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哲学:成身成性、​明诚合一、性日生日成说

文字有思想 2024-09-21 04:56:42

成身成性 明清之际王夫之用语。发挥北宋张载“君子之道,成身成性以为功者”的论点,认为造就人的德性不能离开人的合理欲望的满足(“成身”)。王夫之指出,人之性“有仁义礼智以正其德”,又“有声色臭味以厚其身”,两者不相悖害“而互为体也”。故不能像佛家、道家以及理学家那样讲“无欲”或“灭人欲”,而应合理地满足人的欲望,在“成身”中“成性”。

明诚合一 明清之际王夫之用语。指圣人在道德修养中所达到的知行合一的境界。他认为圣人既立之后,其知也非待于致也,豁然贯通之余,“全体明而大用行也”;其行也,非待于力也,其所立者条理不爽,而循由之则“因乎事物之至也”。故圣人既立之后,“诚则明矣,明诚合一,则其知焉者即行矣,行焉者咸知矣”(《读四书大全说》卷四)。强调了认识与修养、知和行的统一。

性日生日成说 明清之际王夫之关于人性发展的学说。《尚书引义·太甲二》:“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谓人性是变化日新、生生不已的,犹如“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人的身体与思维也处于发展变化中,“形以日养”,“理以日成”,所以“惟命之不穷也而靡常,故性屡移而异”(同上)。以此说明人兽之别:“禽兽终其身以用初命,人则有日新之命矣”(《诗广传·大雅》),禽兽由天生的本能决定一切,不能发展自己的本性,而人性则“未成可成,已成可革”(《尚书引义·太甲二》)。且“已生之后,人既有权也,能自取而自用也”(同上),强调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选择取舍之中,逐渐造就理想人格。对《易传》的“继善成性”说有进一步发挥,认为“继之则善矣,不继则不善矣”(《周易外传》卷五)。视由恶向善为一继续不息的动态过程。“天下日动而君子日生,天下日生而君子日动。动者,道之枢,德之牖也。”(《周易外传》卷六)肯定理想人格(“君子”)的造就,是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不停顿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施加作用的动态过程中进行的。

0 阅读:0

文字有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