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目前为止,争议最大的电视剧就是玫瑰的故事,甚至在社会舆论层面上升到了这么一种高度:
是否批判亦舒和刘亦菲成为了是不是好女孩的“重要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不批判刘亦菲,就不是正常的姑娘。
01
应不应该批判亦舒和刘亦菲?
如今的80、 90后,大部分在年轻的时候应该都读过亦舒的小说,她并不是网上所说的三流作家,实际上在香港有三大文学奇迹,科幻界的倪匡,武侠界的金庸,以及言情界的亦舒。
作为唯一的女性,能够和其他两大顶级名家相提并论,足以见得亦舒在当时的声望。
《玫瑰的故事》作为亦舒1983年的作品,在当时极为火爆。
在2024年批判一部1983年的作品大可不必。
那么刘亦菲是不是应该批判?
仅从玫瑰的故事这部电视剧而言,假如人民网评的这一条评价是被大家认可的:
那么刘亦菲完全值得被批判。
因为但凡这部电视剧换一个主角,绝对不可能让观众有如此之高的接受度。
也就是说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主角黄亦玫身上发生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其他女性身上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说《玫瑰的故事》是一个贴近真实的“她故事”。
忍不住想问:
真实在哪?
真实在14亿人口也只有一个刘亦菲吗?
相反,正是因为她不真实,艺术才高于生活,这部电视剧才具有让普通女性憧憬的价值和意义。
普通观众不会认为自己拥有刘亦菲的美貌,不影响她们看到剧中的刘亦菲充满性张力的演绎而心潮澎湃。
在这一点上刘亦菲是众矢之的,必须被吐槽。
用网友的评论来说,黄亦玫拥有的是非常好的做梦素材:爸妈是清华教授、在清华长大、拥有神仙容貌、学习是舒适区、所有男人都爱我。
这玩意,你还管她叫做真实的“她故事”?
02
剧情相当夸张,不接地气
剧中黄亦玫的第一段感情纠葛就相当离谱。
黄亦玫的人设是万人迷,从小到大身边就没有缺过追求者,但她一直都没有看上别人。
好吧,我们先接受这个人设。
那么在周士辉跟他相处的过程当中,难道不知道对方对他有意思吗?
如果不知道,那人设就崩了。
如果知道,那一而再再而三的单独和周士辉约会?
这不tmd就是绿茶婊三不吗?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完事儿周士辉爱上了她,悔婚之后人家未婚妻来找她理论。
好家伙,黄亦玫一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样子:“你为什么还要他?”
卧槽。
人家扎扎实实投入了7年青春和时间精力经营的一段感情,说放下就放下了?
好吧,如果说黄亦玫确实对爱情有更加独立清醒的恋爱观倒也不是不行。
可是紧接着呢?
一看庄国栋长得好看啥都不了解,就无脑冲过去恋爱上了。
这尼玛也没有比别人更独特,不还是颜值协会的铁粉吗?
人设到这里就已经完全崩了!
紧接着的职场戏,简直能让每一个身处职场的白领都尴尬的抠出1室3厅。
考研说放弃就放弃了,随便看到了一家公司的宣传页面也没有去验证是不是骗子公司就去面试了。
没有被卖到缅北去只能算是幸运。
关键新入职的这家公司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吗?
完全没有。
整个过程都是拍脑门决定的,在职场里面的表现也全部都是靠各种出格的行为和想法只是刚好运气好,拿到了一个好的结果。
如果不是刘亦菲,恐怕直接都要弃剧了。
再说服化道,更离谱,随便举几个例子:
一个包包价格就将近3w,一条项链也动不动上万,更离谱的是这一对耳环,38w......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在北京买一套小房子了。
03
吻戏太频繁,对未成年人不利
先不说未成年男孩看到剧里面无数的吻戏,会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动。
未成年的女孩看了这部剧很有可能会产生容貌焦虑,或者说美貌崇拜?
颜值竟然可以主导一切,那么将时间精力主要放在投资外表上就显得理所当然。
电视剧它是面向全部群体的,而且像刘亦菲这样的全民偶像,更容易影响年轻的女孩子。
文艺作品当然可以有高于生活、进行艺术化加工的狗血剧情。
但是人物设计必须要符合逻辑,台词又能够很好地塑造人物,导演的各种拍摄镜头要与内容相辅相成。
用频繁的吻戏镜头来体现男女主角的爱情,不仅仅是落于下乘,甚至可以称之为下流。
咋的了?
都2024年了,还必须要通过床戏和吻戏才能够体现文明社会两个人类的爱情吗?
在这一点上,《玫瑰的故事》槽点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