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被劈成了两半,皇后还遭轮番羞辱,其他女子的下场难以想象

诗酒趁年华呀 2025-02-24 10:59:58

1234年,蔡州失守,标志着金朝终结,这个昔日辉煌的女真帝国,终走向衰败。

金哀宗绝望自缢,完颜承麟乱军中毙命,但这仅是悲剧的开端。

蒙古与南宋联军攻入蔡州城,金国皇族已陷入绝境,无处遁逃。

金哀宗遗体被剖为两半,南宋将领携其一,蒙古军士取其二,各自作为战争获胜的标志带走。

更令人震惊的是,金朝皇后及宫廷女子的遭遇,其悲惨程度甚至超过了这位亡国之君。

皇后遭押解至军营,数日间沦为众人泄愤对象,其受辱情景竟被绘成《尝后图》,以供人围观。

那些金国的妃嫔、公主及侍女,究竟被带往何方?

【蒙古与金国局势】

金国初立时,女真族频繁侵犯蒙古地区,金国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且定期屠杀蒙古青壮年。

此外,金国激化蒙古部落内斗,向部分部落供武器马匹,或暗派使者散布谣言,制造误解,致部落间互生猜疑与敌意。

此策略致使蒙古部落联盟瓦解,频繁转化为部落间的自相残杀,局势动荡。

金国的举动激怒了蒙古各部落,同时促进了这些部落间的团结。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各大部落,创建强大的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统一后,迅速构建军事与行政体系,成吉思汗颁布严明律法与军纪,保障部落争端通过法律调解处理,而非诉诸武力。

【蒙古的反击】

成吉思汗见金朝于完颜永济治下显露颓势,遂定策以西夏为蒙古初战之目标。

西夏位于西北,长期与金朝维持盟友关系。

攻破西夏可削弱金朝力量,同时瓦解金夏同盟,为日后进攻金朝清除障碍。

蒙古军队对西夏发起连续攻势,旨在征服。攻势有序进行,逻辑清晰,用词准确描述其军事行动,无冗余语气词,简洁明了。

西夏军队擅守城,而蒙古军凭灵活骑兵,持续攻击西夏边境与据点。

蒙古军队迅速行动,突破西夏外围防线,致其难以调动援军防御,有效削弱了西夏的军事应对能力。

蒙古军骑射技艺在战役中尽显无遗,士兵凭借战术优势,令西夏军队不断后撤。

西夏受蒙军打击,倍感压力,遂遣使至金朝求援,望金朝能出兵相助。

然而,完颜永济无视西夏困境,对西夏遭蒙古攻击非但不援手,反而抱有乐祸心态。

金朝未采取行动,导致西夏愈发孤立,进而削弱了其抵抗蒙古的决心与实力。

金夏联盟形同虚设后,西夏决定归顺蒙古,沦为蒙古帝国的附属国。

西夏为表诚意,承诺向蒙古提供物资与兵力援助,以助其推进对金朝的下一步攻击计划。

西夏的归顺消除了成吉思汗的后顾之虑。

稳定西北边疆后,他全力投入对金朝的全面战争。

【野狐岭的胜利】

1210年,成吉思汗决定中止与金朝的外交交往。

次年,他果断发起对金朝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迅速推进进攻计划。

蒙古军队汇聚精锐,直指金朝关键防线。

1211年,战役焦点在野狐岭,此战成为蒙古对金朝战争的关键之战,具有决定性意义。

金朝派丞相完颜承裕与将领独吉思忠领四十万大军,意图以人数优势对抗蒙古。

蒙古军队战术灵活,采取机动作战,与金军的固定阵地战截然不同。

蒙古骑兵凭借卓越的速度与箭术,在野狐岭复杂地形中占据绝对优势。

金军人数虽众,却行动迟缓,缺乏灵活应变,经蒙古军连续攻击,终致全面溃败。

完颜承裕与独吉思忠统领的四十万金军近乎覆灭,致使金军战斗力遭受重创。

战败消息传至金朝,朝野为之震惊,完颜永济统治威信迅速跌落。

战局急剧恶化,他被迫采取应对措施,旨在通过更换领导层来改变不利形势。

完颜永济罢免丞相完颜承裕,改任擅长谋略的徒单镒为前线指挥官,负责战事指挥。

徒单镒策略上虽有优势,然金朝内局已趋崩溃,军心士气皆衰。其任命未能迅速扭转战局颓势。

蒙古军在野狐岭获胜,打开了金朝北防线缺口,使各地金军对蒙古力量深感恐惧。

【华北战场与中都之围】

蒙古军队野狐岭战役得胜后,迅速以高效行动推进至华北地区。

沿途,蒙古军实施大规模攻城占地行动,成功瓦解了金朝于北方的关键防御要点。

他们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迅速攻陷城镇,掠夺物资、牲畜与人口,以此增强实力,为后续南下行动积蓄力量。

