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竹林七贤会成为魏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群体之一?
提起竹林七贤,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提起嵇康,很多人就会知道,看过武侠小说笑傲江湖的朋友都知道,令狐冲去解救任我行的时候,拿了四件宝物去勾引梅庄四友,其中有一件宝物叫广陵散,是用来勾引黄钟公的,广陵散是什么呢,根据小说中的描述,是魏晋年间著名的音乐家嵇康的代表作,几乎已经失传了,所以才显得特别珍贵。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广陵散呢?确实有,而且也确实是嵇康弹的一首琴谱,而这个嵇康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介绍竹林七贤呢?这和我们了解南北朝历史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上集介绍了,在晋武帝司马炎的治理下,西晋初年呈现了盛世的景象,当然,这个盛世主要体现在统治阶级的奢侈与放纵,老百姓最多也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已。
但尽管如此,这个时期在文化上也是有很大进步的,比如,著名的玄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玄学实际上就是老子、庄子、和周易三门学派的合称,而我们今天介绍竹林七贤,就是老子和庄子的忠实粉丝。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介绍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据晋书记载,嵇康是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人,就是今天的安徽宿县,嵇康早年就喜欢读老子和庄子,对长生非常有研究,他还撰写了一部著名的养生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
由于嵇康心境淡泊待人宽厚,所以他也结交了一帮超然忘贤,心善相合,能够以道义相交推心置腹的人,其中比较有名气有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和王戎,加上嵇康刚好是七个人,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间一醉方休,所以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嵇康可以说是竹林七贤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从不贪恋世俗,在曹魏时期,因为他和曹姓宗室结亲,所以有了个中散大夫的职务,中散大夫在当时是个正五品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正厅级干部,应该说也是前途无量的,但是司马氏掌权以后,嵇康不愿在政治混乱的年代出仕,所以,在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离任尚书吏部郎的时候,举荐嵇康来接替自己的职务,但嵇康却给山涛写了一封绝交信。
据晋书记载,嵇康在信中说:足下让我去代替你的职务,是觉得一个人做这样的官感到耻辱吧。但是他这封绝交信被司马昭知道了,所以司马昭就把这笔账记下了,后来嵇康又得罪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钟会。怎么回事呢?嵇康早年学过打铁,离开官场以后,生活就陷入了贫困,在他贫困的时候就靠打铁来养活自己,有一次他和他的好朋友向秀在一棵大树下打铁,向秀也是竹林七贤之一,突然有一位富家公子来拜访他,这位富家公子就是钟会,但嵇康看见钟会以后,假装没看见,仍然在那里打铁,钟会等了很久,觉得也很没面子,于是就决定离开。
其实钟会走了也就算了,可嵇康偏偏在这个时候问了钟会十个字: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意思是,你因为听到了什么才来的,又因为见到了什么才离去的?钟会也回了他十个字: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了我所听到的才来的,我又看见了我所看见的才离去的。
两个人这一问一答,可以说是针锋相对,钟会这个人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而此时的钟会正受司马昭的重用,所以钟会就在司马昭面前诬告嵇康,说嵇康曾经参与过一桩谋反案,然后司马昭就下令处死嵇康,嵇康也没有想到,会因为一句话得罪了钟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由于嵇康在当时的名气非常大,在他被押赴刑场的时候,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要求赦免嵇康,但是太学生的集体请愿,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再一次激怒了司马昭。
因为集体请愿这种事,如果是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当时是什么样的政治背景呢,正是司马家族篡权的时候,司马昭绝对不允许有这种影响力的人存在,况且他还不是自己阵营的,万一他再搞一个反司马联盟,那不是没事找事吗?所以司马昭立即下令处死嵇康。嵇康在行刑前,回头看了看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向监刑官提出,想要再弹一次琴,结果嵇康的琴声,音律清晰明辨,音色音调无与伦比,这首曲子就是广陵散,从此成为了绝响。
嵇康死后的第二年,阮籍也去世了,竹林七贤也随之解散,但是竹林七贤主张玄学、崇尚自然、反对礼教的思想,成为了魏晋文化的代表,也为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西晋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盛世之后,为什么会迅速走向灭亡呢,我们下集接着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