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就是一个“弟弟”的水平,没有你想象的有骨气

二楼象女士 2024-11-10 19:51:24

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粉特别爱用这四句话,来佐证自己喜爱的明朝,是一个有骨气的王朝。毫不客气地讲,一提到明朝,就把这四句话搬出来的明粉,90%的人没有看过明朝的历史,哪怕是明朝那些事儿也没有怎么读过,他们的历史知识来源,绝大多数是来自碎片化的信息推送和影视剧。

在这里,我唱一个反调。明朝皇帝的水平,在整个封建历史垫底,后来的清朝都要比他们强不是一星半点。不能因为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而死,就把整个明朝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恰恰相反,崇祯所谓的“君王死社稷”,非但证明不了明朝是一个有骨气的王朝,只能证明明朝是一个无能至极的王朝。

①“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是文字游戏

这句话的出处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史书上记载,这是明成祖朱棣说的一句话。明成祖说这句话时,有着他特殊的历史环境。

首先,此时的明朝正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任何一个处在快速上升阶段的王朝,都可以有骨气。不要说汉朝没有骨气,汉朝是因为汉高祖刘邦遭受“白登之围”以后,才开始向匈奴和亲的。在没有白登之围以前,汉朝也是“不割地、不和亲”的态度。

归根结底一句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其次,明朝没有和亲的对象。和亲,一定是双方实力均衡或者中原王朝稍微偏弱时,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同时也要满足对方接受中原王朝提出的这个策略。明朝根本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明朝期间,唯一的外部隐患是蒙古。经过元末农民战争,此时的蒙古已经是穷途末路,在北部大草原上,分裂成四零八落的若干部落,对中原明朝形成不了绝对的威胁。没有核心的威胁力量,和什么亲,跟谁和亲。到崇祯时期,后金成为一股重要的威胁,但后金并没有和亲的意思,人家想要的是入关,逐鹿中原。

最后,说所谓的“不割地、不赔款”更是有点睁着大眼说瞎话。说一个明粉无法接受的事实,明朝割地了。明朝放弃的土地一点不输任何朝代,撤销了哈密卫、努尔干都司、交趾布政使司。行政区域都撤销了不要了,难道不是割让了吗?所谓赔款,各个朝代都在赔,就看史书上怎么说。清朝给过列强的赔款直接叫赔款,宋朝给辽金西夏的赔款叫岁币或者岁赐,明朝是另一种方式,比如它给俺答汗的赔款,叫做市赏。大家都干这种事,就看谁的汉语言水平高,把这件事说的更加“高大上”罢了。

②重点聊聊“天子守国门”

一个人或一个朝代的最大愚蠢是,为自己的无能极力粉饰辩解。

明朝“天子守国门”是被迫无奈,是无能之举,也是活该自找的。一个理性的王朝,在立国初期选定都城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王朝的战略布局。这种选址的基本逻辑是,做最坏的打算,首先保证在国力下滑,遭遇外来侵略时,能够预留出足够的“缓冲带”。

当年,朱元璋选址南京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明朝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北部,选址绝对不能靠近侵略者。一旦发生游牧民族入侵,朝廷才会有充足的时候,从各个地方调集兵力北上迎敌。定都南京的好处是,往南有长江天堑,假如受不住北方的话,可以渡江依靠长江天堑,再图北伐大业。

明朝中后期,蒙古族入侵、清军入关多次都绕过山海关威胁京畿地区。这是谁的错?这是朱棣的错,什么英明神武的成祖皇帝,不过尔尔。朱棣篡位后,为了拜托造反的污点,一纸令下迁都北京,这是多么幼稚和低级的决定。所以,所谓“天子守国门”是明朝犯下的一个极其愚蠢的错误,怎么成了贴在脸上的金子呢?

“君王死社稷”更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崇祯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商纣王、隋炀帝、唐昭宗哪个不是宁死不投降,连金哀宗完颜守绪也是自缢于幽兰轩。但崇祯的殉国跟他们没法比,他们是拼死血战到最后,直至没有一寸土地、复国没有任何希望时,才选择这种极端的行为。崇祯呢,仅仅丢了不到一半的土地,整个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地方都还在明朝的掌控范围内。复国大有希望的前提下,这位崇祯爷来了这么一出。

我非但不认可这是骨气,甚至认为这是无能的表现。皇帝是一种职业和责任,你作为国家最右号召力的人,自己一死百了,将来这个烂摊子谁来收拾。所以,崇祯一死,整个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立刻瓦解。

封建社会,皇帝是天下共主,只要皇帝在,江山社稷就在,皇帝都没了,天下臣民为谁而战。到最后,清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绝对是崇祯不负责任导致的结果。

所以,一个极其自负的朱棣,把整个国家的核心迁到了最危险的地方。另一个极其自负的崇祯,在关键时候,放弃了他的臣民,直接给华夏文明造成了一场劫难。

明朝,实在是被吹上天了。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