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纽约唐人街举行了一场震撼的葬礼,160多辆豪华林肯车缓缓驶过街头,许多人披麻戴孝,泪流满面。悼念的对象是郑翠萍,一位曾因组织非法偷渡而臭名昭著的女人,她的身影在华人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郑翠萍出生于福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果敢精神,靠偷渡生意赚得巨额财富,她的“成功”背后,却是无数无辜生命的丧失。她究竟是一个冷血的罪犯,还是为许多人带来改变的“恩人”?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郑翠萍
1949年,郑翠萍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小村落,这个村子虽然不大,却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那就是下南洋的传统。从郑翠萍的祖辈开始,村里的青壮年们就陆陆续续地漂洋过海,前往遥远的异国他乡,去追寻那传说中的财富与机遇。
到了郑翠萍这一代的盛美村,依旧保持着那份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尤其是美国,这个当时正处于巅峰期的超级大国,更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灯塔。在盛美村的年轻人眼中,美国是梦想的天堂,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因此包括郑翠萍在内的福州人,都把拿到美国绿卡视为自己的人生梦想。

郑翠萍葬礼上的林肯
但当时的美国,对于移民有着严格的限制。除了高新技术人才和名牌大学的交换生之外,像郑翠萍这样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资格移民美国。面对这样的困境,郑翠萍并没有放弃。她听说通过香港这条路线,或许可以找到偷渡到美国的机会。于是她怀揣着炽热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程。
在香港的日子里,郑翠萍不仅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还结识了自己的丈夫。两人志同道合,一起在香港做起了小生意。在忙碌的生活中,他们也没有忘记那个遥远的梦想——偷渡到美国。他们一边经营着生意,一边四处打听偷渡的消息,寻找着那个可以让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1979年郑翠萍的丈夫得知了一个消息:可以从秘鲁偷渡到美国。这个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决定先做个实验,看看能否成功实现。当郑翠萍的丈夫从秘鲁抵达旧金山湾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局的工作人员给扣下了。几天后他被遣返回香港。就这样,他们的第一次偷渡计划宣告失败。
面对失败,郑翠萍并没有气馁。她和丈夫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寻找着新的机会。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二次偷渡计划。

1981年,一对游客在香港的百货商店与郑翠萍结缘。他们提出以保姆的身份帮助她前往美国。同年兴奋的郑翠萍在美国领事馆申请签证。在面试中,尽管她的英语表达不流利,她还是表达了自己对美国的向往:“我小时候就知道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我梦想着有一天能把我的孩子带到那里。”
11月17日,经过阿拉斯加转机,郑翠萍最终抵达纽约,开始了她在美国的新生活。在纽约郑翠萍最初在唐人街开设了一家小型杂货店,紧接着又开了一家福州小吃店。一年后她的丈夫和孩子也移居美国与她团聚。
郑翠萍在抵达美国之初,面对语言障碍和缺乏人脉,只能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努力。尽管内心充满挫败感,但她深知自己只能坚持下去。经过节衣缩食并在同乡的帮助下,郑翠萍在唐人街重新开启了她的商业生涯,开设了“德信百货”。

郑翠萍
她凭借之前的商业经验,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很快在唐人街站稳了脚跟,并建立了广泛的人际网络。在与许多福建同乡的交流中,郑翠萍发现他们渴望帮助家人和朋友偷渡到美国寻求更好的机会。
身为异国他乡的一员,她深感共鸣,并决定同时帮助这些同乡和自己赚取利润,而对偷渡的合法性问题视而不见,而是以帮助他人为名义开展业务。最初她只是偷偷帮助几个人移民,每人支付给她1.8万元美金。她的偷渡路线虽然复杂但风险较低。
随着业务逐渐扩大,郑翠萍在纽约、香港和福建积累了庞大的财富和人脉。她很快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帮助偷渡者汇款回国。凭借她的渠道和资源,她能够方便地帮助人们兑换货币,并从中抽取3%的佣金。

偷渡船
郑翠萍又将目光转向了高利贷市场,专门针对刚到美国、急需资金的偷渡客。她提供的贷款利息高达30%,尽管利率高昂,但许多找不到其他解决方案的偷渡客仍然愿意接受,他们相信只要还清这笔钱,就能在美国开始新的生活。
业务不断增长的郑翠萍最终购买了一栋大楼,将其转化为她的运营中心,从事走私、高利贷和货币转换等业务,使得她成为了唐人街里最有名的“偷渡女皇”。
随着偷渡业务的不断扩大,郑翠萍的行为也越发大胆。她从最初的小规模操作,逐步增至每次数十人,甚至开始与黑社会组织福清帮的首领郭良琪合作,一次运送数百人。但随着业务的扩张,风险也随之增大,不可避免地引来了更多的关注和风险。

上个世纪的美国
到了90年代,她已经是纽约唐人街的“蛇头之母”,在华人社区有着不小的声望。她为偷渡者提供了全面服务,包括“分期付款”方式帮助那些无法一次性支付高额费用的人。这些人初到美国时,她还会帮助他们找到打黑工的机会。
同时郑翠萍还发现了新的商机——帮助这些华人将钱寄回中国。她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网络和在香港、纽约积累的财富,提供美元和人民币的转换服务,收取3%的手续费。
郑翠萍还在东百老汇投资300万美元购买了一座大楼,这座大楼成了她的商业帝国中心,从事非法移民、贷款、货币兑换和洗钱业务。根据《时代》杂志的报道,郑翠萍从人口偷渡业务中至少获利了4000万美元。

