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长贵:29岁在钓鱼台11号楼当秘书,30岁走进了秦城

粤城时刻 2025-02-12 08:40:52

“好兄弟啊!你知道我即将要去哪里吗?”

“你小子不就在杂志社吗?你还想去哪里?”

“我要到钓鱼台11号楼当秘书了!”

“这,这怎么可能啊!你一个杂志编辑,怎么突然去当秘书了!你政治不敏感,你可得小心啊!”

“你放心好了,我会小心好好干的!”

“好好好!那就祝你工作顺利!”

1965年1月的一个晚上,阎长贵突然告知他的朋友自己要去钓鱼台11号楼当秘书。

阎长贵都知道自己的朋友的政治嗅觉并不敏感,所以当听到阎长贵说的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为他担心。

而阎长贵的这个朋友还真是担心对了,因为一年后的阎长贵被送去了秦城监狱。

出身贫苦的钓鱼台11号楼秘书

阎长贵的出身并不显贵,他出生在当时非常贫困的鲁西北,他的家乡在解放前叫堂邑县,而后因为出了个武训,曾改名“武训县”。

在阎长贵的印象中,他们家里是非常穷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借钱维持生活。他从小就穿着从别人那里捡来的衣服,经常因为不合身而让自己看起来不伦不类。

小时候的阎长贵还因为家里贫穷而有一段自卑的时光。不过好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阎长贵慢慢树立起不自卑的性格。

对于阎长贵而言,知识真的是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家里面贫穷,阎长贵的父母有过让儿子辍学的想法,但是阎长贵太争气了,成绩不仅是班上的前三还是学校的前十。

而且那时候国家对贫困生有着一定的补助计划,因此从中学开始,阎长贵就依靠助学金慢慢读完初中、高中、大学。

1957年,阎长贵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录取。

得知阎长贵考上了大学的时候,整个村都过来庆祝,因为阎长贵可是他们那里十里方圆之内第一个在新中国读大学的。

而且那时候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是能得到不错的工作的,因此阎长贵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他有了铁饭碗。

阎长贵在大学里面也没有懈怠过自己的学习,非常自律。他还积极的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与此同时,阎长贵还经常运动、参加志愿者活动。

在大学期间,阎长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阎长贵被分配到了人称最高党刊的《红旗》杂志社,在里面担任编辑。

从一个贫困山区的穷小子通过学习变成了最高党刊的编辑,阎长贵的身份可以说是实现了一个大转变,而这个转变还没停止。

在渣子工作社工作的前期,阎长贵并不显眼,毕竟他没什么工作经验,又还没有写出什么优秀文章,所以他一开始只是一个小打杂的身份。

那时候的阎长贵在一开始是在杂志社的高级编辑关锋手下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史。

随着在杂志社待的时间不断地增加,阎长贵的才能不断的显现出来。

阎长贵的很多文章的观点非常新颖且合理,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格,所以阎长贵慢慢的脱颖而出。

1966年,阎长贵被调到戚本禹手下工作。戚本禹非常喜欢阎长贵的写作风格和观点,所以非常重视他。

在1962年9月的时候,阎长贵依据华君武老人的一幅漫画发表了一篇小文章《永不走路,永不摔跤》,中心意思是在工作和前进的过程中不要怕犯错误。阎长贵的这篇文章和观点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这篇文章观点很不错!我们可以学习。”

毛主席的这句话给阎长贵的仕途提供了助力,毕竟能让“文豪”毛主席赏识的文章,那这个作家也肯定有着一定的水平。因此,阎长贵在杂志社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样也是因为毛主席的赏识,阎长贵有了去钓鱼台11号楼当秘书的机会。

戚本禹本来就是比较喜欢阎长贵,再加上有毛主席的赏识,他就把阎长贵推荐给了钓鱼台。

“钓鱼台那边是想要让我去11号楼当秘书,但是我这个人心比较粗,不适合这份工作。你学历高,人又细心体贴,还有过毛主席的赏识,你肯定能胜任这份工作,不知道你是否有这个想法?”

在一个工作日下班后,戚本禹把阎长贵留下,跟他说了这件事。

去钓鱼台当秘书可是一个大升职,阎长贵肯定是愿意的,因此他接下了这份工作。

在那个年代,人大的学生可是非常难得的,而且还是得到过毛主席赏识的人大学生,钓鱼台那边没多久就接受了戚本禹的推荐,29岁的阎长贵成为了钓鱼台11号楼的秘书。

刚开始的阎长贵还非常高兴,但是进去一段时间后,阎长贵发现了这个工作的艰辛。

而且更离谱的是,阎长贵明明安分守己,但是却被认为是戚本禹的坐探,被送进去了秦城。

老实本分却被认为是“坐探”

在钓鱼台11号楼当秘书的日子并不轻松,因为里面的领导每天都有很多行程,所以作为秘书的阎长贵经常要24小时待命,没有休息日。

阎长贵在11号楼主要的工作是要收发和管理文件,因为领导不可能把所有文件都看一次,他们要看主要的,所以秘书就需要进行筛选。

那时候的阎长贵每天都要收发中央的、军委的、《简报》《要事汇编》《来信摘要》《快报》等等的文件,每天要处理几十分甚至上百份的文件,那些文件叠起来可以有半尺高,要看的字数高达几十万。

虽然工作很辛苦,每天顶着的压力很大,但是阎长贵没有过抱怨,一直默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按常理来说,阎长贵的这种负责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应该得到赏识和奖励,但是并没有。

因为阎长贵曾经在关锋门下学习,还和戚本禹交好,他们两个都因为犯事而被关进去秦城。

而和他们都有着密切关系的阎长贵就被11号楼的领导怀疑是戚本禹派过来监视她的人。

那时候很多人都是草木皆兵的状态,因此11号楼的领导根本不管阎长贵平时是怎么表现的,直接把他冤枉成为“坐探”,将他关进了秦城。

阎长贵在最好的年纪被关进去了秦城,整个人都是非常生气的,因此经常在监狱里面骂11号楼的那个领导。

但是因为阎长贵没有证据和人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能帮助阎长贵走出秦城的人也被关进了秦城,所以一直到了1975年被释放的时候,阎长贵还背负着冤屈。

1979年9月,阎长贵才得到了平反,他身上的冤屈才被清洗掉。

只要我们没有做亏心事,没有违法犯罪,那么我们就不会一直背负着冤屈。

人在做天在看,身正不怕影斜,所以哪怕我们有时不小心陷入黑暗之中也不要害怕。

0 阅读:26

粤城时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