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听评书,看演义的时候,有一句话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君无戏言。”古代皇帝的言语行为也是要遵循规矩的,不能说了不算,不然大家虽然明着不敢说三道四,却是会暗地里笑话的。
不过,有位皇帝却反悔过一件事,但却并没有遭到讥笑,反倒被大家传为趣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皇帝是文艺皇帝宋徽宗,诗词书画,雅玩茶酒香花都是他的挚爱。因为皇帝喜欢雅物,各地就争相把奇石香茶等特产供奉上来。仅香料就有笃耨香、亚悉香、金颜香、雪香等等,(都是很少听闻的奇香,日后慢慢叙说)。皇帝当然也没有太多空闲去逐一了解这些贡品,就那么堆在库房里备用。
据《铁围山丛谈》记载,直到政和四年,有一日徽宗皇帝忽然来了兴致,要与大臣一起检阅一下库房里稀奇古怪的宝贝。待近侍取出两块龙涎香时,宋徽宗感到模制“甚大而质古,外视不大佳”。
“这两块相貌丑陋的东西谁送来的呀?不知道朕独一档的审美观吗?”宋徽宗看得辣眼,于是大手一挥就赏给了臣子。
此事过后不久,宋徽宗忽然想起当时赏出去的东西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就随口问了一下。身边随伺中有明白的,连忙上前奏明这种香料的妙处。
宋徽宗一听,那丑陋的东西居然还有这等妙用?忙问库里还有剩下的吗,并让取出来试一试。还好库房中尚有余货,不至于让天子失望。
这些香料焚烧后,“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见此异象,坐拥天下的皇帝也不淡定了,为自己“散财童子”般的行为后悔了。辗转反侧一夜,宋徽宗到底还是食言而肥,“就让你们取笑朕吧。”遂下令将赏赐出去的龙涎香全部追回,并将它们命名为:“古龙涎”。
能让皇帝都为它反悔一回的雅物,历史上恐怕也仅龙涎香了。后来,围绕此物还掀起了一阵潮流,品香也一跃与饮茶、挂画、茶花并称四大文雅闲事,至今仍在盛行。
龙涎香主要来源于抹香鲸。当抹香鲸吞食大型乌贼、章鱼等头足类动物后,这些动物身体中坚硬、锐利的角质喙和软骨会在抹香鲸的肠道内与分泌物结合,最终形成龙涎香。龙涎香的外观通常为不规则的块状,颜色多样,有灰色、褐色、黑色等。其质地较为坚硬,但在一定的温度下会变软。
最初从抹香鲸体内排出去的龙涎香块具有强烈的腥臭味,然而,经过海水长时间的浸泡和洗涤去杂质,当其中的龙涎香醇含量达到 50%时,它就会散发出独特而迷人的香味,潮湿的海藻气息与干燥的木质香并存,隐约有烟叶般的甘甜。这种香味醇厚、持久,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龙涎香的起源其实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皇宫御用香就是由龙涎合香制成的。杨贵妃酷爱香气,唐玄宗为了满足她的需求,特意命人研制了一种名为“龙涎合香”的香料。这种香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龙涎香与其他香料混合而成,散发出一种浓郁而持久的香气。杨贵妃非常喜欢这种香气。估计当时这种名贵的香只杨贵妃一人独享,流传范围很小,这一段历史触及了文艺青年宋徽宗的知识盲点,不然他就不会轻易把两大块龙涎香赏赐出去了。
不过当宋徽宗认识这种香料后,他对龙涎香的喜爱近乎狂热,不仅用龙涎香来熏衣泡茶,也下令御匠用龙涎香来制作香佩、串珠等饰物。
龙涎香自宋以后就跻身沉香、麝香、檀香之列,成为四大名香,围绕它们进行的焚香活动也演变为香道。文人视香为雅事。喧闹时以香会友,独处时以香为伴,衣食住行,离不开三五分浓淡皆宜的香气。薰香于衣,暗香疏影;书中置香,书香缱绻;以香入墨,善用香墨。丝丝缕缕的香气,带来的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能涤荡心灵。
古代龙涎香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选材、炮制、研磨、调和等多个环节。选用优质的龙涎香作为原料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炮制。目的是去除龙涎香中的杂质,使其更加纯净。这一过程需要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以免香气受到破坏。炮制完成后,再将龙涎香与其他名贵香料混合研磨。这些香料包括沉香、檀香、白檀等,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香气,与龙涎香相互融合,使得龙涎合香的香气更加丰富、层次分明。
由于时代久远,我们不容易看到宋以前制作的龙涎香饰物了,所幸清代也曾制作了一些龙涎香与其他香料混合后的串珠、香佩和文房山子等物件,今天还可以在一些博物馆欣赏到这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