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讨国库欠款,康熙为何不让老十三陪老四办差?这是在保护胤禛!

卿心君悦 2024-06-30 12:52:24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件令人费解的事——

老四胤禛接下追讨国库欠款的差事时,向康熙举荐了两个人协同办差,一是田文镜,一是老十三胤祥。

为何康熙只同意田文镜协同办差,却不让老十三胤祥参与其中?

难道真相真如康熙说的那样,他希望老四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孤臣,所以不愿意老十三与老四走得太近?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今天这篇文章要聊的,便是隐藏在这件事背后的真实隐情。

“众望所归”

收到年羹尧日夜兼程送来的老四“江南筹款赈灾”一行的总结报告,龙心大悦的康熙当即让上书房拟旨,晋升老四为郡王。

随后,康熙又抛出了另一件差事——追讨国库欠款,而这个差事的奖励则是亲王爵位:

“你们中间,谁愿意出来承担追比欠款的差事,哪怕是追回一千万两,朕这儿就加封他为亲王。”

对此,八爷党与太子党破天荒地达成了一致,都决定要推举老四。

太子要推荐老四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方便走后门。

太子胤礽欠了国库五十万两却无力偿还,在狗头军师黄体仁与司马尚看来,只有让太子的人接手差事,才能既避免事情被捅到康熙处,又可以暗中抹平这笔烂账。

而老四作为明面上的太子党一员,自然是最佳人选。

其二:肥水不流外人田。

虽说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不好办,可万一成了呢?

对太子胤礽来说,他自然是不希望任何人成为亲王的,可如果非要在老四与老八之间选一个,他宁愿选择“自己人”老四,而不是没事就给他下药,巴不得他倒台的老八。

至于老八为何要推荐老四,原因就更简单了:

首先,这种得罪人的差事,不适合他这个“八贤王”,况且,很多欠款的官员是八爷党的人,向自己人追债,不仅会影响八爷党的团结,还有损他在八爷党内部的权威与地位。

而既然他不接,且追比欠款又是个大火坑,在老八看来,他完全可以趁机名正言顺地把对手老四推进这个火坑——差事成了,老四彻底被群臣孤立;差事不成,老四在康熙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无论是哪种结果,都能达到打击老四的目的。

毕竟,对老八来说,他最大的对手从来都不是忝居储君之位的太子胤礽,而是披着太子党外衣的老四。

就这样,在康熙就“追比欠款人选”召开的御前会议上,老八以管理户部不善,导致库银被挪借一空为由,逃避了差事,并举荐了老四。同时,为了彰显自己的“为公无私”,老八还主动交出了管理户部的差事。

随后,在康熙问及太子的意见时,太子胤礽也按计划同样推举了老四。

而有了老八和太子的举荐在前,其他皇子更有了逃避差事的借口与理由,异口同声地表示无异议。

见此,康熙将目光转移到了上书房。

按规矩,上书房的老大佟国维率先发言了:

“微臣以为,户部欠款之事,人多面广,既要将欠款追回,又不能使欠款的官员太过难堪。雍郡王胤禛办事不讲情面,担当此任原很适宜,但若太过操切,也怕激出变故。八阿哥胤祀,素有贤名,若能继续管理户部,和四阿哥一道办理此事,则能刚柔相济,收互补之效。”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何老八前脚刚表示不想接,而后脚作为老八同盟的佟国维,却要举荐老八?

原因很简单:佟国维比老八更精明,看事情看得更透彻。

差事不好办,是众所周知的事,康熙自然也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在佟国维看来,老八如果能站出来,势必会在康熙心中加分。

佟国维的这个观点,与邬思道建议老四接手差事的想法是一致的,中心思想都是清楚对康熙来说,不怕办错事,就怕不干事。

当然,佟国维也考虑到了差事会得罪人的问题,所以他才会同时举荐老四与老八两个人。

这样一来,以老四不讲情面的性格,势必会是“唱白脸”的角色,而老八就可以按照原本的人设,适时地“唱红脸”了。有老四在,老八得罪人的风险会大大降低,甚至更有利于老八笼络人心。

