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北京,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令全城瞩目,这场婚礼的地点不是五星级酒店,也不是现代化的宴会厅,而是在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太庙——明清两代皇室祭祀祖先之地。
参加婚礼的宾客大多是政商名流,甚至不乏外国权贵。
红玫瑰的芳香在庄严肃穆的建筑间飘散,新娘身披蕾丝婚纱,颈间的钻石项链在阳光下闪烁,其身影优雅地走上铺满红毯的婚礼长道。
她,就是叶剑英元帅的孙女叶明子。
叶明子,这位被誉为京城四大名媛之一的女性,她的丈夫是一位在中美两地都颇具影响的美国金融家,出身与文化如此不同的两人又是如何相识、走到一起的?
慈爱爷爷与童年的温暖记忆叶明子小时候待在爷爷身边的日子总是宁静又满足。
叶剑英虽然身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但在家人面前,他总是十分慈爱,尤其对这个年幼的孙女宠爱有加。
尽管因为工作的关系,叶剑英经常需要出席会议或者处理公务,但只要有时间,他都乐于将明子带到自己的身边。
轮椅成了两人最常见的“交流平台”。
那时年幼的叶明子活泼好动,总喜欢在爷爷身边转来转去,轮椅下方的撑架经常是她的“乐园”。
她会把小脚丫搭上去,尝试和爷爷的脚一起摆动,还会用小手紧紧抓住爷爷的胳膊,时而抬起头偷偷观察爷爷的表情。
叶剑英似乎永远不急不躁,他的手轻轻放在轮椅的扶手上,双脚稳稳地搁在撑架上,形成一个安稳的“支点”,任由小明子借力荡来荡去,仿佛那是专门为她设计的游戏设施。
每当这时,叶明子脸上会露出兴奋满足的神情,而叶剑英则用充满耐心和慈爱的眼神看着她。
这样的互动成了叶明子童年的一个日常。
她会在爷爷工作之余跑到他旁边,给他展示自己刚刚玩具里的“战利品”,或者模仿着大人的模样一本正经地耍小聪明;有时,她会直接在轮椅旁自己找乐子,爷爷从不阻止,也没有太多干涉。
初见广阔世界的迷茫与好奇叶剑英经常需要因公务出行,陪伴他的专机也成了明子偶尔的小天地。
这种小型专机内部设施简单,座位不多,加上爷爷的随行人员,空间显得私密又安静。
年幼的明子在这样有限的环境里感受到了一种与爷爷更接近的亲密感。她常常懵懵懂懂地跟随安排坐上专机,一路靠在座椅上好奇地东张西望。
这样的印象,一直持续到了她六岁的那一天。
当家庭准备迁往香港时,她跟着家人进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大机场。
往日私密的出行情景不复存在,眼前却是一片宽阔的大厅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机场的广播声、匆匆的脚步声、拖动行李箱的滚轮声让她目不暇接。
陌生的场景、庞大的建筑,都让她感到新鲜又略显局促。
少年时从未接触过商业航班的她,被人流带着登上了一架大型客机。
客舱里的座位排成整齐的队列,从前到后好像没有尽头,她跟着家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才注意到身边竟然站着和她年龄相仿的孩子,还有许多成年旅客。
飞机起飞时的震动和天空的视野依然熟悉,但明子开始意识到,原来这么多人可以在同一架飞机上。
下了飞机之后,伴随着节奏更快的城市风貌,她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
到香港后,接踵而至的是热带地区的潮湿空气和独特的海洋气息,香港岛上来往的双层巴士和林立的高楼迅速填满了明子的视野。
后来,当她开始在香港学校接受教育后,在香港生活了几年,她的求学生涯并未定格于此,很快又随着家庭安排来到了英国。
在英国的校园里,她逐渐适应了完全不同的课业模式与文化环境。
“偶然”的成功叶明子从小对美和艺术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她喜欢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尤其对服装设计有着持久的兴趣。
在英国的那所私立女中读书期间,她的绘画本总是装满各种插画和服装设计草图,从裙摆的褶皱到面料的搭配,她喜欢在细节上下功夫。
她的艺术天赋很快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而那时英国最负盛名的设计学院——中央圣马丁服装与设计学院。
中央圣马丁学院以培养众多知名设计师而闻名,它的录取标准之高在学生中传得沸沸扬扬。
有意报考的学生需要提交自己的服装设计作品集,而作品集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能否进入下一轮的面试。
叶明子也专注于为此付出,加班加点绘制设计图纸,一遍遍调整细节,生怕遗漏任何一点创意。
在正式交设计图和面试的关键日子里,她却因为记错日程匆忙赶往学院。
未做任何特别准备的她,穿着简单的松垮便装,提着自己的设计作品集,径直走进了学院。
她原本是打算提交完作品就留下继续完善其他设计工作的,因此没做多余打扮。
走进学院后,她才发现周围的女孩们早已精心打扮,身着自己设计的服饰,从头发到鞋子都搭配得一丝不苟,看上去像是一场精致的时尚秀。
她原本打算尽快递交完设计图就离开,心底想着后期再全力准备面试。
