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评说长征一语石破天惊:换了谁领导长征都走不出1000里

粤城时刻 2025-02-01 08:42:34

长征,在我们的革命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从1934年红军主力队伍踏北上抗日的道路,到1936年在陕甘宁根据地胜利会师,这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彰显出了我们的革命队伍的坚韧不拔,更是体现了我们不畏困难、坚持抗日的决心。

在长征路上,红军队伍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但是在与敌人的战斗的间隙,我们还在不断进行着统战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红军队伍到一个地方,统战工作就开展到一个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民主党派、中间党派、地方实力派,甚至是国民党的部分人士都因为我们的统战工作,加入了统一战线,张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红军打服了张学良

1936年红军主力在陕北会师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就不断与张学良、杨虎城等人进行联系。也是在这个时期,通过统战工作,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达成了协议——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也是在这一年年底,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彻底扭转了当时的局势,这也成为了“党的历史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张学良之所以能够与毛主席、周总理取得联系,还有蒋介石的“帮助”。东北沦陷后,张学良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来到陕北围剿红军。当时张学良并没有将红军看在眼中,他认为红军经过长途跋涉,肯定疲惫不堪,蒋介石让他的东北军来围剿红军,简直是大材小用。

但是很快张学良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的队伍在榆林桥、直罗镇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张学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三次战斗皆失败,他的手下被歼灭了将近三个师,光俘虏就接近一万人。

重要的是,红军当时两支队伍加起来不过万余人,东北军俘虏的数量就快赶上红军的全部人马了,面对这样的局势,红军依然能够打出这样漂亮的战绩,怎能不让东北军感到震撼。得知红军情况的张学良心中十分感慨,他跟部下说“看看红军,走了那么远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竟然不散不垮,还这样能打,真了不起!”

令东北军军官更加震惊的是,当他们看到红军队伍的时候,发现其中还有不少的老人、妇女、儿童,就是这样看来全是“老弱病残”的队伍,打败了装备精良的军队,对于他们的冲击可以想像。

在与对东北军战斗的同时,毛主席让周总理来到陕北坐镇,想办法做通张学良的工作,一起抗日。东北军战斗失利后,张学良麾下一个叫高福源的团长被俘虏,在与高福源接触后,李克农认为他是可以争取的目标,希望通过高福源来做通张学良的工作。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先释放了高福源,让他转达想要与张学良建立统一战线的想法。高福源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高福源回去后汇报的十分详细,先是向张学良介绍了红军的状况,汇报了红军是如何长征的,这让张学良感触很深。

张学良听完高福源的汇报后,跟身边的部下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把队伍带得都跟你走?还不是早就带没了。”

高福源除了介绍红军长征的事迹外,最重要的还传达了联合抗日的主张。包括张学良在内的很多东北军官,对于东北沦陷,心中一直很悲痛。比如有些东北军俘虏在接到我们发的回家路费时,看着手中的路费突然痛哭流涕,说着自己早就已经无家可归了。

普通士兵们尚且如此,何况这些精明强干的东北军官们,他们的心中有着更多的不满,高福源就是其中的代表。李克农在跟高福源接触过后,了解到高福源心中有很大的怨气,主要是因为东北军未加抵抗就让东北沦陷,这在他心中是一个执念。

为此宣传队还专门排演了一出戏,讲述的是在东北沦陷后,东北军官见到了自己的妻子,妻子向他诉说日本军队在东北的暴行。

看到这个戏后,高福源十分激动,忍不住在台下失声痛哭,也是因为这出戏,他主动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帮助去说服张学良。而且高福源透露,其实张学良一直以来都要求抗日,东北军一直想要打回东北去。可见在东北军内部,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正是他们的心愿。

在高福源的努力下,张学良有了跟共产党人接触的想法。接连与红军的战斗失败后,张学良就对红军十分好奇,对于毛主席和周总理更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领导出这样一支队伍。

