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十法”让简单问题复杂化,不要学?其真正的意义被误解了

乐枫评育儿 2024-05-15 03:34:15

文|凝妈悟语

曾经有孩子压力大的报道,看到过有这样的评论:现在数学计算教什么“凑十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孩子搞晕了,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以前直接背口诀多简单啊!怪不得孩子压力大呢?

甚至有小学老师反对说:“凑十法”看似快捷便于理解,后面计算用不上,一点都不实用,就是浪费孩子的时间。

我也经历过不看好“凑十法”的阶段,但是后来孩子学会后,才发现了“凑十法”的重要性。

当孩子学到20以内进位加法的时候,卡壳了,我对“凑十法”满怀期待,认为可以一下子让孩子轻松掌握进位计算。

孩子学的过程非常轻松,知道怎么凑十、分成、把剩余数相加,但是一旦给他一个算式,他就无从下手,就像没学“凑十法”一样。在学校里,老师也教过,他很排斥。

这时,我就对“凑十法”充满了怀疑,机械套用公式是在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又用实物演示重新教孩子理解凑十法,并教他用借数凑成十、再减数的方式简便运算。主要目的是理解凑十法,但不一定在计算中使用。

后来,孩子因为看数字积木,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了解了20以内进位的加法,变得开始接受“凑十法”了,当老师再教时,他带着一份渴望努力去学,从开始的漏洞百出,到最后的真正搞懂,大概花了两三天的时间。

现在再给孩子一个算式,他能不假思索,准确、快速地写出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他说:看大数,凑成十,看小数,找朋友,加剩数,是十几。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其实“凑十法”的意义不在于简便计算,其真正意义被误解了。

“凑十法”能帮助孩子理解十进制

现在计算的基础是十进制,如果直接给孩子讲十进制,告诉孩子9+5=14,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结果是两位,为什么前面是“1”后面是“4”,不是别的数字。

用实物演示,数形结合是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从具象到抽象理解这个结果,用“凑十法”就方便多了。

9+5=9+1+4=10+4=14。

先把9凑成10,需要从5这里借走1,5就分成了1和4,10和剩余的4相加就是14。用图示的方式,孩子更能直观理解。

前期,孩子已经学了10以内的组合、分成,完成这些计算非常轻松,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至于后期能不能正常使用,就是孩子熟能生巧,条件反射的结果了。

“凑十法”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学会了凑十法,就能很好地学会人民币、长度等的计算。理解9块+5块=14块,90块+50块=104块,知道需要拿出哪几张纸币。理解9厘米+5厘米=13厘米,90厘米+50厘米=1.4米,知道单位换算关系。

搞懂了十进制,同样的思维,就能理解时间和角度的六十进制,能理解计算机的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不同的数字表示方法。

凑十法不仅在理解计数方法上有用,还能延伸到未来更复杂的知识学习上面。

比如验证乘法口诀的正确性,为什么是四八三十二?是8+8+8+8=32,是由加法进位得来的。比如几何上用割补思维计算不规则物体的面积,需要转换成规则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才能求出面积。就如同把9和5转换成了10和4一样。

过去不了解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常常把数学等同于计算,死记硬背记住了结果,虽然效率高,但是不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一味搞题海战术,下次遇到新知识还需要重新死记硬背,不知道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创新力不足,现在的孩子就需要补上这一课,不要成为考试的机器。

“凑十法”让孩子养成耐心的习惯

“凑十法”的步骤比较多,需要凑十、分成、加剩数,本来一步完成的事,需要分成好几步,大脑还需要转好几个弯。如果把分成的两个数写的太近,还容易看错行,导致错误结果。如果孩子没有耐心,会感觉特别繁琐,认为计算是很难的事情。

孩子开始学的时候,就是因为感觉麻烦,不想动手写。

但是孩子意识到“凑十法”应该学习,想挑战一下,沉下心来去学习,一步步写出来,得到正确结果,越算越快,最后只需写不需要思考,就发现特别有成就感,原来自己可以学会这么高深的问题学呢!

因为耐心而学会,因为学会了又变得更有耐心,是相辅相成的事情!

写在最后:上面讲了“凑十法”的三个好处,帮助孩子理解十进制、锻炼思维、锻炼耐心。

如果你对“凑十法”有看法的话,还是趁早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它,让孩子努力学透“凑十法”吧!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辅助理解,让孩子从无感到有趣,从困难到轻松。给孩子一些学习的时间,允许孩子犯错,给予足够耐心的等待,孩子一定能学会。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0 阅读:366

乐枫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