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蠲叟
夫义理无穷,非言说可尽,贵在自得自证。圣人垂教,亦是将此个有言底显那无言底,故曰:“不愤不啓,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一切名言施设皆权也。六艺只是人人自性本具之实理,今为显示此实理,故权示言说。
学者须是合下持循,方可悟入。知此实理不待他求,不为诸魔外道所惑,不被一切违顺境界所转,方能有之于己。否则拈一放一,只成另一种知解,依旧业识茫茫,无本可据。须知此理不是知解边事,说得便休,纵有解会,不实在用力,只是自瞒。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前说学是知仁,道是行仁;学是知性,道是率性。真能用力,始名为学,不然只是好而不学,便成六言六蔽,况若存若亡,尚未足以言好者乎。
——马一浮先生《论语大义·易教》
【白话参考】
义理是无穷的,不是语言文字可以穷尽的,贵在自己有得、自己有证。圣人的教诲,也是用这个可以言说的去说明那个不可言说的。故孔子说:“不愤不啓,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为了体现究竟的真实法而建立并不究竟的方便法,是通过方便法来显示真实法,而一切名相都是方便法。“六艺”是人的自性中本来具足的实理,现在,为了显示此实理,权且方便地作些文字上的说明。(注:马一浮先生云:“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馀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
学习者必须对当下有所把握,对义理才能有所领悟。这样便会知道,真实的义理不需要向外寻求,不会被诸魔外道所惑,不会被一切顺逆境界所转,这样学问方能对自己有用。否则抓一头、放一头,只能成为另一种知识而已,自己依旧是业识茫茫,找不到根本的依据。必须知道,道理不是知识方面的事情,光会在理论上解释是没用的,纵然有些理解,如果没有实在用功,只能是自己骗自己。
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之前说过,学习只是知道“仁”,修道是实践“仁”;学习只是知道“性”,修道是统帅“性”。真能用功,才是真正的学习,不然只是喜好而不学习,便成为孔子讲的“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愚;好知不好学,其蔽荡;好信不好学,其蔽贼;好直不好学,其蔽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乱;好刚不好学,其蔽狂。)何况有时明白有时糊涂的人,还谈不上所谓的喜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