至于差事最终能否办成,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支持的老八不会因此屈居人后——

成了,两人一同晋升亲王;不成,两人一同担责,避免了老四单独刷分,以及单独晋升的情况。

此外,佟国维举荐老八,也间接笼络了那些欠款的官员,毕竟这些人是希望好说话的老八来接手差事的。

佟国维发言结束后,上书房的“万年老二”马齐表示附议,而三把手张廷玉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知人之明,无过皇上。关键是能够追回欠款。如果顾虑太多,恐怕反而误事。请皇上乾纲独断。”

很明显,张廷玉举荐的其实也是老四,所以才会说“如果顾虑太多,恐怕反而误事”,因为能不讲情面,不留余地追讨欠款的,只有老四。

听完众人的意见,康熙并没有直接在会上宣布将差事交给老四,而是表示等老四回来之后,询问下当事人的想法,再做定夺。

只不过,事情到此,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差事非老四莫属了。

就这样,老四还未回京,就被各方势力“合力”推进了追比欠款的“火坑”。

御前对话

老四与老十三回京的第二天,康熙单独召见了老四。

至于谈话的主旨,老四与康熙这两个当事人都清楚,自然是追比国库欠款的事。

不过,康熙并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绕起了圈子,打起了太极——

先是就江南筹款赈灾一事,对老四进行了表扬;

然后对税收减少以及土地被大户兼并的问题,发表了一番感慨;

最后才将话题转到追比欠款上:

“京城里头的官呢,弄得不到国库去借债的,反倒成了不合时宜。人太多了,是不好办,朕这么多儿子,就没有一个愿意承担追款的差使。”

康熙之所以没有直接挑明希望老四接手差事,一方面是不想强迫老四,毕竟其他人都不愿意接,他强迫老四接,有失公允;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试探老四,是真如表现的那样“为公无私”,还是像老八一样,不干实事,专挑好事,一味的笼络人心。

而康熙话音刚落,早就有所准备的老四便主动请缨道:

“儿臣愿意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使。”

事实上,在没有面见康熙之前,老四就决定了接下这个差事。

老四回来当晚,与邬思道就追比国库欠款一事进行过深谈。对此,邬思道的建议是,一定要接,给出的理由是:

“如果王爷您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使,那么皇上不是连一个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潜台词是:这是一个在康熙处加分的好机会。

在邬思道看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他皇子都不愿意接,那么这时老四顶着压力,迎难而上,即便追不回欠款,康熙也不会苛责,只会认为老四“一心为公”。

而邬思道的想法与老四不谋而合。

对于老四来说,追比国库欠款,本身就是利国利民的事,加之无人愿意出头,反而给了他表现的机会。至于要付出的代价,跟得到康熙的认可相比,得罪人只能算是毛毛雨。

毕竟,真正掌握他命运与前途的,只有康熙一人。

见老四应下了差事,康熙欣慰地说了句“好”,而老四则继续明志道:

“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这里涉及一个“职场小技巧”——如何向领导表态、表决心。

注意老四的这段话,前半句是在向康熙表达,他为国为民的初衷与决心;后半句则是在间接强调,任务的困难性以及他所要付出的代价。

这种说法,远比单纯的“领导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更有力量,且更能彰显自己实心用事,不畏困难的决心,进而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与肯定。

说白了,会做很重要,会说同样重要。

也是因此,听了老四的表态,康熙更高兴了,亲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老四,赞赏地说道:

“好,有个做孤臣的心思,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交代棘手任务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便是领导体恤下属的环节了。

于是,康熙一脸笑意地主动将话题引到了田文镜的身上:

“听说你这次从江南,就带了个孤臣来。”

康熙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在暗示老四,可以申请让自己人——田文镜协同办差。

而收到信号的老四,顺势说道:

“要说孤臣,田文镜确实是个孤臣。这个人心里只有朝廷,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儿臣保举他为追比欠款的帮办。请皇阿玛恩准。”

