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s Powerbeats Pro 2 ANC TWS - TDS REVIEW
beats Powerbeats Pro 2 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完全ワイヤレス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502 进行,可以在主流搜索引擎直接搜索。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beats Powerbeats Pro 2: IV (Recommend)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 | TDS ANC Pyramid:
beats Powerbeats Pro 2: In-Ear Skyline Level
这是 beats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一个产品。之前我们聊过不少 beats 的产品,但是正式出现确是第一次。
Powerbeats Pro 作为 beats 史上第一条 TWS 产品,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为 AirPods 之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在初代发布近六年之后,它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更新,这也是 Powerbeats 产品线史上最大的一次升级。通过 Powerbeats Pro 2 的体验,我们也能了解在两代 Powerbeats Pro 之间的 beats 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包装体积不大,是典型的易拉条纸封+环保包装的设计,没有特别多可说的。

包装内配件包含五对耳套,没有充电线…… beats 的耳套是小开口单独开模的,比较厚实,相对于 Fit Pro 时期,现在的 beats 耳机默认调音已经不必非要换掉这对耳套了。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在首发的行列中,Powerbeats Pro 2 有四种配色可选,分别是极速黑、流沙色、跃动紫以及饱和度非常高的高能橙。我们展示的是流沙色,与上代的默认首发配色看上去类似,是比较浅的卡其色。极速黑其实就是灰度较高的灰黑色,悦动紫则是饱和度适中、明度比较高的状态,高能橙饱和度很高的同时还有很高的色彩明度,给人一种运动品牌出品的感觉。按照惯例,后续不排除还会出现其他配色的 SKU,比如某名媛联名之类的……

Powerbeats Pro 2 的充电盒在一众 TWS 耳机里仍然是算比较大的一个,但是比起上代来说做工细节有很大的进步,摸上去仍然有不错的磨砂质感。底部是为无线充电而专门设计成了平面。开合基本需要双手操作,盒盖的时候有一定的阻尼感。
耳机在盒内是趴着的状态,配对按键也藏在盒内,磁吸力度较高,相当稳定。耳机的形态大体上仍然是带有耳挂的运动耳机形态,为 buds 式佩戴,与 Fit Pro、Solo Buds 等的腔体造型式比较详尽的。然而,耳挂与腔体之间的视觉比例经过了非常明显的调整,初代的 Powerbeats Pro 乃至早期的后绕式 Powerbeats 们普遍会把腔体横向放置,佩戴好之后腔体外侧的模块显得非常大。Powerbeats Pro 2 的腔体更加一体化,更加流线形,不再像以往那样腔体与面板模块显得分裂。

现在的形态是面板模块基本上也算作耳挂造型的一部分,正常佩戴好之后是与耳廓有一定斜角的状态,存在感有所降低的同时还保持了作为运动耳挂的牢固佩戴。它的耳挂部分仍然是一体、有弹性的,镍钛合金材质,不像大多数挂耳 OWS 那样有耳后模块,Powerbeats 系列一向耳挂都是很轻量的。耳挂与眼镜还是有轻度的冲突感,习惯就好。

腔体的饱满程度要比 AirPods Pro 之类高一些,看上去近乎一个球状,典型的 buds 式腔体使得它的贴合性比较高,在耳甲腔内的存在感也比较高。部分小耳廓人群佩戴起来可能会有点胀,但是只要你能够正确、良好佩戴,它的稳定性就不会是问题。我个人佩戴下来基本上到了三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开始出现轻度的胀痛,短时间佩戴基本上算是稳定、舒服的。
与 Solo Buds 等近期的 beats 其他 TWS 耳机相比,它的腔体在下方靠前的区域有一些突起,这就是新增的心率传感器所在位置。它与耳珠内侧相接触,光电式的心率传感器需要通过紧密的接触来实现心率信号的读取。因此相对于 Fit Pro、Studio Buds 系列之类,它对于耳珠部位的压迫感会明显一些。

