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食管癌患者实施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侯,临床上容易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主要包括,食管瘘、大出血、肺损害、心脏损害等。分别介绍如下:
食管瘘
所谓的食管瘘就是食管壁出现了损害、破损,如此导致食管内外之间出现了异常的通道,这样的通道会导致食管内容物通过瘘口达到其他异常部位。说到食管瘘的出现、发生,主要还是与肿瘤侵袭食管的程度直接相关,随着肿瘤侵犯气管、大血管、肿瘤坏死明显等危险因素的增加,如此形成食管瘘的几率也会增加。
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对于那些伴有食管瘘的患者来说,其生存期一般也就3-4个月左右,在2个月以内的死亡率高达65%。食管瘘的发生时间多数为放疗开始后的3 ~ 4个月。在对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实施过程中,食管瘘的发生率约为10%~14%。
在临床上,为了进一步降低食管瘘的发生情况,在治疗之前需要对那些属于放疗高风险的患者,可以采取降低治疗强度、密切监测肿瘤变化、改善营养等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于那些已经发生了食管瘘的患者,则应该及时处理,按照具体情况选择胃造瘘、肠内营养管、食管覆膜支架置入以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大出血
大出血是食管癌放疗治疗后的一个相对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即便如此,单纯意义上的放射治疗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依旧会很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食管癌大出血的病情过程凶险、病情危急、治疗相对困难、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引发临床足够的重视。在临床上,做好治疗前的预判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肿瘤侵犯深度较深,波及范围较广,伴有大血管侵犯,甚至是侵犯了胸主动脉等重要大血管的患者,在接受胸部放疗以后有可能发生大出血,需予以警惕。此外,对于这样的病例,在联合使用其他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药物时则更加需要注意。
为预防放射治疗后大出血的发生,需要在放疗前评估食管癌病灶的侵犯范围、深度,以及与血管、肿瘤血管、出血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实施必要的治疗避免和应对措施。
心脏损伤
放射性心脏损伤是胸部肿瘤实施放化疗联合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部分由于解剖学位置原因而无法躲避的放射治疗来说,这样的反应也是很无奈的。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肌梗死等。
与免疫治疗相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相对很低,总体上低于1%以下,以心肌炎反应为主,部分患者可以累及心包和冠状动脉。
放射性心脏损伤往往局限于放疗治疗的区域以内,通常发生在放疗后数月甚至数年,而免疫性相关的心脏损伤则没有如此特定的发生区域,这也是疾病鉴别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放疗治疗后产生的心脏损伤,其防治和预防的道理和肺损害一样,也是重在预防,对于那些原本即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需要一定的优化和提前考虑。待部分已经发生损害的患者,则需要在损伤发生后给予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心血管药物应用。免疫治疗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一般需要停用免疫治疗,使用激素缓解临床症状、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