在康熙恩准了田文镜帮同办差后,老四又举荐了老十三:

“十三阿哥胤祥,这才随同儿臣前去赈灾修河,功不可没,儿臣恳请皇阿玛,一是降旨褒奖,二是让他帮同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

对于老四提出的这个请求,康熙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

“胤祥就不要参与这个事了,也不必过多褒奖。”

面对老四的疑问,康熙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理由:因为朕想让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

到此,问题来了:康熙为何不让老十三参与追比欠款的差事?他口中所谓的“真正的孤臣”,难道是暗指不希望老四与老十三走得太近吗?

提防?保护?

事实上,康熙不让老十三协助老四追讨国库欠款,不是提防老四,怕老四与老十三走得太近,而是为老四好,甚至可以说,康熙是在变相地“保护”老四。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注意一下后续老四追比欠款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魏东亭求助老十三。

当时,作为康熙朝的老臣,魏东亭欠了国库三十五万两。

在意识到摆资历、讲功劳、攀比等招数皆无效之后,无计可施的魏东亭听了老九胤禟的馊主意,求到了老十三处。

起初,老十三并不想掺和这件事,所以虽然对魏东亭以礼相待,可始终没有松口,直到魏东亭道出欠款的缘由:

“我的这些亏空,多数都是因为皇上落下的……皇上五次南巡,有两次就住在老奴的家里,我就是倾家荡产,也决不能让他老人家有一丁点的委屈,可这两次下来,我的一点儿积蓄就花光了,我就只有到户部去借,几年下来,就落下了这么大的亏空。”

听到魏东亭的欠款与康熙老爹有关,老十三当即表示:

“魏大人,您老别急,我现在就找我四哥说去。他不给您面子,他也得看皇阿玛的面子,能免,我就给您老免了。”

随后便有了老十三去找老四说情,却吃了闭门羹的剧情。

而这就是康熙不想让老十三参与追比欠款一事的原因——老十三太重情,太仗义!

以老十三“侠王”的性格,一旦参与追比欠款的事,只会导致两种结局:

其一,成为追比欠款的阻力。

要知道,魏东亭所谓的“因为康熙落下的亏空”并不成立,其欠款的根本原因是纵容儿子挥霍成性。

而魏东亭的这种情况,在老十三看来都应该免了,那么其他有“特殊情况”的人,是不是也得免?

毕竟,抛开那些用钱生钱、唯利是图的官员,很多人借钱都有理由,也都有不还钱的借口。比如赋闲在家,为了维持生计与家用而借款的隆科多。

能为魏东亭高抬贵手,老十三又岂会眼睁睁看着隆科多去当刀呢?

况且,就算没有借口,其他人看老十三给别人开后门了,岂能不攀比?到时,追比欠款的事还怎么推进?

其二,与老四彻底决裂。

康熙之所以选择让老四去追比欠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老四铁面无私,不讲情面,一视同仁。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拥有“侠王”本色的老十三协助老四办差,二人势必会发生分歧,甚至会因此决裂,这一点,从魏东亭一事已经得到了验证。

而老四身边只有一个老十三盟友,要是老十三与老四决裂了,那老四就真的彻底孤立无援了。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康熙不让老十三参与追比欠款的事,确实是为了老四好,也却是是在变相的保护老四——

康熙原本的想法是,老四能追回一半的欠款就算完成任务,这也是康熙自掏腰包,帮老臣还债的原因,就是为了助老四一臂之力,将有钱不还的那部分人的欠款追回来。

只要追回一半,就算是无功也无过,不必给老四晋升亲王,成为众矢之的,也不必予以惩罚。

可一旦老十三加入,老四别说追回一半欠款了,估计连剧中的三成都费劲。到那时,康熙又该怎么维护老四呢?

至于康熙口中希望老四做一个真正的孤臣,到此也就不难理解了——康熙希望老四在追比欠款的这件事上,不受任何人的影响,不受任何情感的牵绊。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5 阅读:208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