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
全国重点城市新一轮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陆续发布
整体上看
目前已经公布的16座城市的最新总规,
较2011—2020年一版相比变化并不大
但有些城市的变化,还是比较突出。
呼和浩特,就是其中之一。

侧面证明,呼和浩特这座最弱首府未来可能会成为最强首府。
01
《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对比之下,能明显感受到呼和浩特的城市性质、功能较之前都有很大提升。
上一轮呼和浩特定位仅仅为我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此次规划拔升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华北地区城市定位仅次于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
同时此次规划新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上一轮规划呼和浩特地区交通枢纽城市都不是。

普铁时代内蒙古铁路枢纽是包头、集宁,高铁时代呼和浩特终于得到重视,把握铁路主动权,同时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呼和浩特空港地位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将成为北方新门户,定位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呼和浩特名副其实。

规划还提到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呼包鄂榆城市群分工协作,协同推进黄河“几字弯”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推动与和林格尔副中心功能协同和集约紧凑布局,强化区域航空、铁路枢纽功能,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做好重大基础设施的空间预留,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据呼和浩特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首府将在现有轨道交通1、2号线的基础上,未来积极推进轨道交通3、4、5、6号线规划建设,实现2035年市四区轨道交通全覆盖,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铁站、新机场衔接通畅、高效换乘。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的功能、性质越丰富,也就意味着它所扮演的角色越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呼和浩特在最新一轮规划中,收获满满!

02
该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东部沿海省份各城市均发达,很难形成“一城独大”的局面,加上计划单列市的存在,很难垄断资源,往往省会占比都不会太高,西部省份体量相对较小,产业较为单一,省会往往是唯一的经济中心,但内蒙古呼和浩特却是个例外。

省会城市首位度(省会gdp占全省gdp比重)全国排名,济南、石家庄、南京、呼和浩特是最弱的4个省会城市,汇聚全省区财富不到四分之一,呼和浩特全国倒数第四,生产总值(GDP)区内位于鄂尔多斯、包头之后,常年第三。

诚然“一市独大”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但西部省份只有强省会这一条路可走 。
中西部内陆地区要想在当下,谋取一些政策、资金、项目,想要对抗东部沿海地区的虹吸,唯有将省会做大做强,提升地位,让国家的重大战略在这里布局实施,方能拥有更多机遇与发展 ,用马太效应对抗马太效应,用大城市对抗大城市,这是中西部的最佳选择。

老大做强了,才能够将更多的资源争取到省内来,更好地带动兄弟们一起发家致富,对内形成统御力、带动力,对外形成综合实力强劲的需要。四川成都、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就是最好的例证,没有一个强大的省会城市,本省人才只会严重外流。

03
客观来说,到目前为止,呼和浩特主导产业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城北整体竞争力不足。
从内蒙古地区来看,呼和浩特没有资源富集,不管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发展明显不如鄂尔多斯和包头,另一方面,因经济常年疲软,人口流失,呼和浩特没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来支撑。

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大的产业风口上,呼和浩特都几乎完全错过,呼和浩特引以为傲的蒙牛、伊利并不能为当地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城建方面:作为省会城市,2024年呼和浩特至今也没有一座超过200米的地标建筑,2015~2021年由于受到棚改政策的影响呼和浩特房价高昂,同时物价消费高,备受当地吐槽。

文旅方面: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厚重的人文历史,城区内的旅游资源匮乏,没有一家5A,远没有区内呼伦贝尔影响力大。

囿于方方面面的现实情况,对于呼和浩特的产业发育要求,不可能对像一些东部城市,或者是西部一些龙头城市那么高。
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得靠产业,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依然是呼和浩特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这次批复中提到,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农牧业科技创新、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的空间需求,这或意味着呼和浩特的产业升级,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呼和浩特才可能真正打一场“翻身仗”。

04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2023年呼和浩特常住人口360.41万人,新增人口5.31万人,城镇人口283.39万人,呼市人口规模依旧较小。


为改变呼和浩特“弱首府”这一现状,呼和浩特从2022年启动实施为期3年的“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
组织实施“万岗招聘”“首创助航”“引贤纳智”等八大行动,从“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即可落户”到进一步降为“零门槛”,从“大学毕业生半价购房”到历年来力度最大的“吸引人才政策10条”,再到此次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最高可申请50万元担保贷款支持……呼和浩特出台一系列措施抢人才!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呼和浩特实施“强首府工程”;呼和浩特市 政 府 工作报告,更将全力推进首府“强实力”摆在今后五年主要任务第一位,其中还明确提及,“城区人口持续增长、全市人口规模继续扩大”。
截至2024年9月底,呼和浩特市已累计有12.7万名大学生来呼、留呼就业创业,仅2024年1月至9月,在呼就业人数达4.34万人。
引才、留人,和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唯有人才政策和营商环境优化双向发力、同频共振,方能效果最大化,我们坚信未来的呼和浩特,一定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