传动部分,无法前进。该车乘员在坦克附近步兵火力掩护下下车战斗。没隔多久,该车再次中弹,起火爆炸。709车车长即指挥一炮手用榴弹将敌人火箭筒歼灭,并将情况报告了8连连长。18 时许,坦克8连奉坦克团指挥所命令后撤约300米,就地防守待命。
此次战斗,坦克8连与步兵密切配合,互相支援,突破了魁但之敌防御,为主力进攻高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共摧毁迫击炮阵地1个、火力点19个、无坐力炮2门、火箭筒2具,自身战毁坦克1辆,人员无伤亡,这次漂亮的步坦协同进攻,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成功经验。

认真组织协同。攻击发起之前,坦克与步兵认真组织协同,并确定了行之有效的协同事项和信号。战斗中,根据战场情况变化又及时补充了协同信号,从而使步坦能够协调一致地行动,互相掩护和支援,以小的代价夺取了战斗胜利。实战证明,步坦协同作战时,只有认真密切协同,彼此配合,使战斗行动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互相弥补自身弱点,发挥诸兵种合同作战的整体威力。
在山岳丛林地区作战,坦克采取交替掩护,逐段跃进,以原地火力支援步兵的方法战斗,既能避免遭敌近距离反坦克火力杀伤,又能及时观察步兵行动,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支援(越军利用山岳丛林的复杂地形广泛实施反坦克作战,我军坦克搭载步兵或者引导步兵,均容易导致步坦脱节而蒙受损失,这方面有大量血的教训)。此次战斗,坦克在步兵战斗队形后逐段跃进,当步兵攻击受阻时,及时予以火力支援,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行动。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