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故事是美国利用“长臂管辖”打压竞争对手的典型案例。

阿尔斯通是法国工业巨头,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轨道交通、电力输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其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球市场存在强烈竞争。美国为帮助通用电气,2010年开始对阿尔斯通进行密切监视和调查,试图找出其“破绽”。

2013年4月14日晚,阿尔斯通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皮耶鲁齐在纽约机场被捕,美国以其2003年参与向印尼议员行贿为由,依据《反海外腐败法》对其起诉。该法规定外国企业只要和美国有一点关系,如在美国有分公司、使用美国电子邮箱等,都可成为执法对象。尽管皮耶鲁齐在案件中角色不重要,但美国试图通过他起诉阿尔斯通董事长柏珂龙。之后,美国又陆续逮捕了阿尔斯通的其他高管。

2014年,阿尔斯通与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支付7.72亿美元罚款,创当时《反海外腐败法》罚款纪录。因阿尔斯通深陷财务危机,无力承担罚款,美国通用电气提出以170亿美元收购其核心能源业务,包括燃气轮机、核电设备等。法国政府起初反对,试图促成西门子与阿尔斯通的“欧洲联合方案”,但美国通过延长调查、威胁提高罚款等手段,迫使阿尔斯通加速资产出售计划。2015年11月2日,收购案完成。

对法国来说,阿尔斯通能源业务出售是重大失败,核电、燃气轮机技术被美国控制,削弱了欧洲能源自主权。对美国而言,通用电气虽短期内获得阿尔斯通核心业务,但收购后1个月《巴黎协定》通过,能源市场变天,传统发电机组销路不佳,通用电气陷入困境,后续陆续卖掉多项业务,2021年一分为三。而阿尔斯通靠出售核心业务获得的现金,收购了加拿大庞巴迪运输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轨交制造商。
这一事件也促使欧盟反思如何应对外国通过法律手段干预欧洲企业,加速推动“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法律和技术的依赖。同时,多国也加强反制“长臂管辖”,通过数据本地化、限制关键行业外资收购等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