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适逢中秋佳节,苏州府吴江县松陵镇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孩童们手提花灯嬉笑玩耍,茶楼酒肆里,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在推杯换盏,享受着节日的欢乐氛围。

然而,23 岁的秀才林文远却无心于此,他独自一人背着画箱,脚步匆匆地往家赶,自记事起,林文远就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对林文远期望很大,不要要他读书,平时还要练一些拳脚功夫。
5年前,母亲意外离世,他便靠着卖字画艰难维持生计,这一日,他在集市上摆摊许久,却并未卖出几幅画,加上今天是阖家团圆的佳节,心情更加低落,只好赶紧收了画摊回家。
暮色笼罩下的运河,波光粼粼,河水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林文远正沿着河岸前行,突然,一阵微弱的呼救声传来。他心中一惊,循声望去,只见芦苇丛中隐隐浮现出一个身着红衣的女子正在水里上下翻腾,看情形,已经快没力气了。
“姑娘,坚持住!” 林文远毫不犹豫地甩掉身上的画箱,纵身跃入刺骨的河水中,奋力地朝着女子游去。
靠近后才发现,女子的腰间被水草紧紧缠住,动弹不得,面色青白如纸,几近昏迷。林文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女子拖上了岸。

就在他大口喘气,试图平复呼吸时,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女子颈间。
只见那里系着一块半掌大小的血玉平安扣,那玉的颜色红得有些诡异,暗红的纹路仿佛是凝固的血迹,在黯淡的光线下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恩人……” 女子嘤咛一声,缓缓睁开双眼,眼神中满是虚弱与感激。
她颤抖着从怀中掏出半块残破的黄绫帕,递向林文远,气息微弱地说道:“若见…… 城南陆记米铺…… 交予陆老爷……” 话还未说完,她便双眼一闭,再度昏死过去。
林文远看着手中的黄绫帕,心中满是疑惑,但此刻救人要紧。他环顾四周,发现附近有一座破庙,便小心翼翼地将女子抱进庙中安置好。随后,他心急如焚地拿起自己的画箱,一路小跑着去当铺当了些碎银,又匆匆请来郎中。

郎中为女子仔细诊脉后,眉头紧锁,无奈地摇了摇头,叹道:“姑娘中了寒毒,又在水中浸泡过久,身体极为虚弱,怕是撑不过三日了。” 说着,郎中取出银针,为女子施了几针,暂时稳固住了女子的气息。
临走时,郎中看了一眼女子颈间的血玉,神色复杂地对林文远说道:“这血玉透着股邪气,小公子还是尽早脱手为妙,以免惹祸上身。”
送走郎中后,林文远回到破庙,看着昏迷不醒的女子,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心想要离开,又觉得见到这女子似乎有一种十分亲近的感觉,每动起离开的念头,便是一阵心悸。
思索再三,林文远始终觉得不能就这么离开,既然自己救下了这女子,就干脆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她完成遗愿,找到城南陆记米铺的陆老爷,现下只能先带她回自己家中歇着,等到明日再做打算。
第二章:血玉迷踪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屋顶残破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女子还没有醒,林文远在地上睡了一夜,有些浑身酸疼,他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简单整理了一下,便揣着那半块黄绫帕,朝着城南的方向走去。

当他来到陆记米铺的时候,只见朱漆招牌早已斑驳褪色,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不清,店铺大门紧闭,看起来冷冷清清,毫无生气。
林文远上前敲门,许久之后,门缓缓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掌柜探出脑袋,警惕地看着他。
林文远连忙拿出黄绫帕,说道:“掌柜的,我是受一位姑娘所托,前来找陆老爷的。”
老掌柜看到黄绫帕的瞬间,脸色骤变,双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声音颤抖地问道:“二十年了…… 姑娘可是姓陆?”
还没等林文远回答,老掌柜便 “砰” 的一声关上了门,任林文远如何敲门呼喊,都不再回应。

林文远满心疑惑,不明白老掌柜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他无奈地离开了米铺,决定先回家看看女子的情况。
然而,当他回到住处时,却发现画铺遭窃,一片狼藉。他心中一惊,连忙查看,发现女子颈间的血玉竟然不翼而飞,女子似乎并无大碍,只是有些虚弱:“那血玉,一定要找回来!”
林文远心急如焚,按照女子的指点,他贼人留下的蛛丝马迹一路追踪,追至城郊的一处破窑时,听到里面传来阵阵争吵声。他悄悄靠近,透过缝隙看到三个黑衣人正在分赃,其中一人手中正拿着那枚血玉。
林文远刚想冲进去夺回血玉,突然,拿着血玉的黑衣人脸色一变,捂住喉咙,七窍缓缓流出黑血,随后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其余两个黑衣人见状,惊恐万分,转身便想逃窜。林文远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人突然死去?他不敢久留,连忙跑回城中报了官,县令命仵作帮忙查验尸体。
仵作仔细查看了尸体后,面色凝重地说道:“这是中了邪气,七窍流血而亡。”
邪气?难道跟这块儿玉有关?可自己拿了这么久,也没见有什么反应啊,林文远心乱如麻,急匆匆赶回家找女子询问,可女子因身体虚弱,在此陷入了昏迷。
他想起女子托付的陆记米铺,或许只有这里能找到答案,将血玉留给女子,带着满心的疑惑和不安,他连夜再次拜访陆记米铺。

