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超过265的肾友,福音来了!这款首选药可有效防范肾功能恶化

迎夏看健康 2024-04-07 02:12:16

最近,我们病区的大夫邀请我参与了一位肾衰患者的会诊,他的肌酐值为346。

询问病史后,与会专家都感觉很奇怪:这位患者在14个月前,肌酐数值还是272。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肌酐就上升了27%.

这是个异常的、速度翻倍的奇怪增幅。

一般来讲,慢性肾衰竭群体平均肌酐升高速度,是每年升幅10%-20%,我们按每年平均升幅15%来看,如图:

从肌酐超标(100)开始,每年增幅15%,进展到尿毒症需要15年以上的时间。(这是统计的以往所有人群,治疗的、未治疗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都包括在内,最理想的控制速度是每年增长3%)

但这位患者的血肌酐增长速度是27%/年,快到平均水平的2倍了,相当于未接受治疗、“硬挺着”的进展速度。

一般来讲,只要遵医嘱不中断治疗,肾功能下降速度怎么着也能减慢2倍以上,这位患者也确实一直在遵医嘱治疗。但是,明明该减慢2倍的,他反而却加速了2倍,这可就差了4倍的速度啊!

照这个速度进展下去,不出3年就要透析了!

这是咋回事呢?

我在继续询问之下,才发现了端倪:

一年前他的医生发现他肌酐超过265之后,停用了他的护肾药物厄贝沙坦。

原来如此。

在肌酐数值超过265后(达到重度肾衰竭),许多医生会遵循肾内科的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停用普利/沙坦类药物。

这是因为这类药物在初期可能会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肌酐小幅上升20%左右。尽管这种上升通常在几个月后会恢复,但为了保险起见,多数医生会选择停药——即使这意味着放弃肾功能保护。

其实,这个“潜规则”早在2006年被侯凡凡院士的研究所打破。她的团队经过长达7年的试验,在全球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肌酐超过265的患者服用贝那普利后,肾功能恶化的风险降低了43%。这项研究证明了晚期肾衰患者服用普利/沙坦类药物,仍然可以获益。

这项潜规则宣告终结。

但是,之所以叫“潜规则”,就是它不会被白纸黑字的表面规则改变。即使有了这样的铁证,“潜规则”仍然有其生存的土壤:

患者会问:“你怎么越治我的肌酐越高啊?”医生还要解释一番,不一定能给每位患者解释得通。

而且凡是药物都有副作用,普利/沙坦类药物都会升血钾,还要防范患者血钾升高。医生本来就忙,如果是人流量大的医院,照顾得这么仔细恐怕就下不了班了。

这就是潜规则的生存土壤。侯凡凡院士继续用药的研究结果很正确,但往往不会在现实中实行。

我甚至见过不少这种情况:医生甚至不知道继续用药的证据已经出来了,认为潜规则停药是老师教给的“真理”。

种种原因导致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纸空文。许多重度肾衰患者因此得不到普利/沙坦/列净(或许还包括未来的非奈利酮)的肾脏保护治疗,只能等待透析。

重度肾衰,陷入了无药可用的局面。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更好的解决方案来了:

沙库巴曲缬沙坦

这是一种由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成的共晶体,属于血管紧张素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目前,沙库巴曲缬沙坦是ARNI里边唯一的一种药物,独苗。(以后可能会有沙库巴曲氯沙坦、沙库巴曲厄贝沙坦等等)

同时也是所有的具备为肾脏减压功效的药物中(普利类、沙坦类、列净类、非奈利酮、螺内酯、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等),唯一的一种不会升肌酐的药物。

它为啥这么特别,其它都升肌酐就它不升?

这是因为多了一个沙库巴曲——这使得它不会像其他类似药物那样导致肌酐上升,还有额外的保护心脏的作用。

沙库巴曲可以扩张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增加肾脏供血、维持肾小球滤过率;而缬沙坦则可以扩张出球小动脉,减轻肾小球内压,进一步减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速度。

因此,对于那些担心服用普利、沙坦、列净类药物后血肌酐会上升的肾衰患者来说,沙库巴曲缬沙坦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建议:

对于服用普利/沙坦类药物后血肌酐超过265μmol/L的伴心衰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脑啡肽酶抑制剂,来替代普利/沙坦类药物,以降低进入终末期肾病的风险。

总之,无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了多严重的程度,都不应该存在“放弃治疗”的潜规则。

无论哪个阶段,肾脏保护治疗都有意义:

可能早期患者的改善空间小,但是治疗结果更好;可能晚期患者的治疗结果不如早期患者,但是改善空间更大。

我们不断地研究新的药物分子、新的中医组方、新的给药方式等等,就是为了当各阶段患者进门的时候,我们不至于摇头说:“治不了,来2楼透析室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