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毯叔。
2025年,中国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命运岔路口。
左手,是摇摇欲坠的楼市,辉煌不再,正艰难维持平衡。
右手,是自由落体般的出生率,人口数量的快速滑落令人揪心。
这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共同指向了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终极命题:
到底谁,才能撑起整个中国未来的国运?
到底我们该选择保孩子还是保楼市?
这几天,随着呼和浩特育儿补贴的超预期出炉,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朗——
保孩子!

首先,咱们来看下刚结束不久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图源:网络
报告一出,2025年各地的鼓励生育措施就箭在弦上了。
这其中,数呼和浩特的育儿补贴政策最给力。
3月13日,呼和浩特发布了《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给出了很多让人心动的生育补贴方案。
首先,生一胎给1万,二胎给5万,三胎给10万。
请注意,这三笔补贴是可以累积的,也就是说,假如你生3个孩子,就能拿到16万。
16万什么概念?
相当于三四线城市小夫妻一年的工资了。
除此之外,政策还说了,如果你在呼市生了三胎,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全市范围内自由择校。

图源:网络
这绝对是大额现金补贴外,又一个刺激生育的王炸,彻底解决了家长的择校焦虑。
虽然我自己没啥熟人在呼和浩特,不知道择校在那边是什么样的含金量。
但就我所了解的,像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的择校费用大概都要二三百万,一个核心学区的学区房更要700万往上,到了二三线省会城市,这部分的费用怎么也得二三十万。
不管在哪个级别的城市,择校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不小的开销,而且很多时候是钱都买不到的资源。
所以这么看,这次呼市的现金补贴+教育择校政策,力度还是很大的。
如果这个政策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个人觉得,未来生育率回升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别小看呼和浩特的这个政策,它相当于用真金白银打响了保孩子的保卫战,起了个模范带头作用,引得其他城市的育儿政策纷纷跟进:
比如,江苏南京,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就是不用申请直接打到账上。
不仅生娃有补贴,社保还能减免:生育一孩家庭社保缴费减半,月缴2000元降至1000元,6个月省6000元。
还有湖北天门,从怀孕到育儿全程补贴。
孕产阶段:产检补贴3000元 + 分娩补助4800元。
0-3岁育儿:每月1000元,3年累计3.6万元。
深圳的育儿补贴方案据说也正在研究当中,拟推出“生育支持包”,涵盖托育服务补贴、住房优先配租等,具体细则预计年内落地。

图源:网络
这么看,保孩子势必会成为未来我们国家长时间的基本政策,基本是确定无疑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我们要大力“保孩子”?
因为如果再不对人口进行干预,我国的整个社会经济都会出现大问题。
目前全国人口已经出现三连降,背后的直接因素就是出生人口持续下滑。

图源:网络
2024年,全国结婚对数610.6万对,再次创下45年来新低。

图源:网络
结婚对数直接决定了出生人数,2024年结婚人数创下历史新低,便意味着2025年的新生儿人口,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
有人会说,发达国家生育率不也低吗?
我要跟大家说一个反直觉的事实:
其实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比我们高。
大家看下图生育率曲线对比,红线是我们,除了韩国,其他国家现在都比我们高。

图源:网络
你肯定觉得奇怪,西方国家不是一直生育率低吗?
准确的说,白人生育率确实低,但那几个发达国家移民都多,而移民又非常能生,直接把生育率拉起来了。
而我们国家既没有大量移民,未来也不可能接受大规模移民,只能靠自己生。
现在的问题就是生的人太少了,人口问题不单单是人口问题,它会带来一系列综合反应。
比如教育问题、楼市问题、城市格局洗牌等等。
首当其冲的就是老龄化问题,西南财经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里写到,按当前生育率趋势发展,到2100年,中国人口将锐减至4.6亿,仅比美国多4000万。
如果生育率进一步向韩国水平滑落,那时中国人口仅剩3.2亿,全球排名也会退居第七。

图源:国家统计局
更令人担忧的是,老龄化率将在2086年飙升至42.4%。这意味着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大街上满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年轻人的身影寥寥无几。
未来的年轻人,不仅要扛起经济发展的重任,还得背负“一人养四老”的沉重生存压力。
而只有生娃,才能解决这个困境,因为能唤醒国人消费的只有娃。
新生儿从奶粉、教育到婚房,能拉动长达30年的消费链,其经济价值远超修路搭桥。

图源:网络
就拿奶粉市场来说,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奶粉的需求量也会大幅上升。
这不仅会带动奶粉生产企业的发展,还能促进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如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设备制造等。
在教育方面,从幼儿园到大学,庞大的学生群体支撑着整个教育产业的发展,包括教师就业、教育培训、教材出版等。
而到了孩子成年,婚房的需求又会刺激房地产市场以及相关的装修、家具等行业。
所以说,与其砸钱救楼市,真不如砸钱造人!

有人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而拖累经济的最大问题是楼市,所以必须大力救楼市。
对不对呢?
短期来看,保楼市确实能稳定经济,让地方财政有收入,让相关产业得以维持。
因为房地产行业关联着众多上下游产业,保住楼市,这些产业也能跟着受益,从而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
但从长期来看,没有了人口的支撑,楼市再繁荣也只是空中楼阁,你扶持再多,给再多政策,没有人,就没有消费者,没人买房,楼市又咋能起来?

图源:网络
说实话,一切经济问题,最大的变量其实都是人口,因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你生产东西可以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但机器人没办法消费。
经济学中有句话,叫“人口是经济的分母”。
如果分母萎缩,GDP增速、消费市场、创新能力全成了无源之水。
我们可以看看隔壁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少子化带来的影响深远,远比债务危机更难以治愈。
劳动力短缺,消费市场低迷,经济增长乏力,这就是少子化带来的后果。
在日本,由于年轻人数量减少,很多企业面临用工荒。一些工厂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来吸引员工,但依然难以招到足够的工人。

图源:网络
而消费市场也因为老年人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年轻人消费群体萎缩,导致市场活力不足。很多商业街冷冷清清,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倒闭。
在创新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年轻人才,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制约,日本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有些覆辙绝不能重蹈。
保生育虽然现阶段见效慢,却是唯一能逆转国运的筹码,因为人口就像国家发展的基石,基石不稳,再宏伟的大厦也会摇摇欲坠。
楼市崩了,国家尚有政策兜底。人口要是崩了,又有谁能托起一个国家的未来呢?

说到底,人口问题,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各种顶层设计的制度。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是世界格局之变、发展机遇之变,还有人口之变。
得庆幸的是,我们的上层,已经开始行动了,更多的保生育政策还在出台中。
从发放育儿补贴,到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免费,再到扩大高等教育,甚至以后将婚育年龄降至18岁,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全覆盖等,这些都是对抚育孩子的刺激和鼓励。

图源:网络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些政策有效吗?
对于生育补贴这个事情,可能很多一线城市的人会看空,认为给他他也不会生。
但你要知道,大城市之外,那些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才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盘,大城市之外那些人才是大多数,决定生育率的也是那部分人。
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纯粹不愿意生还不太一样,目前这个阶段,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生娃的。
只要财政支持的生育补贴到位,让他们养孩子的压力小一点,很多人还是愿意生孩子,毕竟孩子的笑脸和他们带来的情绪价值,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财宝。
而多花点时间,通过补贴逐渐扭转大家的生育意愿,让生育率慢慢回升,这件事可比稳房价回报率高多了。
你说呢?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