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女匪首被活捉,李达请示杀不杀,毛主席发话:不能一擒就杀

史在没有弦 2025-04-14 14:06:41

在中国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战争,历时四年,消灭了无数匪徒。在众多故事中,贵州女匪首程莲珍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她因其卓越的双枪技巧而著名,还因其复杂的经历和出众的容貌被誉为“女孟获”。面对如此特殊的囚犯,毛主席做出了怎样出人意料的决定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程莲珍

1921年,程莲珍出生于贵州长顺的一个布依族村庄。她的美丽是那种天赋的、令人难以忽视的类型——如同晨雾中绽放的莲花,清纯而不造作,美貌在古往今来多少是一种双刃剑。

在她17岁参加朋友婚礼的那天,即使她刻意穿着朴素,以免盖过新娘的风采,她那不经意间散发出的光芒却意外地吸引了不速之客的目光——王海臣,一位恶名昭彰的土匪首领。

王海臣的目光如烈火般灼热,尽管程莲珍试图避开,但命运的齿轮已经缓缓转动。没过几日,王海臣竟厚颜无耻地上门提亲,幸好被程莲珍的父母断然拒绝。王海臣不甘心失败,威胁说:“不论如何,你终将是我的人!”这句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悬在程家人的头顶。

图源网络

为了女儿的安全,程莲珍的父母决定将她送往远在惠水的亲戚家中藏匿。在那里她遇到了陈正明——一个温文尔雅、才华横溢的青年。他们的相遇如同久旱逢甘霖,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滋润。程莲珍被陈正明的深情和正直所吸引,而陈正明则为她的勇敢和善良所折服。

两人的结合仿佛是天作之合,共同筑起了一段美好的生活,好景不长,1947年程莲珍的丈夫陈正明突遭不幸,因鼻出血不止急速去世,留下了庞大的家产给程莲珍和她年幼的女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程莲珍母女成了众矢之的,他们的财富吸引了无数贪婪的目光。

不久后陈家的远亲开始密谋夺取这笔遗产。他们先是用甜言蜜语试图诱使程莲珍放弃财产,当这一策略失败后,便转而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一日陈家人带着雇佣的打手包围了程莲珍的庄园,意图武力夺取那些土地和财物。

毛主席

然而程莲珍并非易与之辈。面对来犯之敌,她毫不犹豫地抓起丈夫留下的双枪,领着忠诚的仆人们奋勇抗敌。枪声响起,几名闯入者应声倒地,这一幕震撼了所有觊觎她财产的人。此后程莲珍的勇猛和果敢传为佳话,她也被称为“双枪女侠”。

但即便如此陈家的侵扰并未就此结束,程莲珍清楚自己需要更强大的保护力量。正值此时,她的目光落在了罗绍铨身上——一位归属于国民党的布依族高级军官。罗绍铨本人也对程莲珍的财富虎视眈眈,双方因各自的利益达成了某种默契。

毛主席

罗绍铨的弟弟罗绍凡,一直对程莲珍的美貌心存觊觎,但由于她的身份和背景,他未敢轻举妄动。随着兄长的牵线和程莲珍的丈夫过世,罗绍凡找到了接近程莲珍的机会。他频繁造访,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体贴,不久之后,两人开始同居,依靠着程莲珍丈夫留下的财富过起了优裕的生活。

在1949年11月,贵阳刚刚摆脱战争的阴霾,惠水县便迎来了解放军的入驻,整个城镇沉浸在庆祝的喜悦中。随军而来的政府工作人员立即开始在广场上向民众宣讲新政府的方针政策。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程莲珍,听闻新政权的建立,带着好奇与忧虑赶来县城,参加这场前所未有的政治盛会。

政府的政策宣传中提到了改变穷人命运、没收土豪财产、田地重新分配以及缴纳私有武器等内容。这些政策让程莲珍心情复杂,担心自己过去的身份和拥有的财产会受到影响。她担心自己的心爱的大青马和家中的财产会不会被没收,自己的部下是否要交出手中的武器。这些担忧使她心烦意乱,连日来她的情绪都无法平复。

在一次集市日,程莲珍独自前往不远的思京区,该地区因其交通要塞的地理位置,常有驻军。她希望能从军官那里得到一些直接的答复,以解心中的疑惑。在当地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回答虽然直截了当——只要不抵抗,就能保障个人和家庭的安全——但这反而增加了她的担忧。

回程中,程莲珍深陷沉思。她思考自己是否应该依照政府的指示,放弃武装和财产以求得安全。然而,随着曹绍华在附近的活动加剧,她的处境变得更加复杂。曹绍华,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现在转而在当地建立了所谓的“贵州人民自卫救国军”,自封军阀,并声称掌控多个“土匪师”。

曹绍华非常重视程莲珍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她在当地少数民族中的声望。他计划利用程莲珍来巩固自己在乡间的权力,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曹绍华亲自写了一封任命书,封程莲珍为他的部队中第一个少数民族女首领,希望通过她来控制更多的地盘。