金朝地方守军难以抵挡蒙古军队,部分坚守阵地,但多数迅速溃败。

沿途村落与城镇均遭掠夺,北方民众深陷恐慌与混乱之境。

1213年,蒙古军队到达金朝中都(北京),随即展开围攻。

这座城市是金朝政治中心,城墙高大坚固,且防御设施齐全完善。

蒙古军队经多次攻城积累经验,采用围困战术,切断中都粮草与援军补给,旨在长期围困中削弱城内守军抵抗力。

此时,金朝内部矛盾持续加剧,局势愈发动荡不安。

中都城军政领袖胡沙虎处理军务时蛮横无理,纥石烈执中威胁城防将领术虎高琪,指责其作战不力。

术虎高琪不堪受辱,遂策划并发动政变,突袭杀害了胡沙虎。

中都城防虽固,蒙古军屡扰城外防线,致其损毁,迫使城内守军与民陷入资源短缺之境。

围城持久令中都防守日艰,终至金朝绝境,被迫与蒙古议和。

金宣宗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以大量黄金、丝绸及岐国公主为条件,达成议和。

蒙古军队撤军后,与金朝达成的协议使其对金朝的直接攻势得以暂停。

然而,此次和议并未使金朝重振旗鼓,其国力并未因此得到恢复。

金朝统治者应对蒙古威胁愈发无能,朝廷内部腐败混乱,仍难以控制。

1214年,金宣宗作出关键决策,将都城迁至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意图借政治中心转移,减轻中都的防御重负。

他派遣太子镇守中都,同时将朝廷核心机构迁移至汴京。

金朝迁都之际,蒙古军队持续构成威胁,未有停歇。

蒙古骑兵持续侵扰北方,不断瓦解金朝的防御体系。

金宣宗虽尝试和议以图喘息,然金朝整体颓势已难以逆转。

北方百姓因连年战乱流离失所,金朝统治范围持续缩减,蒙古势力则在此土地上日益稳固。

【金朝覆灭:蒙古崛起】

金哀宗时,金朝衰微,疆域缩至河南、安徽等地,政权濒危。各地起义频发,加之蒙古与南宋联军夹击,使金朝应接不暇。

1234年,蔡州成为金朝最后防线。蒙古与南宋联军全面围攻蔡州,城内金军士气萎靡,粮草接近枯竭。

金哀宗见蔡州局势危急而无力挽回,遂决定将皇位传予忠将完颜承麟,期盼他能于决战中竭力保全金朝尊严。

蔡州守军面对南宋与蒙古的联军攻势,已无力扭转败局。

南宋军封锁东南城门,隔绝蔡州与外界联系;蒙古军则集中攻击北城,形成攻势。双方协同作战,封锁与攻打策略明确。

攻城时,蒙古军弓箭手与器械展现巨大优势,致使城墙多处毁损,城内守军忙于防御,无力反击。

多日激战致城内粮草尽绝,百姓与士兵饱受饥饿,不得以树皮草根为食,生存境况极为艰难。

蒙古与南宋联军在城防崩溃后涌入蔡州,致使金朝最后一座城池陷落。

金哀宗自缢终结生命,完颜承麟城破后死于乱军。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金朝的彻底覆灭。

蒙古军与南宋军在蔡州争夺战利品,金哀宗遗体被分为两部分,蒙古军与南宋将领各获其一,作为胜利象征带回。

蔡州失守后,金国皇族及宫廷女眷被蒙古军与南宋军俘获。

相较于靖康之耻时宋朝皇室女性的遭遇,金国女眷经历了更为悲惨的命运。

许多女性被强行掳走,其中部分遭受折磨,最终不幸丧生。

金朝皇后命运凄惨,被掳至蒙古军营,历经无数次凌辱。

蒙古军绘《尝后图》记录其屈辱,公开展示此画,意在彰显对金朝的全面胜利。

此画作为羞辱金朝皇室之用,在蒙古军中广泛传播。

金国皇族贵族战败后付出惨重代价,其悲惨结局被众人视为对过往侵略他族、制造杀戮行为的报应。

金哀宗自缢、金末帝战死,加之金国女性遭遇凄惨,这些事件共同为昔日强盛的金朝,烙下了血腥且屈辱的终结印记。

参考资料:姜鹏指出,感性的弊端显现于金国灭亡与南宋决策之中,感性因素影响了两国的战略判断与行动选择。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