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版】省略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开始为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第一句“曲则全”。
很多人不会认为这是完整的一句话,我也不这样认为。还是要把他当成单独的一句来讲的原因是,我要把配齐罗。
曲,委屈,委曲。全,周全,周到,圆满。正是因为曲与屈,很多时候都通用,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是“委曲求全”。
全部的答案就在最后一句——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全而归。这是在描写“反”,道的运动轨迹吧。
【补充说明】

首先,明确我的研究成果,“曲则全”的下一句是“全而归”。这是一句完整的真经,不仅仅是因为格式符合真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是在使用科学语言描述“道之动者反”。
道的运动方式就是“反-返-反复”。道的运动轨迹就是“曲则全,全而归”。
曲,弯曲,有曲度的,曲线,数学,解析几何意义上的“曲线”。
全,封闭的,连续的,循环的运动轨迹,典型的如圆周,圆的渐开线:圆沿着确定的方向滚动时,圆周上的一点形成的轨迹。
归,回归,归来,回归到原始的起点的状态。
曲线运动,可以形成连续的轨迹,就可以回归到起点的原始状态,这就是道的运动方式的轨迹。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解析几何思想,把物体的运动轨迹记录下来,变成一条可以进行数学计算的方程式。图形与方程式的完美结合,就是解析几何的真正意义,也是这世界最典型的运动方式。
而王弼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委曲求全”的路数。委曲求全,就是虚与蛇委才能苟且偷生,难道这是孔子惨胡进来的思想吗?老子的不争,从来不是忍气吞声;老子的无为,也不是束手束脚无所作为。
王弼的解法与大多数后来者不同,因为后面的人真的无法理解“曲则全”与“不自见”的关系,苏辙大概理解了王弼的意思,他说“聖人動必循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要於通而已。通故與物不迕,不迕故全也”。
尽管,王弼已经窥见了“曲则全”的一点影子,但是因为他无法像老子一样“守静致虚”,能够在另一个维度观察这世界,所以他也无法理解来自所描述的这世界的真相——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这是老子The世界观的基础。有了“反动”,才有了“多元多维全息全逻辑”。也就是说所谓“反动”就是这个意思。

另,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这句话是一个很典型的句式,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是最早延续到现在的口语表达形式。很有老师味。犹上一章最后一句一样,都是老师上课很愿意使用的句式。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诚如我的初中化学老师说得好——
因此——此就此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