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既育,万物萌生,人文荟萃,艺苑纷呈。于斯时也,有邓散木者,崛起于沪上,名扬于四海,以金石篆刻之艺,独步当时,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邓”,实乃艺坛之巨擘,篆刻之泰斗也。今余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赏其篆刻之妙,庶几得窥豹之一斑。



邓散木者,字钝铁,又字散木,别号粪翁、芦中人、无恙、一足等,生于沪上,卒于京华。其人生也坎坷,然艺术之追求未尝稍懈。自幼研习书法篆刻,博采众长,融汇贯通,终成一家之言。其篆刻之作,雄浑朴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崛,大气磅礴,观之令人叹为观止。
观其篆刻,初师浙派,刀法苍劲,古朴浑厚。浙派之篆刻,以切刀法著称,散木得之精髓,运刀如笔,流畅犀利,笔画之间,尽显苍劲之态。继而师法秦汉玺印,秦汉玺印者,篆刻之鼻祖也,古朴自然,大气磅礴。散木深谙其理,汲取秦汉玺印之营养,融入己作,使篆刻作品在古朴之中又添雄浑大气之韵。又从古陶文、砖文中吸取灵感,古陶文、砖文形态各异,自由奔放,散木巧妙地将之融入篆刻创作中,为篆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散木之篆刻,章法布局独具匠心。其善于运用疏密、虚实、呼应等手法,使印面之构图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观其作品,字之大小、笔画之粗细、伸展与收缩,皆恰到好处,无一处不彰显其匠心独运。如“毛泽东”一印,明黄色石制立方体,顶部镂空琢双龙,印文笔画方圆苍劲,曲笔灵活,直笔浑厚,线条粗细有变化,有力感而耐看。印文中“泽”字三点从左边挪到右下端,使详略更为得当,结构更为严谨,布局更为优美。笔画较少之“毛”字最后一笔反向倒旋,寓“反手掌乾坤”之意,从布局上填补了“泽”字右上端空白,此乃创意之大胆,匠心之独运也。
又如其刀法之运用,亦堪称一绝。散木臂力极强,能以钝刀冲刻金玉,非寻常印人能为。其冲刀流畅犀利,切刀沉稳凝重,能将石材之质感和印文之韵味充分展现出来。在刀法之运用上,他不拘一格,根据印文之内容和形式,灵活选择不同的刀法,使每一方印章皆具独特之艺术效果。晚年因右手腕受伤而不能执笔握刀,然其篆刻艺术之追求未尝稍懈,许多印皆用锤子凿就,然即使如此,其刀法亦泼辣豪放,沉雄秀发,令人叹为观止。



散木之篆刻,不仅技艺高超,且意蕴深远。其篆刻之作,往往蕴含深厚之文化底蕴和丰富之情感内涵。如其所刻之印章,或赠友人,或自勉,皆寓情于印,以印传情。其篆刻艺术之追求,不仅在于技艺之精湛,更在于情感之表达和文化之传承。
且散木不仅篆刻艺术高超,其书法、诗词、绘画等亦皆有所成。其书法气雄力健,浑厚流丽,富金石韵味。真、行、草、篆、隶各体皆精,尤以篆书最为著称。其篆书初学《峄山碑》,继杂以钟鼎款识,上溯殷商甲骨文,融会贯通,最后写出一种个人风格强烈的草篆。其诗词亦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其绘画则以书入画,笔墨简洁,写意寄情,趣致盎然。
散木之艺术成就,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自幼研习书法篆刻,勤修苦练,数十年如一日。其治学严谨,曾熟读、手抄《说文解字》十遍,手抄《古文尚书》《说文声谐孳生述》全部,对文字之理解和运用卓绝一时。其勤奋异常,曾用一个半月临写王羲之《兰亭集序》四十五遍,用两个半月手写全部《篆韵谱》,每天治印不辍。其艺术追求之执着,令人钦佩。
且散木不仅艺术成就斐然,其人格魅力亦令人敬仰。其一生淡泊名利,不慕虚荣。虽历经坎坷,然艺术之追求未尝稍懈。其为人坦诚直率,不拘小节。其交友广泛,与当时之文人墨客皆有往来。其艺术之追求和人格之魅力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其辉煌之艺术人生。







邓散木者,金石篆刻之集大成者也。其篆刻艺术雄浑朴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崛、大气磅礴。其技艺高超、意蕴深远、情感丰富、文化厚重。其人格魅力令人敬仰、艺术成就斐然千古。今余略陈管见以赏其篆刻之妙,庶几得窥豹之一斑。愿诸君共赏之同好之共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