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和远方最需要什么?
足够的钱。

否则拿着一根棍儿,一个破碗的,诗和远方也没有浪漫和意义。
追寻诗和远方还需要什么?
小心谨慎。
这么说是因为,小心谨慎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
不是说你小心谨慎了,就一定多么多么好,但你不谨慎,可能会很糟糕。
哈尔滨市9岁男孩徐冰踩到一个马葫芦盖,井盖突然破碎,数小时后,小徐冰的尸体在几千米外的污水处理厂被发现。事后发现,这是个由竹条、锯末子、玻璃丝等物品压制而成,假冒伪劣排水井盖。
还有哈尔滨市师范大学21岁大学生袁博,回宿舍楼时,掉进一个未设任何警示标志、没有井盖的马葫芦中溺水身亡。
所以我们家有一条规矩,对马葫芦盖要充满爱心,严禁踩踏。
还有个规矩,走到时不要看手机,也不要东张西望,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但第二个规矩执行的不那么好,手机的诱惑力太大了。
仔细想一想,你走路的时候看手机,好像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得到了更多的快乐,但万一掉马葫芦里,你的快乐可能到此为止。
就算没掉马葫芦里淹死,也没有受伤,但走路看手机还有更多的风险,摔跤、撞到人、被树枝划破脸等等等等,哪多哪少大家心里都知道。
不谨慎还是失败的重要因素。
号称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也因为马马虎虎吃过大败仗。
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决定走陈仓道,从陈仓突击关中平原。
为啥呢?因为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发现陈仓道没有任何防守。
结果诸葛亮出兵陈仓道,确实把人吓了一跳。不过这个人不是曹魏的,而是诸葛亮自己。
诸葛亮带着大军,翻山越岭、费劲巴力地赶到陈仓道出口的时候,傻眼了,这里咋还有座坚城呢?里头还有人防守。
这里不应该是一片大野地吗?
原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关中总指挥大将军曹真觉得陈仓一带,防守空虚,于是修筑了陈仓城,让郝昭、王双两员大将镇守。
陈仓城的出现,让诸葛亮的突然袭击,变成了一个笑话,最后导致了第二次北伐的失败。
陈仓之战,成为诸葛亮军事生涯中,最屈辱,最丢人的一幕。
如果诸葛亮小心谨慎一点,哪怕是一点点,出兵之间派几个小兵,上演一出《渡江侦察记》,他也不会败的那么惨。
当然咱们不能说诸葛亮没有派出侦察兵,就说他是个笨蛋,但马马虎虎肯定是实锤。
诸葛亮不谨慎的地方,在《三国演义》还有。
诸葛亮是开了天眼的半仙,发现自己命不久矣之后,就用七星灯为自己续命。
逆天改命,多么严肃多么认真的事情,你不得用重兵包围七星灯,水泼不进针扎不透啊。
不的。诸葛亮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地在大张门口,就放了两个小童子。
结果魏延要汇报紧急军情,冲进打仗的时候,带进了一阵风,呼啦一下子把七星灯整灭了。
诸葛亮卒……
魏延:俺真的不是故意的……
类似诸葛亮的,还有个美军少尉。
诺曼底战役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空降作战。
因为空降兵空投到敌人后方,东一个西一个的,还是大晚上的,咋集合呢?
美军就给每个空降兵发了个小工具,金属响指,一按就发出咔哒的声音。培训的时候,空降兵的教官一再强调,你们是在敌后作战,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遇到人的时候,先按一下金属响指,对方回一声,然后你必须在按一下,对方再回一声,然后才能露面接头。
千万千万,一定一定。
然后有个空降兵少尉,带着自己的排,藏在一堵墙的后边,突然听到对面有声音,然后就按下金属响指,咔哒。
一会之后,对面传来一声咔哒。
这个少尉松了一口气,大大咧咧地带着部下站了起来,迎面就是一阵枪林弹雨……
对面是一群德国兵。少尉按下金属响指之后,对面的德国兵发现是敌人,就拉动的枪栓,发出类似咔哒的声音,这五个美国空降兵就悲剧了。
小心谨慎,怂是怂了点儿,但至少安全多一点。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谨慎认真的态度,至少能让你少湿一只鞋。
小心谨慎不一定会有诗和远方,但粗心大意,你大概率会折在路上。
更因为,诸葛一生唯谨慎,结果还有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