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援助的准则,越穷越还不上,越要增加援助

亦丝观察过去 2025-03-15 10:28:38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彻底走上了和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帝国主义道路。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勃列日涅夫政府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援助了巨额的资金和大量武器装备,在进入70年代后苏联的对外援助达到了顶峰,每年平均外援数量高达100亿美元,而且苏联对外援助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家越是贫穷,越是还不上贷款,那越要援助,不但给钱,还给技术、给武器装备,输出苏联教官和工程师,形成了一种苏联对外援助模式。

‬苏联对外援助的规模

根据苏联官方的数据统计,在1964–1982年间,苏联对外援助的资金数量高达1500–2000亿美元,占到了当时苏联GDP的3%,这都不叫百亿补贴勋多多了,这是千亿补贴勋多多。苏联援助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技术援助。其中经济援助包括低息贷款(这一部分钱几乎收不回来),工业设备、粮食和石油等。

而军事援助则包括提供武器装备、训练军事人员、输送苏联教官等。技术援助则主要是帮助受援助国建立工业体系,派遣专业的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人员。其中接受过苏联援助的国家有很多,包括越南、朝鲜、古巴、埃及、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莫桑比克、印度(苏联援助印度180多项工业项目,比当年给我们的工业援助还多)。

苏联在冷战期间建立了经互会体制,其中规定经互会的各个成员国只需要生产特定的产品,苏联将会照单全收,这种旱涝保收的组织让很多国家直接躺平,天天等着苏联的援助喂到嘴里,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其中的典型则是朝鲜。在苏联解体之前朝鲜的日子过得非常不错。

因为他们每年都能从苏联进口大量的石油和机器设备,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人民生活幸福,但苏联一解体这种模式瞬间就维持不下去了,没几年就开始了苦难行军的日子。而越南则是另一个典型,在1965–1975年间,越南收到了苏联援助的150亿美元,其中包括武器装备和粮食、石油等。而古巴更是不得了,每年能从苏联手里拿来30–50亿美元(光是古巴就从苏联拿了650亿美元援助),出口的产品苏联全包。

‬国家越穷越还不上,越要援助

苏联对外援助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他援助的国家全都是穷得叮当响的,如果说朝鲜、古巴这种还好一点儿,那莫桑比克、索马里、安哥拉这种黑非洲的国家就真的穷得看河马呲牙了。但是即使如此苏联也要援助,还要大力援助,不为别的,就为了扩张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也为了扩充苏联的海外势力。

冷战期间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世界,当年每个国家想要发展都是要站队的,要么站队社会主义苏联,要么站队资本主义美国,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即使是一个小国家也有自身的价值,美国和苏联会花高价让他们站在自己身边。在70年代美国受到越南战争和中东石油危机的影响,国内是一团糟,而反观苏联,因为60年代基建开始产生效益,石油出口赚得越来愈多,勃列日涅夫准备一波全球攻势,将美国的势力范围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苏联可以说是四处出击,在中东、北非、西非、东南亚、加勒比海和东亚,苏联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抢夺美国空出来的势力范围,让很多国家选择跟着苏联走。一时间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多了一大堆,但这一切都是表象,全都是苏联用钱堆出来的,一旦援助断了,这些墙头草国家马上就会继续投奔美国。

‬苏联自从走上和美国全球争霸的道路之后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因为苏联和美国相比完全是先天不足的,苏联二战中受伤太严重,刚从ICU里下来就要和全盛时期的美国进行冷战,而且再看看苏联和美国的盟友,完全是天壤之别啊。苏联这便是波兰、朝鲜、越南、古巴,美国那边是西德、法国、英国、加澳新等国家,全都是富得流油的强国,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苏联就算能一时领先,也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