做工细节符合 beats 高端产品的应有水平,没有明显的廉价感,接缝均匀、偏细。支持 IPX4 级别的防泼溅,运动出汗或者下小雨等的场景没有什么压力。不过,作为运动耳机,我坚持认为 Powerbeats Pro 2 还是应当具备更强的防水能力的,IPX4 只能算是够用的范畴。
导管是比较常规的形态,但是稍短,实际测试下来,如果你想要更换耳套,需要选配矮轴 TWS 专用套。跟 Fit Pro 相比,它对于常规高度耳套的兼容比较一般。导管口可以看到一层有一定防水功能的滤网。
腔体表面的麦克风开槽大多位于底部,这是 Powerbeats 系列首次引入主动降噪功能的证明。值得一提的是这次 Powerbeats Pro 2 的通话拾音能力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我们会在降噪部分进行详尽介绍。
操作与软件功能 | Control & APPbeats 的 TWS 耳机有个好处,一向很重视实体按键。一直以来,我和周围一些朋友都对于运动耳机的操作表现十分重视,毕竟在运动过程中得到明确的操作反馈是很有必要的。Powerbeats Pro 2 依然配备了单侧三处实体按键操作区域。面板上的一体式按键可以用于播放控制和降噪模式调节,顶部的按键则可以调节音量和切歌。三颗按键的手感都足够扎实,反馈清晰明确,音量按键的反馈会更干脆一些。语音反馈的音量和逻辑也都比较到位,甚至还能调节提示音音量(安卓也能),这些一向是 beats TWS 的优点。

佩戴感应器的表现不错,佩戴识别的精准度和反应速度都是第一档水平,不逊色于 AirPods Pro 2。
一直以来,beats 都宣传自己对于安卓设备的兼容能力,这次我们在 iOS 和 Android 设备上都进行了测试。
iOS 端,得益于 H2 芯片的存在,它具备绝大多数 AirPods Pro 2 的软件功能,可以进行耳机调节,有着完善快速的弹窗,也能够进行查找(区别一会儿会讲),空间音频等的支持也比较到位。

Android 端,通过官方 app,你依然可以进行各项设置以及心率测试,还可以进行定位。基本上,两种系统上你都能体验好它的各种功能。我们接下来聊聊它的查找功能和心率测试。

同样是 H2 芯片,但是由于没有 U1 芯片,所以在 iOS 的查找功能中你只能对它进行定位,没有办法像 AirPods Pro 系列那样精确查找。它也可以实现播放声音辅助查找,但是机身没有扬声器,这项功能是基于耳机的声音放到最大播放提示音来实现的,所以实用性会大大降低,更多是室内的辅助。
心率方面,官方介绍它的心率传感器是超过 100 次/秒 的脉冲频率,是典型的光电式心率传感器,必须在双耳佩戴的时候才能启用。与我们常用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不太一样,在 beats app 或者是 iOS 的音频后台你是找不到心率的入口的,它也不能全天候一直工作(可能是续航考虑吧)。它的逻辑是这样的:iOS 端它与健康 app 以及 Keep 之类的训练 app 互通,作为数据源来提供心率数据,这个过程是跟着你的训练开始的,且需要手动开启;安卓端则除了第三方训练 app 以外是跟 beats app 协作。手动开启是面板按键双击并在第二次按压时按住,直到听到提示音。

至少在安卓端的 beats app,你只能控制心率开关而不能直观地看到心率数据,这个逻辑有点怪异。必须得关联一个训练 app 或者支持的运动硬件(比如跑步机之类)才能显示实时心率,这个逻辑实在有点太局限于运动场景的调用了。iOS 端的区别则是系统层面你根本找不到心率的开关,必须耳机端按两下,但至少你还可以在健康 app 里看到实时心率值…… 真是奇怪。
好在与常见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进行简单比对之后,这个心率识别的准确率还是挺高的,毕竟腕部和耳部的毛细血管密集程度还是不一样。我们不是运动健康类内容,所以只能从功能逻辑上来告诉你这些体验上的怪异点,没法深究它的心率传感器真的精度如何,还请谅解。
降噪/通透/通话 | ANC, Transparency & Call同样是 H2 芯片,Powerbeats Pro 2 的降噪综合表现与 AirPods Pro 2 却并非完全一致。
首先是被动隔音,得益于更加贴合、饱满的腔体,它的被动隔音相当不错。但是主动降噪的深度与 AirPods Pro 2 甚至降噪金字塔 Skyline Level 的很多型号都有轻度的差距。听上去对于中低频的噪音抑制深度就是不够强,但是稳定性很好,对于突然大声压噪声的处理速度很快,跟 AirPods Pro 2 相差无几。降噪的频宽覆盖方面,也略不如 AirPods Pro 2,但是在 Skyline Level 里已经可以排进中等的位置了。如果仅论主动降噪的感知,它甚至都不太能进入 Skyline Level,这是大前提。所以在人流密集、噪音复杂的交通通勤中,它的降噪仍然有明显的感知,但是不要指望能够和各大降噪旗舰掰手腕。结合不错的被动隔音,它的降噪综合感知是可用,但是不顶尖的。
耳压感控制得还可以,比 AirPods Pro 两代都轻一点,对于初次使用主动降噪的用户来说比较友好。抗风噪的进步明显,除非是正对风源,基本上风噪对于聆听的影响都不算大,这点与降噪麦克风的位置和腔体结构有关。如果有个抗风噪模式可能会更好。

