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中,拥有核潜艇、核航母和全球第三大核武库的法国一直在努力摆脱美国的威压,倡导独立自主的欧洲政策。法国一直期望与欧洲伙伴以及非洲国家独立开展合作,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地处欧洲西部的法国与俄罗斯距离较远,因此一直希望与俄罗斯建立合作关系而非对抗。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如果俄乌谈判成功,不排除明年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法国,以庆祝诺曼底登陆80周年。这一举动被视为法国希望通过普京代表俄罗斯参与庆祝活动,传递友好和合作的信号。
法国这一表态在北约内引起轰动,表明法国正准备与俄罗斯改善关系,这是北约成员国“跳出”美国影响的重要信号。此前,法国的态度一直被认为是北约内较为独立的一股力量,而如今的转变表明美国挑起的俄乌战争已经变得难以为继。与法国类似,北约内已经有不止一个国家准备修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其中包括此前对俄强硬的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曾在乌克兰危机初期积极支持乌克兰,并向其提供战斗机和防空系统等支持。然而,如今斯洛伐克已经表态,将尽一切努力确保与俄罗斯的关系恢复正常,并表示俄罗斯不是斯洛伐克的敌人,而是朋友。
除了法国和斯洛伐克,另一个北约和欧盟国家匈牙利,即便在俄乌战争期间仍然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直与俄罗斯保持较好的关系。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的明显变化显示,北约或至少欧洲的态度正发生180度的大转变。在这种“示范效应”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欧盟和北约的更多国家将主动与俄罗斯改善关系,这可能在欧洲形成一种趋势。这也是美国不愿看到、却无力阻止的趋势。
俄罗斯之所以在外交上重塑欧洲格局,与其在军事上的取得的巨大成功密不可分。乌克兰的所谓“大反攻”屡屡受挫,而俄罗斯在军事上节节胜利,夺取了东乌克兰的重镇马林卡。俄罗斯军工产能的爆发为其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其在乌克兰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北约成员国对美国挑起的俄乌战争产生了疑虑,法国等国开始主动调整对俄罗斯的立场。
反观乌克兰,除了在军事层面上遭受挫折,经济上也陷入困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一次访美寻求巨额援助却遭到冷遇,这使得乌克兰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计划受到影响。在外交上,乌克兰的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愿望也受到挫折,只是得到了开始谈判的承诺。乌克兰在多个领域的失利让其面临“满盘皆输”的局面。
总体而言,这一系列变化显示出欧洲对俄罗斯态度的调整,而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策略也面临困境。随着俄罗斯在军事上的持续胜利,欧洲国家愈发倾向于与俄罗斯改善关系,这对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这也凸显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局限性,无法阻止欧洲国家在俄罗斯问题上的自主调整。
拿破仑教训法国人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