老掌柜看到他再次前来,脸上露出惊慌的神色,想要关门却被林文远一把抵住。
林文远焦急地说道:“掌柜的,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还请您告知实情,因为这块血玉,已经有人殒命了,您要是不说,恐怕还会伤及更多的无辜之人。”
老掌柜犹豫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将林文远请进屋内。他从柜子深处颤巍巍地取出另半块黄绫帕,与林文远手中的半块拼合在一起,只见拼合处赫然是一个精致的陆家族徽。
第三章:沉冤再现老掌柜将林文远带到里屋,关上房门,神色凝重地开始讲述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二十年前,我家老爷本是苏州府有名的富商,乐善好施,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却遭人恶意陷害,被污蔑私通倭寇。” 老掌柜说到此处,眼眶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一夜之间,官兵包围了陆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夫人为了保住陆家的清白,带着小姐投河自尽,唯有襁褓中的小少爷被奶娘拼死救走。这块血玉,本是夫人的陪嫁之物,自那以后就消失了,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它。”
林文远听得目瞪口呆,心中对陆家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同时也对背后的阴谋感到愤怒。他正想继续询问,突然,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破空之声,像是有暗器飞过。
老掌柜脸色大变,他猛地站起身来,一把将林文远推向墙角的一个暗门,急切地说道:“快走!他们要灭口!”
林文远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老掌柜推进了密室。不久,密道口传来激烈的打斗声和老掌柜的呼喝声,林文远心急如焚,却又不敢贸然出去。
在密室中,林文远摸索着前行,试图寻找其他出口。他的手在黑暗中四处摸索,墙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突然,他的手触碰到一个檀木匣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本泛黄的账册。
他借着微弱的光线翻看,发现账册上记载着一些有关当年陆家灭门惨案的事情,还有近年苏州官场的贪腐证据,涉及众多官员,其中不乏一些位高权重之人。
“这老管家倒也忠心,陆家都灭门这么久了,还在搜寻能够翻案的证据。”林文远心中暗道。
过了许久,外面的打斗声渐渐平息。林文远小心翼翼地打开密道出口,却发现老掌柜已经倒在血泊之中,气息全无。他感到毛骨悚然,知道自己已经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三日后,苏州知府衙门贴出告示,称陆记米铺掌柜暴毙,林文远因涉嫌杀人被通缉。林文远抱着账册,四处躲藏,也不敢回家,心里又担心家中的女子怎么样了。
鬼使神差的,林文远躲进了之前救女子的破庙。他满心疲惫,正想着接下来该怎么办,却突然看到那红衣女子竟倚在神龛旁,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诡异的红晕。
“林公子,我等你多时了。” 女子轻抚着颈间的血玉,声音幽幽地说道,“二十年前,抱着我跳河时,这块玉就浸满了冤魂的血,从此便有了灵性。”
第四章:借尸还魂林文远看到女子的瞬间,心中一惊,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此时,月光从破庙的屋顶洒下,照在女子身上,他竟发现女子的影子如同烟雾般摇曳不定,模糊不清。

“别怕,林公子,我并无恶意,只是想讨个公道。” 女子看出了林文远的恐惧,轻声安慰道。随后,她缓缓开口,讲述起自己的身世,原来她就是当年跟着主母一起跳河的陆家小姐。
当年陆家被灭门后,奶娘抱着小少爷隐姓埋名,四处躲藏。然而,五年前,还是被仇家找到了踪迹,奶娘为了保护小少爷,惨遭毒手。
“我不甘心,那些人杀我全家,却没有受到任何报应,我宁愿不投胎,即便是魂飞魄散,也要让他们血债血偿,也要为我陆家报仇雪恨。”
“那些黑衣人,其实是当年幕后主使的爪牙。” 女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身体微微颤抖,“他们一直在寻找陆家后人,他们要斩草除根,消除能颠覆陆家冤案的证据。”
女子的话还未说完,破庙的梁柱突然发出一阵 “嘎吱” 的声响,紧接着,一根粗大的梁柱轰然倒塌。林文远见状,毫不犹豫地冲过去,一把抱住女子,就地一滚,躲开了倒塌的梁柱。

两人刚滚到庙外,就看到四周已经被官兵团团围住。官兵们手持火把,将破庙照得如同白昼,为首的官员大声喊道:“林文远,你已被通缉,速速束手就擒!”
就在林文远感到绝望之时,河中突然驶来一艘华丽的画舫。画舫缓缓靠近岸边,舱门打开,一位戴着面具的公子走了出来。
公子随手掷出一枚玉牌,高声说道:“锦衣卫北镇抚司办案,闲杂人等回避!”
官兵们看到玉牌,脸色大变,纷纷放下武器,让出一条道路。面具公子走到林文远面前,说了一声:“拿下!”,身后几个侍卫一拥而上,将林文远和红衣女子擒拿带入了画舫。

