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皇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其经过及关键事件:
前期局势
康熙皇帝众多皇子中,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参与了皇位的争夺。最初,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太子,但随着时间推移,太子胤礽因行为乖张等原因,逐渐失宠于康熙。
关键事件
- 一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木兰围场狩猎时,以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宣布废除太子。这一事件引发了诸皇子对皇位的激烈争夺。
- 胤禔失势:太子被废后,大阿哥胤禔向康熙提议诛杀胤礽,还推荐八阿哥胤禩,其心思被康熙看穿,康熙对其极为反感。后胤禔又被揭发用魇镇之术诅咒胤礽,被康熙革去王爵,圈禁终身。
- 胤禩受挫:胤禩在朝中广结人脉,势力颇大。太子初废时,他得到不少大臣支持,康熙察觉到其势力威胁,对他加以打压,明确表示厌恶他结党营私,胤禩争夺皇位的势头暂时受挫。
- 二立太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为稳定局势,复立胤礽为太子。但胤礽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与康熙的矛盾愈发尖锐。
- 再废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为由,再次废除太子胤礽,将其幽禁,从此不再立太子。
- 胤禛崛起: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四阿哥胤禛逐渐崭露头角。他表面上对皇位争夺表现得较为淡然,专心处理政务,赢得康熙好感。同时,他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包括隆科多、年羹尧等。
- 胤禵西征: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四阿哥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西征准噶尔。胤禵在军中表现出色,声望日隆,被认为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但康熙去世前,并未明确表示将皇位传于他。
最终结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隆科多宣读遗诏,宣布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即雍正皇帝。随后,雍正帝对参与夺嫡的其他皇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和整治,“九子夺嫡”事件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