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车友在群里分享了自己接的一个长途订单的活儿,结果没成想,引发了多少车友的讨论。
单看这个订单,貌似平平无奇,全程50公里左右,司机开了近一个小时,这算得上妥妥的大单了,乘客端付了200块,可是到了司机手里,只剩下130。也就是说,平台直接抽成了70块钱,算下来抽佣将近40%
这事儿一出来,多少司机都感叹,说自己跑的再多、再远,都没啥鸟用,钱都被平台给抽走了,小单抽佣少不了,大单抽佣也少不了,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给别人做嫁衣裳。不过这个价格,有些司机觉得还行,比自己经常接的短途订单要好多了,咱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被奴役惯了。
有些单子算下来一公里才五毛钱,这成本都抵不上,但是就算如此,还是有很多司机都抢着接单,因为不接就没活儿干。
现在网约车司机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抽佣问题这么简单,更多的还是单价,现在低价竞争更为激烈,滴滴、高德、T3出行、一喂顺风车等平台,动不动就推出“特惠单”“一口价”,价格低的离谱,这样的情况下,平台还要保证自己的抽佣。像这种200块的订单,平台一下子就抽走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也就是说,降价的成本司机担、抽佣的成本司机担,司机们辛辛苦苦跑车,电费、车损、保险等都得自己扛,最后到手的钱却一天比一天少。
也怪不得有司机说,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就像是在给平台打工,自己压根赚不到钱。有些司机为了多接单,各种订单都接,甚至各种低价单也接,得到的结果就是越跑越累,钱却越赚越少。
除此之外,司机还面临着长期开车造成的身体问题,保费的上涨,个人社保缴纳的成本,这些问题累积到一起,都是巨大的压力。
网约车发展了这么多年,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司机的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平台之间的争斗早就波及到了他们,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让很多司机都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都说2025年是网约车的变革之年,希望未来平台、司机和监管部门能够一起努力,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让乘客感受到便利,也让司机得到自己应该有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