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古人也打“高尔夫”,而且还是一种平民运动

渣叔罗影的人生 2023-12-01 12:49:11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渣叔罗影

编辑|渣叔罗影

前言

你知道吗?古人也打“高尔夫”,而且还是一种平民运动。

虽说驴球在大宋朝广受欢迎,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身手那么矫健。不能在驴背上玩,咱就在地上玩还不行吗?于是,一项叫“捶丸”的运动又普及开来。

宋朝的士大夫讲究“温良恭俭让”,讲究风雅,不大看得起夺夺抢抢的竞技运动。在此之前,他们热衷的运动是投壶,也就是将箭枝投入特制的壶内。

今天我们看到的宋朝瓷器里有一种形制叫贯耳瓶,它的用途除了插花就是投壶,瓶口的两侧有两个小耳朵一样的豁口,投进这个豁口里比投进瓶口难度更大,分数当然也更高。

当然投法也有讲究:正面瞄准了投最简单,有的人却可以反身背面投,还可以从裆下斜着投;你可以一支一支投,有的人却可以连着投甚至天女散花般一起投出去。投壶在战国时期就已是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我们在苏东坡等人的诗里还可以看到宋朝士大夫投壶的记载。

“捶丸”运动堪称中国版的高尔夫

捶丸则是宋朝人的发明,如果将投壶看作是中国版的飞镖运动,那么前者则是中国版的高尔夫球了。

捶丸的前身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当时的步打球类似现代曲棍球,有较强的对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来的同场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依次击球的非对抗性比赛,球门改为球穴,名称也随之改称为“步击”“捶丸”。

宋朝的时候,连儿童也非常喜爱捶丸活动,在陈万里《陶枕中著录》有一儿童捶丸图陶枕,图中小孩持一小杖在击丸,看起来很是认真,这是当时捶丸活动盛行的有力历史证据。书上还说,北宋官更膝甫,幼时“爱击角球”,他舅父范仲淹“每戒之不听”。

这个所谓的角球,其实是用角骨做成的球形物体,非常坚硬,用木槌很难打碎。此外,还有一些球是用木头或玛瑙打磨而成,跟鸡蛋差不多大小,像极了今天的高尔夫球。最关键的是,用于击球的球棒是“有柄木勺”,也和今天的高尔夫球杆相似。

有意思的是,宋朝人捶丸也有他们装整套行头的“高尔夫背囊”,当时叫“提揽”和“皮袋”,所谓提揽,就是“如筐子上有圆圈,用手提携”。

有关捶丸的比赛规则,元朝初年一个署名“宁志斋”的人曾经写了一本专门的《丸经》,记载得非常详细,完全可以看作高尔夫运动的最早理论著作。

这项运动甚至还输出到了朝鲜半岛上,高丽国有一位姓朴的翻译官写了一本《朴通事谚解》的书,相当于今天的翻译词典里面也记录了捶丸的玩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了这两本书来学习哦。

“捶丸”难度高,古人更喜欢“竞渡”

如果你觉得“捶丸”运动技术要求太高、风险系数太大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消的,那么还有相对平静的项目,古人称之为“竞渡”。其实也就是龙舟竞渡。

中国的龙舟竞渡运动由来已久,据说是跟端午节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的,怕河里的鱼虾吞噬了屈原的尸体,所以要往河里扔粽子,再抢划着龙舟去抢夺屈原的遗体,这样的说法当然也成立,但是宋朝的争标竞渡已不局限于端午节的纪念,有了一些国防教育的意味,这个传统起源于宋太宗开凿金明池训练水军。

金明池原是地处汴京的一处园囿,太平兴国元年,宋太宗动用了3万多名士卒将其开凿为一片宽阔的水域,并引金水河的水贯注。

搞这么大一个人工湖倒不是供皇帝游乐,而是为了安置神卫虎翼水军,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操教舟楫、训练水战。金明池的正中还筑有一座水心殿,是供皇帝检阅水军用的。

既然是军事演习的场所,一开始当然是不对老百姓开放的,但后来,宋太宗对一味地关起门来打水仗自己也感觉有些无趣起来,淳化三年的三月,当他再一次来到金明池检阅时,好戏作乐的皇帝亲自将一只银瓯掷入波叠浪翻的池中,命令军卒竞相跃入水中捞取上来。

这样一来,水仗慢慢就演化为水戏。后来,太宗皇帝干脆叫御史台在宜秋门贴出皇榜,告示京城内所有的市民,金明池对外开放,允许士庶到园内游玩。

一个人工湖平时当然没有多少的吸引力,但是皇家水军训练的时候,老百姓还是蛮有期盼的。而皇家水军在演习水战的间隙也开始设计一些锻炼体魄、调节情绪的水上游戏,于是,“争标”开始登场。

人们在水面的终点处插上一根长竿,竿子上披锦挂彩,称为“锦标”。比赛的船只呈一排开,以鼓手的击鼓声为信号,从起点线出发,另外,船上也配有击鼓人员,他们可以控制船只的行进节奏,通常是鼓声越急,划船的节奏越快,先夺锦标旗的团队视为胜利。

而这种活动,每年春季的三月十八日固定在金明池上演,为了号召人们参加,每次都有官员宣传,当时有个口号叫““三月十八,村里老婆风发”。就连汴京乡下的老头老太太都发疯似地涌入金明池里看争标。

一时间,金明池里热闹非凡人山人海,以至于有市民游玩时竟至于被挤得与家人分散、不知去向。终于,这项水上运动也在普通市民中进一步推广开来。

到后来,争标更增加了伎艺表演的成分,天津艺术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金明池争标图》,这幅题为张择端所作的绢画上,一只竞渡的船上居然树起了秋千架,一个人正从秋千架上往池子里跳。

这个高空跳水的动作是宋朝争标活动中颇受人喜爱的“水秋千”项目,说起来,蹴鞠去申报现代足球的起源有些牵强,而“水秋千”倒真可以去申报一下高台跳水的起源的。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女子跳水,一般只有男子表演。

你看!高高的秋千架树在两只船上,鼓乐声响起来,表演者在万众瞩目中从容登上秋千架,在乐曲声中前后摆动荡开了秋千,而他的身下就是碧波万顷的水面。

秋千越荡越高,越荡越高,表演者还偶尔松开一手或者移动身体做着各种花样动作,增加着难度系数,直到秋千荡得与秋千架一样持平了,表演者猛然松开双手,身体如轻燕一般飞向空中又在空间转体翻滚,然后一头扎进水里……好的!水花压得很好!就差一场电视转播!

宋代的朱翌写诗感叹道:“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二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秋千。”

结语

总之,朱诗人的诗政治导向有些偏差,并不是政府南迁到了临安,这项活动就看不到了,相反的,南宋立足南方,比北宋更倚赖水军,各项水上运动和与之相关的国防教育也是常抓不懈的,只不过地点从开封的金明池移到了杭州的西湖罢了。

西子湖比起金明池当然大了不少,南宋时期的西湖足足有三十余里,所以水军操练、龙舟争标的规模也远远胜过金明池。在二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杭州西湖天天举行划船比赛,起于武备性质的“争标”已经真正成了全民性的体育锻炼活动。

不管是“捶丸”还是竞渡,都是古人的智慧,现在回看这段历史,人们总是不由的感慨。

0 阅读:0

渣叔罗影的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