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主席接见16岁一等功臣,试问道:你的名字用我的姓好吗?

谭笑风生聊也 2025-01-22 15:05:43

1951年10月3日,毛主席邀战争英雄代表看戏,16岁的马三姐被特别安排在毛主席与周恩来之间,这份意外的荣誉让她惊喜不已。

让马三姐意外的是,次日清晨,一辆小汽车抵达她住处,工作人员传达毛主席邀请,请她前往中南海游玩并共进午餐。

随着汽车轰鸣,马三姐首次踏入中国圣地中南海。远望,一魁梧身影等候,乃毛主席。

马三姐在车上几乎要激动跳跃,刚下车便迎上毛主席。见马三姐衣着破旧,毛主席皱眉,吩咐警卫员:“为我们的英雄买套新衣。”

毛主席从不利用特权,他为马三姐购买衣服的费用,直接从其稿费中扣除,体现了其廉洁自律的原则。

马三姐面对伟大领袖,略显局促。毛主席和蔼地抚摸她的头,宛如慈父凝视着让自己自豪的女儿。

随后,毛主席牵着马三姐步入屋内,屋内有李敏、李讷及江青。他对李敏、李讷道:“此乃渡江战役中最年幼的女英雄,年龄相仿,你们当以她为榜样。”

毛主席先笑,随后马三姐坐下。他笑着询问:“你来自安徽何地?”

马三姐如实答道:“我来自安徽省无为县马家坝村。”

毛主席接着询问:“请问,你的姓名是什么?”

谈及姓名,马三姐略显迟疑,片刻思索后,她答道:“我叫马三姐。”

毛主席心生疑惑,一个16岁女孩为何取此名?李敏与李讷同样面露不解之色。

马三姐续言:“我名中带马,家中排行第三,因此众人皆以马三姐称之。”

毛主席点头示意了解,但觉马三姐之名欠妥,遂问:“你名字似有不妥,我为你另取一名,用我的姓如何?”

马三姐如何回应?毛主席为她改名为何?

1935年,马三姐生于安徽无为县马家坝村一渔民家庭,家中有兄妹8人,生活贫困。旧社会背景下,她无由自决,被父母许配后,只得前往婆家定居。

她婆婆常对她打骂,生活苦涩,马三姐无力反抗。直至1948年无为县解放,马三姐才得以解脱,重获自由。

战争推进,渡江战役迫在眉睫。为动员群众,村里召开大会。虽小,马三姐仍随哥哥报名,加入渡江突击队。

马三姐出身渔家,自幼精通水性。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爆发,马家献出小船,搭载30名解放军战士参与战斗。

准备渡江之际,一名干部走向马三姐,询问:“小姑娘,请问你多大了?现在战事紧张,十分危险,你不感到害怕吗?”

马三姐自信满满地说:“年龄虽小,我划船技术娴熟,且毫无惧死之心。”

小女孩勇气值得称赞,但年纪尚幼,解放军干部说:“即便如此,你也不能留下,还是快回家为好。”

马三姐摇头,指哥哥言:“他眼疾不便,我擅掌舵划水,让我前往,必能胜任。”

最终,马三姐获准通过。

当夜战争爆发,马三姐勇往直前,右臂中弹仍不退缩,持续奋战整夜,多次协助解放军战士成功渡江。

天亮时分,马三姐右臂被鲜血浸透,一夜劳作让她精疲力竭,倒在地上,无力站起。

马三姐的付出未被遗忘,战后,她被巢湖军分区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臣及支前模范称号,其光荣事迹随后广泛传播。

1949年开国大典前,毛主席得知渡江战役小英雄马三姐,特致信邀请其参加。然三姐父母以其年幼为由,婉拒了邀请。

两年后,毛主席重申邀请,马三姐终得机会,成功抵达北京。

9月29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宴请各省代表团。安徽代表马三姐向毛主席敬酒后欲交谈,但被人群挤开,待回头时,毛主席已离去。

马三姐虽沮丧,但情绪很快好转。几天后,发生了开头所述之事,毛主席特地邀她看戏并至家中用餐。

毛主席认为马三姐之名欠佳,遂询问其是否愿改用他之姓,马三姐当即表示同意。

毛主席提议:“你姓马,我姓毛,以后取名‘马毛姐’,如何?”

马三姐兴奋跃起:“马毛姐这个名字极佳,感谢毛主席,我今后就叫马毛姐。”

吃饭时,毛主席询问马毛姐是否愿留京读书,马毛姐表示已入学。闻言,毛主席便未再坚持。

他赠予马毛姐一本笔记本,扉页留言:“毛姐,望你勤奋学习,不断进步,毛泽东。”

获赠毛主席特别礼物,马毛姐非常喜悦。回安徽后,虽未能再见毛主席,但她始终铭记嘱托,勤勉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1年,马毛姐荣获“七一勋章”,成为该荣誉首位获得者。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