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给韩信的承诺是真是假?韩信竟是被宫女捅死的?

天使历史 2025-01-22 12:33:28

在网络上有一种有关韩信之死的传言,称当初刘邦对韩信许下“三不杀”,也有说是“五不死”的承诺,这就好比给了他一张免死符。

“三不杀”指的是天不能杀韩信、君主不能杀韩信、铁不能杀韩信;“五不死”存在多种说法,像见天不会死、见地不会死、见光不会死、见铜不会死、见铁不会死。还有的版本讲是不存在捆住韩信的绳索、不存在杀死韩信的刀具等等。

反正有好些个版本呢,不过各个版本大体上都差不多。后来刘邦觉得韩信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了,就想把他杀了,可又不想违背自己的承诺,所以刘邦就没亲自出马,这样韩信也就见不着君主了。

刘邦指使他的妻子吕后和萧何把韩信骗到了一个黑咕隆咚的宫殿里,这殿里黑得啥都看不见,殿里地上铺着毯子,也有说法是把韩信骗到宫殿的二楼上,在那啥地面都瞧不着。

接着就让一群宫女拿削尖的竹子把韩信给捅死了。实话说,我打小就听过这事儿,曾经还真以为是真的呢。前些年那部挺火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也用了这个故事,到后来才明白,这就是个民间传说,连野史的级别都够不上。

有关韩信的生平情况,在《史记》和《汉书》里有主要记录。只要去查看一下就能发现,这里面根本没有“三不杀五不死”的相关记载,很明显这是后来的人编造的。而且,韩信也肯定不是被宫女拿竹子捅死的。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以及《汉书》中,对韩信之死有着明确的记载。其中提到,韩信打算谋反,还派人去袭击吕后与太子,结果此事被人告发。

于是吕后跟萧何把韩信骗到宫里,让武士把韩信绑在长乐宫钟室里,将他杀了,还把韩信的三族也灭了,压根没说过他是被宫女用竹子捅死的这事。

那当然有人可能会讲了,你咋就说这是假的呢?史书上没写的,难道就能表明是假的啦?

史书没法把所有事儿都给记下来,虽说《史记》讲吕后在长乐宫把韩信给处死了,可没提是谁动手的,也没说用啥办法弄死的。那咋就不能是宫女拿竹子把他捅死的呢?再说了,史书里的话也不能一股脑全信啊!史书那都是胜利者写的,咋可能把对自己不利的事儿往里头记呢?

我在不少历史节目里常常能见到这种逻辑,这就牵扯到史学史以及史学概论的一些知识了。受篇幅和主题的限制,在这儿我就简要讲几个方面。

第一,谁提出主张谁就得拿出证据来。要是您觉得有“三不杀五不死”这回事,韩信是被宫女拿竹子捅死的,那您得先把史料依据给拿出来。像传世的文献资料、考古挖掘出来的东西等等,用这些来做证明。可不能自己整出一个没根据的说法,再让别人去证明这说法是不对的。

第二,史书所记载的事儿未必全是真的。对史料进行辨析是历史研究者的一项基本本领,实际上,在历史学的研究当中,学者们的确通过考证,发现了史书里一些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记载存在的错误。

这没啥新鲜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得依靠有力的证据以及严密的逻辑,而不是随口来几句像“史书是胜利者写的”“肯定有人抹黑他”这类似是而非的简单话,就把史书上的相关记载给否定了,接着再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是真这么容易,那历史学还用得着搞学术研究吗?

第三,史料特别关键。搞历史学研究得依据史料,得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没证据可别瞎讲。不能光想着“大胆地假设”,还得想着后面那半句“小心地求证”。

虽说在历史上,有些人物和事件由于史料匮乏,进行研究时难免要运用推理推测的办法。然而,这种推理必须以史料为依据,并且要有合理严谨的逻辑,决不能毫无凭据地胡乱猜测。

我发觉在网上有不少人探讨历史问题时,并非依据史料,而是凭借自己的脑洞和凭空想象,动不动就说“我认为应该是啥啥啥那样”,“这个铁定就是这样” 。

“你觉得”怎样其实不重要,关键在于你依据啥证据和逻辑得出这一结论。就先简单说这么些,以后要是有机会,再跟大伙讲讲史学史和史学概论方面的事儿,像历史学这门学科是咋出现并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历史学又是咋开展研究的之类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