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健品不能随意吃,随意吃的危害是什么?医生为你解答

桓玠阅览养护 2025-02-23 18:04:44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有时候,保健品就像是厨房里的调料,看着五花八门,每一种都号称能让你的身体更健康、更强壮,仿佛只要吃上一把,人生就能开挂。

但你见过有人把盐、糖、醋、酱油胡乱倒进一锅汤里吗?最后的味道,恐怕连自己都不敢喝。身体也是一样,乱吃保健品,结果可能不是健康加倍,而是问题成堆。

前阵子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阿姨,脸色蜡黄,双腿乏力,整个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她原本是个热衷养生的人,家里摆满了各种保健品,什么补钙的、护肝的、增强免疫力的,凡是广告里说得好的,她都买。

结果呢,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A,搞得自己骨钙流失,骨密度下降;吃了大量所谓“排毒养颜”的草本制剂,肝功能指标飙升;还因为每天一把保健胶囊,肾脏负担过重,尿酸高得吓人。她一脸无辜地问:“医生,我明明是在养生,怎么把自己吃成了病人?”

这其实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保健品吃得比饭还准时,结果身体非但没变得更好,反而问题连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保健品不能随便吃。

很多人对保健品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它们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神奇存在。但事实上,保健品不是药,它不能治病,更不是随便吃点就能增强体质的“灵丹妙药”。

1. 过量补充,可能适得其反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是有平衡点的,就像一座天平,哪一边多了或者少了,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作。以维生素为例,适量补充确实能维持机体健康,但过量就可能带来问题:

维生素A: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头晕、恶心、肝损伤,甚至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风险。维生素C:许多人觉得它能增强免疫力,结果一口气吃了好几片,反而可能导致肾结石。维生素D:补多了会让体内钙质沉积过量,严重时甚至损害肾脏。

这些问题,在临床上见得太多了。很多人原本是“补”身体,结果变成了“伤”身体。

2. “补”出肝肾损伤,得不偿失

人体的肝脏和肾脏,是负责代谢和排毒的“中央处理器”。保健品里的成分,最终都要经过这两大器官处理。长期吃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可能让肝肾的负担加倍,甚至诱发疾病。

滥用草本类保健品:有些“护肝”产品含有黄酮类或其他植物提取物,长期服用反而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高蛋白补充剂:健身人群常吃的蛋白粉,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甚至导致肾功能下降。

很多人以为自己“吃得很健康”,其实是在“透支健康”。

保健品的广告,往往让人觉得它们无所不能,什么延年益寿、抗癌防病、提高免疫力,听起来比药还神。但事实呢?市场上很多产品,实际上根本没那么神奇。

1. 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

很多保健品的宣传,都是打着“科学研究”的旗号,实际上只是抓住了大众的健康焦虑。例如:

某些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其实仅仅是普通的营养补充剂,根本没有真正提高免疫力的证据。某些“护肝”产品,宣称能“排毒养肝”,但事实上,健康人的肝脏本就具备强大的自我修复和解毒功能,这些产品的作用微乎其微。

2. 成分不明,风险难测

有些劣质保健品,甚至可能添加了不明成分,导致健康风险。例如:

某些减肥保健品,可能含有违禁药物成分,导致心悸、失眠,甚至损害神经系统。某些壮阳产品,可能掺入了激素或其他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

吃进去的东西,最终都会影响身体,别拿健康去赌一场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

保健品不是不能吃,而是要科学吃。如果你真的需要某种营养补充,最好的方法是——先问问医生,而不是听信广告或者别人的“经验之谈”。

1. 先搞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缺乏某种营养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素,比如普通人群如果饮食均衡,根本不需要额外补维生素。如果你怀疑自己缺乏某种营养,最靠谱的做法是去医院做相关检测,而不是随便买来吃。

2. 选择正规产品,谨防“伪健康”

如果确实需要补充,一定要选择有国家批准认证的正规产品,不要随便买那些来路不明的“神奇”产品。认准“国食健字”标识,别被夸张宣传忽悠。

3. 养生的关键,不是吃保健品,而是调整生活方式

最好的养生方式,从来不是靠吃一堆保健品,而是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

与其花大钱买保健品,不如每天坚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多晒太阳、适量锻炼。真正的健康,不是靠保健品“补”出来的,而是靠科学的生活方式“养”出来的。

科学养生,从来不是一件复杂的事。真正的健康,靠的是合理饮食、良好习惯,而不是一堆瓶瓶罐罐的保健品。

如果非要用一个比喻,那就想象一下:你的身体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需要的是合适的燃料,而不是一股脑地往里倒各种“添加剂”。所以,下次再想买保健品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

参考文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通则》. 2022年.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使用指南》. 2021.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