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一部2024年以来,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电影上映了。
这部名为《Civil War》的电影在翻译过来之后变成了《美国内战》(正常翻译应该是《内战》)。
不得不说,仅从翻译而言噱头程度,接近了曾经的《埃及艳后》。
国内拍电影的水平不怎么样,但是在翻译这些国外电影的时候,经常能找到一些非常清奇的角度。
一部讲述发生在美国的内战的故事,只需要想一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不少网友走进了电影院,迫切的想去看一下美国的内战怎么打的。
然而,绝大多数网友都失望了。
倒是有一点很有意思,这部美国电影竟然在讨好中国?
01
《美国内战》是什么样的电影?
综合了大多数网友的评论,结合本人的观感,不得不承认,美国内战真的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噱头。
也就是俗称的标题党。
开头讲述了一下存在美国发生内战的背景,然后就跟内战没有多少关系了。
并没有大家期待中的内战双方大规模火拼,乃至决战的浩大战斗场景。
所以说《美国内战》这个翻译过来的名字简直太妙了。
实际上。
《美国内战》可以认为是一个战争版的公路片。
讲述的是在内战背景下一个年轻的战地记者如何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战斗记者的故事。
从头到尾的内容就是几个战地记者怎么样进行战地采访,一直在那里不停的说说说,剧情相当拖沓。
记者们一路拍来拍去,让观众看得满头雾水。
而大家期待的战争大场面,那是肯定没有的。
作为一部战争片:
一部有战争元素,但是没有战争场面的超级烂片。
甚至可以说是美国近几年拍的最差的战争片,没有之一。
但是上面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甩锅给翻译。
如果不是翻译成《美国内战》,观众的期待就不会是战争场面。
那么《Civil War》(后面不再以《美国内战》代指)还会很烂吗?
02
《Civil War》的内核是什么?
要了解这部电影,首先要了解电影的导演以及编剧:亚历克斯·加兰
(Alex Garland)。
当时,加兰拍摄《Civil War》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后会放弃当导演。
在宣传该片时重申:“没有,我的状况类似,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不计划再次执导了。”
并表示该片将是他最后一部导演作品。
加兰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导演,他的作品每次都能够以独特的视觉风格和相当深刻的见解打动观众,代表作包括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机械姬》《湮灭》等。
国内评价最高的还是《机械姬》,但其实在国际上《湮灭》的地位更高,可以说是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里面向来是不屑于去讽刺某一个具体的对象,更多的是对整个人类群体的不信任。
了解完导演,不带任何滤镜和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再去看《Civil War》这部电影,观感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没有探讨战争的起因,正是加兰安排最巧妙的部分——对人类整体的不信任——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再者,很多观众期待在电影里面看到美国现在的那些问题,比如说种族歧视,性别对立,牵扯到众多战争泥潭,对华排斥,枪支失控等等都不太可能直接导致内战。
电影里面如果仅仅是去讨论现有的这些问题,那还不如直接去刷TikTok或者国内的抖音。
美国如果真的发生内战,只有可能一个原因:宪政体系全线崩盘。
从电影里面的西部武装来看,分别来自加州和德州,都是实体经济相当强劲的州。
也就是说,实体经济最强的两个州发起了内战——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战争。
来龙去脉也就一清二楚了:
某些外部因素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宪政体系崩溃,实体经济最强的两个州铤而走险,发起了内战。
影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避免走向这一步。
当然,加兰也有它的局限性,直到最后也并没有给出答案。
03
为什说《Civil War》在讨好中国?
正是因为加兰导演的立场,向来是不屑于讽刺某一个具体的对象,是对人类整体的不信任。
因此在影片里面有一些镜头就非常违和。
比如民兵杀人的那一场戏。
动作轻佻的民兵随意的端着枪指着记者,问他们分别是哪里人。
只有被他们认为是纯正的美国人才放一条生路,否则就一枪干掉。
这里面就出现了全片在国内最大的爽点。
【hongkong?oh,china! 崩!!】
什么意思?
在影片里面相当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兵都承认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国内的观众看来,还有一层更隐晦的意思:
那些润出去的家伙,看到了吗?
一旦战争爆发,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从这一点上来说,影片真的有讨好中国观众的嫌疑。
而且影片能够在国内过审,还真有可能跟这个镜头有很大的关系(翻译成《美国内战》也有关系)。
最后。
《Civil War》抛开翻译的问题,本质上是一部正直电影,而非战争电影。
它平等地讽刺人类的荒唐、狭隘、暴虐、冷漠和麻木,甚至讽刺了所谓的“正义”。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这部电影最大的趣味性应该是看到了某些观众看完这部电影某些桥段的反应。
此外,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视听效果还是非常棒的,属于一流水准。
影片谢幕之后,从电影院走出来,看到烧烤摊上的小年轻不时哈哈大笑,街上有些冷清,万家灯火一片祥和,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和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