然而就在她准备抽身时,学院的工作人员叫住了她,并将她的作品集递交到了评委的手中。
评委们进行了短暂的讨论后,告知她的作品已被选中,同时邀请她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她的无修饰形象也让她展现出了一种与其他候选人截然不同的自然状态。
得到通知后,她松了一口气,随即开始进入面试的流程。正式进入中央圣马丁学院后,她的学习生活更加专注。
日本的意外转折与音乐插曲叶明子在服装设计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一次前往日本的学习和研修让她的生活轨迹出现了新的方向。
在日本的日子里,她一边沉浸于异国的文化环境,一边继续钻研自己的设计专业。
她常常到当地的街区观察日本风格的服装,尝试将这些细腻的传统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这段研修期间,她意外与一位在日本音乐圈颇具声望的经纪人相识。这位经纪人早已在多个领域发掘过新锐音乐创作者和具有潜质的歌手,他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注意到了叶明子。
随着交流的深入,经纪人逐渐鼓励她尝试在音乐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在经纪人的安排下,叶明子尝试进入录音棚录制自己的第一首单曲。
起初,她还只是歌唱简单的旋律,没有投入太多复杂的表演技巧,但录音室的工作人员注意到她的演唱风格自然且富有情感。
歌曲完成后,这些录音被推向市场作为测试,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一些正面反馈。
随着第一首单曲的成功,她开始着手制作一张个人音乐专辑。
专辑概念和曲风融合了她在多个国家生活所累积的文化体验,无论是旋律的设计还是歌曲的主题,都带有一定的跨文化气质。
这张专辑在正式发行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一位并非职业歌手的人来说,这样的反响是难得的。
尽管叶明子在音乐上的尝试获得了成功,她对自己真正的兴趣并未改变。
音乐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一次短暂的旅程,就好像走进一幅陌生的画中体验片刻美好,又会在时机成熟时回归到她最熟悉的领域。
在太庙成婚婚姻在叶明子的人生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她和Jonathan的缘分始于一次跨文化的接触。
Jonathan是一位在金融领域颇有成就的美国人,常年奔波于中美两地,因为工作原因,他与叶明子相识。
Jonathan的性格沉稳而真挚,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对叶明子的真诚让她感受到了特殊的温暖。
两人慢慢开始更多接触,从最初的朋友关系发展为更加紧密的伴侣关系。
2009年9月9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叶明子与Jonathan在北京的太庙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太庙位于故宫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室祭祀祖先的地方,因其庄严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
婚礼当天,太庙被布置得焕然一新,但并未改变其古老的建筑风貌。
红玫瑰是婚礼的主题花材,被细心地摆放在礼台四周、柱廊边缘和长长的红地毯旁,为这片庄严之地增添了一抹浓烈的浪漫气息。
当天,叶明子身披一件由她亲自设计的白色蕾丝婚纱。
这条婚纱结合了西式婚纱的浪漫轮廓和东方设计的精致雕花,上身典雅的蕾丝纹样与拖地的纱裙层叠出一种朦胧的雾感。
她佩戴了一款卡地亚珠宝,由一条精美的钻石项链和一对华丽的耳环组成,整体造型低调中透着一丝奢华,在太庙的历史氛围中显得尤为耀眼。
Jonathan在当天身着一套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胸口别着玫瑰胸针,与婚礼主题相得益彰。
他的笑容从始至终洋溢着真诚,与叶明子站在一起时,两人显得十分般配。
婚礼正式开始后,叶明子挽着长辈的手缓缓步入仪式中心。
婚礼的流程经过了精心设计,既有西式婚礼中交换戒指的环节,也特别安排了向父母敬茶的仪式。
红漆木质的茶盘与金边瓷杯成为仪式中闪亮的点缀,与现场沉稳的历史建筑相互辉映。
婚礼当天,太庙作为场地的选择成为了宾客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仪式的圆满结束,宾客们在太庙的空地上欢庆,新人与大家一起举杯庆祝,镜头记录下这一天融满笑容和祝福的瞬间。
参考资料:[1]萍聚.名门之女叶明子的魅力人生[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5,0(7):6-8
扯淡文章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