纽约唐人街
1993年,一次偷渡行动中,运载偷渡者的船只意外在肯尼亚海岸搁浅,导致三百多名偷渡者陷入困境。郑翠萍紧急联系合作伙伴张良琪,请求他购买新船只和快艇进行营救,并承诺事成之后将给予丰厚的回报。
张良琪按照约定行动,但当濒临破损的大船接近公海时,应该到来的快艇却迟迟未现。船上的领队急中生智,命令所有人跳入海中,试图游向美国海岸。这场突发事件最终演变成震惊美国执法部门的大规模偷渡案。
当晚美国警方动用多艘游艇进行救援,虽然大部分偷渡者被成功救起,但仍有数十人遇难。所有幸存者和船上负责人被捕,郑翠萍的名字也被牵涉其中。美国警方随即展开行动试图逮捕郑翠萍,却发现她已经逃回福建,并继续她的偷渡生意。五年后的一次类似事故,再次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导致郑翠萍被列入全球通缉名单。

偷渡船内的景象
不畏追捕,郑翠萍利用伪造的身份证和护照在国际间穿梭。在2000年的一个关键时刻,美国领事馆工作人员在香港国际机场意外地发现了郑翠萍儿子的绿卡。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美国执法部门的关注,他们分析郑翠萍很可能会前来香港与儿子会面。鉴于此,美国警方迅速与香港当局联系,请求协助执行跨国抓捕行动。
香港警方意识到此案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决定采取行动。他们巧妙地以机场管理局的名义向郑翠萍的儿子发送了一封正式信函,诱使其前往机场补办绿卡,从而为布下的陷阱铺垫条件。
警方在机场布置了精心设计的包围网,所有入口和出口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就在同年的一个晴朗上午,一名戴着墨镜的女性出现在机场,警方通过监控与之前的资料比对,确认这名女性正是郑翠萍。

美国媒体对此事的报道
当她步入机场大厅时,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几名便衣警察一拥而上,成功将她逮捕。经过审讯和法律程序,郑翠萍在香港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并在服刑完毕后被引渡回美国。
2005年夏天,联邦法院即将针对郑翠萍的非法移民贩运等三项罪名做出裁决。美国社会普遍将她视为罪犯,但在纽约的华人社区中,郑翠萍却被看作是救星。她在华人新移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提供食物和庇护,直到他们能够自立更生。
许多华人把她视为保护神。据传,即使在偷渡过程中发生了不幸,郑翠萍也会为死者家属提供一笔慰问金,以表达她的哀悼和责任感。她虽然从偷渡客手中赚取金钱,但这些客户往往对她充满感激,认为她为他们提供了看世界的机会和改善生活的途径。

尽管郑翠萍的业务明显违法,但在她被捕时,纽约的华人社区强烈不满美国司法的决定。尽管有强烈的社区支持,郑翠萍还是被判处了35年的监禁。随着时间的推移,郑翠萍在狱中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长期的监禁生活使她的身体状况逐年下降,胆固醇与血脂水平持续偏高,这为她在监狱中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的体重在两年间下降了17磅(约7.7公斤),显示出她健康状况的严重恶化。最终在2014年,郑翠萍因胰腺癌在监狱中去世。郑翠萍的去世在纽约唐人街的偷渡者社区中引起了强烈的响应,许多人自发地为她举行了纪念活动。

郑翠萍在香港被捕
160辆林肯车的车队仅是向她致敬的众多方式之一。这显示了即便是在偷渡这一非法领域,郑翠萍也能够通过其行为赢得人们的尊重与纪念。郑翠萍在生意上的“良心”做法受到了不少人的称赞。
她帮助他人实现了梦想,而且据说,如果有人在偷渡后被遣返回国,她还会将他们重新纳入下一批偷渡的名单中,展现了她的特别仗义。虽然不清楚这种重新安排是否收费,如果是免费或者半价的话,无疑会增加她在偷渡者心中的崇高地位。
她的这些行为虽然带来了许多法律问题,但也为许多追求更好生活的人提供了机会。通过她的帮助,许多人得以在美国寻求更好的生计,尽管这样的机会是以冒险的方式实现的。这样的矛盾,使得她的人物形象在社区中异常复杂,既有人因她的帮助而感激涕零,也有人因她的非法行为而持批评态度。

当年国内媒体报道郑翠萍受审
郑翠萍的故事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摇摆。虽然她的行为无法获得法律的宽恕,但在那些曾经受到她帮助的人们心中,她是一个“蛇头”,而是一位无私的救助者和社区英雄。这种复杂的遗产使她的记忆在许多人心中既有争议又充满敬意。
参考资料
[1]郭丽萍.福建蛇头之母郑翠萍离世 百辆林肯挤纽约唐人街.南都周刊.2014.6
[2]周益,陈磊.“蛇头之母”的双面人生.八桂侨刊,2003(03)
[3]Patrick Radden Keefe.纽约唐人街“蛇头之母”的一生:犯罪企业家?移民英雄?.纽约客.2014.6
[4]佳黛.华裔蛇头之母,往返中美数十年,获利近亿元.北美报告.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