通透模式依然很好,自然度和语音可用性都是顶尖水平,是 H2 芯片应当具备的程度。环境音的拾音自然、清晰,对话过程中自己的声音也不会有闷感。不过,相较于 AirPods Pro 2,它在高频可能有非常轻微的增加,所以一些敲键盘声之类的响动会听上去明显一些。
通话表现进步非常大,在运营商网络的环境通话,对于语音主体的拾取响度足够、清晰度也不错。通话降噪非常明显,在嘈杂环境中能够明显听出降噪对于语音主体的影响,但是比起过往苹果系 TWS 的通话表现,算是质的提升。我们也使用 Blackmagic Camera 之类的可选音频输入源的拍摄 app 进行测试,Powerbeats Pro 2 的麦克风拾取质量远好于 AirPods Pro 2、Solo Buds 等果系 TWS。
综合来看,Powerbeats Pro 2 的降噪会得到与过往产品不太一样的评价,它延续了果系 TWS 的出色通透模式表现,但是两项降噪核心指标表现有一定的缩水——同为 H2 芯片并不意味着降噪能力相同。通话水平提升很大,抗风噪也有一些进步。它还是能够进入 TDS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的 Skyline Level 的,但是并非“六边形战士”。它与 AirPods Pro 系列的关系就像隔壁 LinkBuds Fit 与 WF-1000XM5 之间的关系,前者为所谓“舒适降噪”与出色通透模式的结合,后者强调降噪本身的能力。
信号与续航 | Connection & Battery作为最高只有 AAC 编码的耳机,我们在搭配 Xperia 5 III 与 iPhone 14 的测试结果都是足够稳定的,也能在保持相当距离的情况下确保信号流畅。这是应有的水平。
延迟方面,在 iOS 环境下的延迟与 AirPods Pro 系列表现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非常低的延迟,有自家优化。在安卓 AAC 环境下,连接 Xperia 5 III,进行流媒体视频和本地视频观看,它的延迟大概控制在正常语速半个字以内的程度,能够满足基本的视频观看需求。比起大多数 AAC 编解码的耳机,在安卓连接的时候延迟感知是会更低一点的,但是与苹果生态中的表现还有明显差距。
它也支持生态内设备流转、音频共享等一贯的功能,切换设备时很迅速。
续航方面,官方标称仅耳机连续播放 8h/10h(降噪开/关),搭配充电盒最高一共 36h/45h(降噪开/关)。个人经过标准流程测试下来,关闭心率,以 AAC 编解码器连接 iPhone 14,关闭降噪,设置其他为默认,以 50% 音量连续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节目(小宇宙),仅耳机续航为 11 小时 41 分钟(三次标识满电状态下均值),略超出官方描述。它也支持充电五分钟续航 1.5 小时的应急补电。
充电方面,我们依然进行了测试。