画舫内装饰奢华,布置得十分雅致。沈砚冰将林文远和女子带到一间密室,待三人坐定后,沈砚冰缓缓摘下面具,露出一张明眸皓齿的面容,简直比女子还要惊艳。
林文远看到沈砚冰的真容,微微一愣。沈砚冰微微一笑,说道:“林公子莫要见怪,陆家对我父亲有大恩,当年陆家出事,我父亲没能出手相助,心中一直十分愧疚,这些年我父亲一遍暗中搜集当年的证据试图为陆家翻案,一边在找寻陆家失散的小公子,如今时机终于成熟了。”
林文远心中疑惑:“你们是不是找错人了,我不是陆公子,我叫林文远。”
红衣女子突然开口:“你就是我陆家唯一幸存的子嗣,当年奶娘将你抱走,为了躲避追杀,才为你改姓林。”
此时林文远才明白,为何陆小姐会找上自己,为何自己回卷入这场事件之中。随后,沈砚冰从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取出几封泛黄的信件,展示给林文远看。
原来,这些都是陆家当年的密信,信中详细记载了苏州织造局为了侵吞陆家的海外贸易所得,勾结倭寇,陷害陆家的阴谋。

“林公子手中的账册,想必就是揭开这一切的关键铁证。” 沈砚冰神色凝重地说道,“明日钦差大人将抵达苏州,我们要在接风宴上,将这些证据呈交给钦差大人,揭露他们的罪行。”
然而,就在两人商议之际,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箭矢破空的声音。沈砚冰反应极快,他猛地扑向林文远,将他护在身下。一支利箭射中了沈砚冰的肩头,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衣衫。
林文远见状,心急如焚,他一把抱起沈砚冰,冲出密室。来到舱外,却见那陆小姐静静地立在当街,颈间的血玉红得如同燃烧的火焰,散发着诡异的光芒,而偷袭的人全部被她抹除了。
“弟弟,我该走了,陆家就靠你了。” 女子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她的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二十年前我本就该葬身河底,如今,心愿已了,我也该去地府与家人团聚了……”
话音刚落,女子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终消失在夜色之中。

沈砚冰的伤势虽无大碍,但也需卧床休养。林文远守在他床边,心中满是担忧与焦急。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文远与沈砚冰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在接风宴上揭露真相的计划。
他们深知,此次行动关乎陆家的沉冤能否昭雪,更关乎苏州官场的清正廉洁,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林文远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勇气,四处联络那些曾受过陆家恩惠,或是对苏州官场黑暗深感不满的正义之士,寻求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而沈砚冰则利用自己父亲的身份,秘密调查苏州织造局以及相关官员的最新动向,收集更多有力的证据。终于,在接风宴的前一天,一切准备就绪。
第六章:善恶有报接风宴当日,苏州知府衙门张灯结彩,各级官员纷纷前来迎接钦差大人。林文远怀揣着账册,与沈砚冰一同混入宴会现场。
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气氛看似热闹非凡。林文远看准时机,突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钦差大人,草民有冤情要申诉!”
众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在他身上,现场一片哗然。钦差大人皱了皱眉头,示意林文远上前。林文远快步走到钦差大人面前,将账册呈上,并将陆家的冤案以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
钦差大人听后,脸色变得极为凝重。他翻开账册,看到上面详细的贪腐记录,不禁勃然大怒,当场下令拿下苏州织造局的官员。

混乱之中,突然,一道红光闪过,林文远姐姐的鬼魂现身在众人面前。她手指着现任知府,大声说道:“当年就是你,为了一己私利,勾结织造局,陷害陆家,今日就是你的报应!”
知府吓得瘫倒在地,脸色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铁证面前,他无法抵赖,只能乖乖认罪。
三个月后,京城传来消息,陆家的沉冤终于得以昭雪。林文远因揭露贪腐有功,被举荐入朝为官,为了报答奶娘的救命之恩,他并未选择改姓。沈砚冰的伤也渐渐痊愈,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两人感情愈发深厚。
一日,林文远与沈砚冰在运河边重逢。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景色十分宜人。林文远看着沈砚冰,微笑着说道:“其实那天在画舫,我就看出你是女儿身了。”
沈砚冰佯装生气,轻轻捶了林文远一下,说道:“你这人,竟一直瞒着我。”
林文远笑着从怀中掏出一块血玉,递到沈砚冰面前,说道:“这是我姐姐留给我的,她说要送给最有缘人。我想,那个人就是你。”

沈砚冰接过血玉,看着那温润的光泽,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远处,传来卖杏花的叫卖声,那清脆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这个跨越二十年的传奇故事……(该文为民间故事,旨在宣扬善恶有报的正能量,无任何暴力恐怖、封建迷信等不良导向。)
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依旧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换作是你:
面对河中漂浮的红衣女子,会选择救人还是避祸?发现血玉暗藏惊天秘密时,会坚守正义还是明哲保身?若有人求助,你敢像林文远一样挺身而出吗?林文远为了报养恩而不改姓,可陆家也只剩他一个根苗了,这样做对吗?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选择,看看有多少人和你一样相信 —— 善恶终有报,公道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