这份任命几乎是强加给她的,程莲珍感到自己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她的名字被曹绍华用来召集兵力,组织攻击,以及筹集资金。1950年初曹绍华借程莲珍的名义发动了对惠水县城的攻击,这场攻击原本是为了抢夺资源,却以失败告终。

程莲珍在战斗中故意拖延,借口自己的马鞍损坏需要修理,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参与进一步的战斗。当地部队及时赶到,土匪被迅速击败,留下惨重的伤亡。程莲珍在混乱中逃脱,她感慨万分,庆幸自己在混乱中保住了性命,但内心深知,自己已深陷曹绍华的势力网中,难以自拔。

合照

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小团伙在惠水和长顺的边境山区周旋躲避,他们或藏身于偏僻的山洞,或驻守在难以攻取的山寨之中。程莲珍在这期间多次利用她出色的射击技巧和地形熟悉度,帮助团伙逃脱了解放军的数次围剿,给追兵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随着程莲珍名声的扩散,她的传奇故事不仅在当地流传,更是成为了全国的焦点。然而,这样的生活在1952年秋天画上了句号。解放军在马脚坡附近再次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激烈的交火后,罗绍铨被击毙,其余匪徒大多数被捕或消灭,只有罗绍凡和程莲珍带着少数人逃入了更深的山林。

到了1953年初,物资短缺和持续的压力使得这支小规模的反抗力量开始崩溃。罗绍凡伪装成小贩,独自一人逃往贵阳,却因为被前下属认出而被捕。程莲珍则更名改姓,潜入一个小村庄并与一位姓韦的村民结婚,试图隐姓埋名地生活。

李达

然而程莲珍的美貌让她难以彻底隐匿身份,不久后便被认出,并被村民举报给当地政府。1953年2月25日,一个由解放军加强连组成的特遣队伍围堵了她的居住地永合村。

通过群众的积极配合,解放军在贵州省龙里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屋中将她逮捕。程莲珍的落网标志着一段恶劣历史的结束。她被押送至监狱的路上,激动的群众用沙子和石头向她投掷,尘土飞扬中,程莲珍只能以一种凄凉的微笑回应,那笑容中透露的或许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反思。

程莲珍入狱之后,如何处理她成了一个敏感问题。作为少数民族的人物,她在民族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直接处决她可能会在少数民族中引起不满,这对于新政权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毛泽东和李达

在1953年,西南军区的参谋长李达刚从朝鲜战场归来,停留在北京几日。他有幸被接见毛主席主席,并汇报了剿匪的进展,特别提到了程莲珍的复杂情况。李达报告时提到了对程莲珍的不同看法,有的主张严惩,有的则建议宽处理。

毛主席在听取了汇报后中断了他,肯定地表示:“不能杀,放了算了。”主席随后起身,拿起烟斗,缓缓点燃,深吸一口后沉思片刻。李达静静等待,知道毛主席总有更深的见解。

毛主席缓缓吐出烟圈,幽默地说道:“难得有这样的女匪首,而且还是少数民族,岂能轻易处置?”他继续:“诸葛亮能七擒七纵孟获,我们为何不可以更有包容心呢?试着释放她,看看能否化敌为友。”

程莲珍晚年

李达立刻明白了毛的意图,认真地回应:“遵命,主席,我们将按照您的指示去做。”

1953年4月李达抵达贵州军区,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传达毛主席关于程莲珍的指令。在贵州省军区的会议上,他不仅传达了主席的意见,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有比诸葛亮更大的胸怀和视野。贵州虽然战事接近尾声,但复杂的社会状况要求我们更加细致地运用政策,尤其是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我们应当更加审慎。”

1953年6月,惠水县城关镇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集会,会上法院院长宣布了对程莲珍的释放。程莲珍在得知是毛主席亲自批准她的释放后,激动地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她发誓要用实际行动回报这一救命之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释放后,程莲珍返回了曾经的土匪活动区域,惠水和长顺地区。她积极向当地的未投案匪徒传达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并且亲自深入匪徒藏身的山洞,劝说他们放下武器,归顺政府。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月内,包括几名顽固分子在内的22名匪首最终投降。那些最初抵抗的匪徒,被她亲自带队剿灭。她的这些贡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程莲珍获得了表彰,还被安排在惠水县一个布依族村落居住,并获得了必要的生活保障。

1958年,她进一步被选为政协会议的委员,并最终晋升为常委,直到退休。这些年来,程莲珍一直努力以自己的行动证明,即使曾是匪首,也能够彻底改变,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0年7月,鉴于程莲珍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她在推动地方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她被选为惠水县政协第一届委员,并连续多届被重选,成为该组织中的核心人物。

到了1976年9月9日,当得知毛主席主席去世的消息时,程莲珍悲痛欲绝,她在家中跌倒,泣不成声。对于程莲珍来说,毛主席是国家的领袖,更是她心目中的恩人。她曾多次梦想前往北京,亲眼见一见这位伟人,但遗憾的是这个愿望终未能实现。

两十年后的1996年,这位曾经的女侠土匪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和他的妻子邵华访问了程莲珍。这次访问对程莲珍来说,是对她个人历史的一种认同,也某种程度上圆了她多年的心愿。

晚年的程莲珍和家人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