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肺癌患者和家属来说,他们在疾病诊疗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感受,为什么现在的检查越来越多了。原来在肺癌的疾病诊疗中,临床上只需要拍一张胸片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为什么现在不只是需要CT、核磁甚至是PET-CT等检查,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增加了基因检测等内容,难道真的是印证了老百姓的那句话,现在的医生只会靠检查设备诊断、治疗了吗,真的是医疗技术、水平退化了吗。
说到抗肿瘤疾病的诊疗,用“与时俱进”“今非昔比”来形容也是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对于肺癌的诊疗,目前的诊疗措施与20年前相比,那就不是一个层级的问题。有的时侯,不怪患者和家属对此无法理解,就算你是肿瘤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如果有一个阶段没有很好的学习和充电,你也会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些不够用了。
是误会也好,是误解也罢,最为不争的现实就是目前有关肺癌疾病的诊疗已经确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肺癌诊疗已经成为肿瘤学领域的重点、热点和焦点内容。对肿瘤患者、组织实施精准的检查、检测、治疗,已经使得肺癌逐渐转变成为了慢性病。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对于肺癌的认识也不再局限为一种疾病,而是各种不同类型疾病的集合体,正是因为把肺癌诊疗做的更加精细化、个体化,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治疗模式。
对肺癌标本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查,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包括对肿瘤组织的处理、检测原则、检测方法、结果判断等方面的内容。分别介绍如下:
标本类型
对于需要进行检测的肺癌标本来说,可以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查的类型很多,包括新鲜组织标本、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细胞块和细胞涂片等。需要强调的是,经过酸处理过的标本则不能实施检查,这也是制备、保存标本的重要注意事项。此外,在检测之初,还需要对所有的待检测组织学、细胞学标本都要经过病理科医师的质控、评价,主要包括评估、评价肿瘤病理学类型、细胞含量、肿瘤细胞坏死率,以此筛选出适合分子检测的组织学类型,并且确保有足量的肿瘤细胞可以用于提取肿瘤细胞的DNA或RNA。对于部分具备条件的肿瘤细胞标本,还可以进行肿瘤细胞的富集操作,只要是达到符合检测要求的时侯,即可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尽量保留足够的组织进行分子检测
在实施分子病理检测的时侯,肿瘤标本一般均需要在完成常规组织学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对于肿瘤标本而言,完成常规检测之后,需要尽量保留足够多的组织用于满足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需要,这也是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的基础。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诊断后,也需要保留足够的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临床上再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因此,对于肿瘤标本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尤其对于需要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也需要综合评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