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君子兰疯了

小财迷的奋斗与摆烂 2023-03-11 22:37:28

(一)君子兰疯了

1982年,吉林长春,君子兰疯了。谁也没想到一盆几块钱的植物,身价一路水涨船高,从几十、几百、几千,到上万。年初,市面上出现了5万元一盆的君子兰,随后又出现了10万一盆的君子兰,到了当年9月,红旗花街上有君子兰身价高达15万元。天价!

为了规范君子兰的买卖交易,长春市政府发了一文件《有关君子兰交易的若干规定》,全国头一份儿,为一种植物的买卖做了明文规定。

“卖花要限价,一株成龄君子兰不得超过500元,小苗不得超过5元。同时还规定,除了按交易额征收8%的营业税之外,一次交易额超过5000元以上的,税率要加成,超过万元以上的,还要加倍。”

限价令发出没多久,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1984年10月11日,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命名君子兰为长春市市花的决定》。有了“市花”名份地位的加持,君子兰的疯劲儿又上来了,一时间,人人都以种植君子兰为荣,君子兰的花朵和叶子就是发家致富的秘籍。

(二)君子兰火了

君子兰不但疯了,还火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专题片《君子兰》,长春出现了《长春君子兰报》,每周一期,每期四版;市报副刊取名君子兰,挂历十三张全用君子兰彩照,电视台用君子兰作本地节目的片头:居民楼的窗台上,一眼望去,都大盆小盆的君子兰植株;位于长春市宽城区亚太北大街1068号的铁北公园更名为君子兰公园……像是一场蓄力已久的狂欢。

君子兰这么火,各种稀奇古怪的坊间故事传闻也出来了。外商要用10000美金买入心仪的君子兰;一个老头养了几株珍稀品种的君子兰,掖着捂着不给人看,后来被偷走,老头活活被气死了;有人开车长途跋涉为了偷花,返回途中,车毁人亡;报纸上刊登了派出所破获了君子兰盗窃案的新闻;没钱的光棍儿通过种植君子兰赚钱了,娶妻生子;就连因经济问题导致家庭不睦的事儿也因一盆小小的君子兰得到了解决。

(三)君子兰疯到头了

长春市君子兰产业办公室资料显示,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牌价,14万元可买40多两黄金。有人算过,一株君子兰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1两黄金可塑成17.5平方米的金片,按此可制成几十盆“金花”。君子兰“绿色金条”的称号也因此得名。

1985年初,出现了一笔相当令人瞩目的交易,有哈尔滨人用14万元从长春王姓养花大户手中购入一盆君子兰,创造了1985年之前君子兰交易之最。对于这种“千金买兰”、“一叶万金”的现象,有人提出了质疑:“一盆君子兰可以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哈尔滨居民的月平均收入不过几十元,买一盆君子兰就得几个月的工资,而除了观赏以外,并未发现君子兰还有其他使用价值。难道月收入几十元的普通居民竟有如此的需求冲动?”这是难得的理性思考。

到了夏天,鼓励通过种植君子兰致富的风向变了。先是6月1日,长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君子兰市场管理的补充规定》。紧接着《吉林日报》头版连续刊发《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再谈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不能靠挖国家墙脚来哄抬君子兰花价》三篇社评,《人民日报》再次刊发了《「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君子兰沦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君子兰和种植者们的凛冬已至。

爬得有多高就摔得有多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1985年的夏天,是君子兰的黑色之夏。价格一落千丈,交易市场上门可罗雀。曾经作为顶流的君子兰可以从垃圾堆里捡到,种植户因为君子兰赔上了全部积蓄甚至负债,《君子兰报》停止了发行,一些专门售卖君子兰的花卉公司也因付不起租金搬出了原来的场地……影响了至少五分之一的长春人。

那些年里,君子兰是长春这座城市和居民们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甚至与日常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各种因素的交织在一起编写了一段君子兰的魔幻传奇,疯着开始,疯着结束,疯着走了一路。

参考《激荡三十年》、《见证》

图片来自网络

1 阅读:2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