Powerbeats Pro 2 是原生支持空间化立体声以及 Dolby Atmos 的,所以我们按照自己的杜比全景声测试流程跑了一遍。
以下的描述我们基于这样的场景配置:标准测试设备 iPhone 14 以 AAC 连接,开启耳机的空间音频,固定位置(关闭头部跟踪),搭配聆听 Apple Music 的原生 Dolby Atmos 音源和哔哩哔哩的杜比全景声适配视频。
此时空间音频的声场是一个相当规整、有边界感的状态,横向、纵向、高度的距离几乎相当,有着相当准确的定位能力,但是定位精准程度不像 AirPods Pro 2 那么高。脑后也有充足的信息量,脑后的空间规整程度甚至比 AirPods Pro 2 还高一点。结像的清晰度依然稍逊于 AirPods Pro 2,但是也是真无线耳机适配 Dolby Atmos 中的细节清晰度第一档。不会有明显的能量分布和三频特性的变化,相对自然。
头部追踪的跟随速度非常快,能够做到耳机行业最高精准程度的跟随,不会有明显的延迟感。
扬声器、声音模式与编解码器 | Driver, Sound Modes & CodecPowerbeats Pro 2 搭载了直径未知的“双层驱动单元”,应该指的是某种复合振膜动圈。单元素质实际感知下来不逊于 AirPods Pro 2 的单元,甚至低频的信息量会感觉多一些。
支持的编解码器为 SBC / AAC,并保留了自适应均衡的能力。在 iOS 系统中,你依然可以开启耳机调节来进行细分化调整,比如加载自己的听力图等等。对于这款耳机来说,我们不建议你开启听力图以外的耳机调节功能,它默认的声音就已经挺合适的了。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基于 AAC 编码连接 iPhone 14,不开启耳机调节与空间化立体声,降噪关闭。
低频量感适中略偏多一点,厚度和饱满度有所控制。弹性表现相当不错,下潜能力是苹果 TWS 史上最佳,低频的层次是千余元 TWS 里表现都算得是相当不错的。收放速度适中,保留得残响不多。氛围烘托的晕染感很少,有轻度的浓郁感。Powerbeats Pro 2 的低频听上去是扎实、有弹性的,相当活跃、丰富,但是绝对不过量、轰头,听上去甚至比较健康。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只有轻微的前倾现象。
中频,人声保持在比较近但是并不算贴脸的程度,口型大小比较标准,精致程度较高。它对于质感和线条之间更加重视前者,但是线条并不偏软。对于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不明显,普遍适合于各类声线的表现,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挑剔。顺滑程度还不错,但是保留有一定的颗粒感,所以一些偏粗厚的声线不会缺味道。音色渲染比较少,大体上是比较中性,稍强调了一点亮感的音色。喉音位置比标准状态稍微高了一点,气声比例适中略偏多一点,一些口水细节会稍有前置,但并不严重。齿音有所打磨,仅在一些制作时没有良好处理的曲目中会有所感知。人声的通透程度比较高。

乐器方面,大多数乐器也能够平衡质感和线条。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的厚度适中,下盘比较稳的同时有不错的抓耳度,拉拨弦细节的两不算很多,但是突出程度足够。大提琴的形体感比较扎实,在空间中所占比例会稍高一点。铜管类的气势感还不错,需要亮度的小号等有着合适的亮感。木管类的空气感足够,自然度表现中规中矩,听上去还是带有一点“苹果式”的刻板感,但是比 AirPods Max 给人类似感觉轻不少。乐器的泛音量适中,稍有突出感。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明显,Snare 收得比较快,镲片类的亮度足够,金属感的溢出情况不高。
高频的亮度不缺乏,大体上是比较平顺的,尖峰有但不是特别密集的能量突出,它听上去更像总体能量的拱起。极高频的延伸能力尚可,滚降不算快,但是稍早。
声场的规模适中,横纵向距离相近,边缘清晰度比较高,结合有一定的“高度感”,Powerbeats Pro 2 呈现出一个比较规整、并不算弥散的略呈球状的声音空间。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不错,整体感没有明显的缺乏。解析能力在千余元价位算是还可以,但是信息量相比一些高码率编码且单元素质也足够好的 TWS 还是要显得少一点(主要是极高频),有轻度的“解析感”增强。动态出色,瞬态不错。
总结评价 | Over-All ImpressionPowerbeats Pro 2 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这是 beats 和苹果史上最完善的运动耳机,它延续了新时代 beats 的有动态、有活力、相对健康的调音,在苹果和安卓设备上的功能表现大多一致。降噪的加入是很好的,但是除了通话提升和依旧出色的通透以外,它的主动降噪其实还有提升空间,就像是苹果刻意要让它和 AirPods Pro 系列产生区分度,不要让它在 AirPods Pro 3 到来之前影响到 2 的销量。心率的使用逻辑有点怪,但是可以理解为是 AirPods Pro 3 的前哨。

结合不错的声音调校、足够多的使用体验优化以及新加入的一些功能,Powerbeats Pro 2 是值得推荐的,为什么无法拿到 V 级评价呢?主要还是因为定价过高和降噪感知的这点差别。初始售价 2099 元,即使是国补之后 16XX 的价格也还是不算便宜。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一角 AirPods Pro 3 的可能,但是目前来说,对于非运动 TWS 受众人群来说,它就是有一些溢价的,我们不能因为 beats 容易降价就忽视掉初始售价之高。当然,如果你想要一个很好的旗舰运动 TWS,它可以算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KingTsui, TDS Studio.
March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