一致对外、共同抗日

张学良在高福源的说服下,准备前往肤施与周总理进行会谈。为了掩人耳目,张学良选在了肤施的一座天主教堂内。见到周总理后,张学良向其解释,因为这里是东北军布防的边境。当时蒋介石的暗探太多,时时刻刻在盯着张学良,为了保密只能选在这里。

两个人见面后,周总理主动介绍起自己过去在奉天读书的经历。这个时候张学良才知道自己早就“认识”周总理了。

原来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曾经在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与张学良的亲戚何祯成为了同桌,何祯对周总理十分佩服。有一次张学良到何祯家做客,何祯拿出了一幅字,这幅字正是周总理在离开奉天前留下的墨宝。

当时张学良看到这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下面“周翔宇”的署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这次与周总理见面,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敬佩过的偶像竟然是周总理,他告诉周总理,他当年在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时还背过周总理留下的范文。

两个人越讲越觉得熟悉,气氛也越来越和谐,再谈到抗日问题的时候,两个人的想法也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张学良非常同意我们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时张学良还提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意见,就是联蒋抗日。

张学良认为,蒋介石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实力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然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参加,那么蒋介石也应当包括在内。”

而且张学良认为,联合蒋介石抗日也是了为了防止蒋介石以各种名义进行反对,此外张学良他们还属于蒋介石的部下,如果“反蒋抗日”,那么也会对他们造成不少的困难和阻碍。

在听到张学良的想法后,周总理当即表示张学良的这个意见很有道理,是值得重视的,而且他本人同意“联蒋抗日”的主张。虽然蒋介石在此之前有很多的错误,但是为了抗日救国这个大局,周总理表示可以既往不咎,愿意争取这个力量。

这一次会谈持续了五个小时,张学良在跟周总理交谈过后心中十分激动,他对周总理说:“听了周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的心情可以说是豁然开朗,不仅使我看到了东北军发展的前途,而且也使我坚定地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

在回去后,周总理还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亲笔信,在信中周总理表示,“坐谈竟夜,快慰平生。归语诸同志并电前方,咸服先生肝胆照人,诚抗日之大幸也。”接到周总理对自己的评价后,张学良十分高兴,他没想到自己能得到周总理如此高的评价,对于联合抗日更是坚定了信心。

结语

正是这次与共产党的合作,让他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也对毛主席和周总理产生了敬佩之情。这份敬佩在一直留存在张学良的心中,直到晚年他接受媒体采访谈到了当初与共产党的合作,才向世人坦白出来。

“我后来剿共时候说我跟介公讲,就是剿共我也不主张剿,……也是中国人,咱们打什么呢,共产党我们可以谈嘛,所以后来谈这是我的主张,坐下来可以谈嘛,不是不能谈的事情,这何必呢。”

也正如张学良所想的这样,这次的交谈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让张学良改变了之前对共产党领导人的印象。张学良在谈到红军长征的看法时,语气中满是敬佩。

“我佩服他们!我也是带兵的人,知道带兵之难。如果我带着我的队伍走长征路,不要说25000里,走不出1000里,人就全都走没了。”

张学良这是直言不讳得表示,如果换了人是不可能带领红军走出长征的。过去这么多年,这些往事依然清晰记在张学良的脑海,可见当时在与红军的战斗中,在与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触中,让张学良产生了多大的触动,让他彻底改变了想法,走上了坚定抗日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张学良肤施相会记》金台资讯2020-05-12 15: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468523426043440&wfr=spider&for=pc

《王立华:西安事变前,毛泽东是怎么统战张学良的?》观察者网2024-12-07 09: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42331494627712&wfr=spider&for=pc

3.《重走长征路 体悟长征精神——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立华》

本刊记者 武凤珠《 人民周刊 》( 2023年05月29日 第 05 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23-05/29/content_25990132.htm

0 阅读:2

粤城时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