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终于等来好消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采访时透露,破解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难题的关键在于“打破户籍限制”,并呼吁政策创新为异地参保“开绿灯”。这一表态释放出重要信号——社保制度正加速向更公平、更包容的方向改革。

当前,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规模庞大,但他们的社保参保率却长期低迷。郑秉文直言,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难的核心症结在于户籍限制。这类群体多为异地务工人员,若只能在户籍地参保,将导致工作地与保障地长期割裂。以海南自贸区为例,他建议探索“联合自动加入机制”,将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结合,让有雇主和无雇主的灵活就业者都能便捷参保。这一思路若能落地,将成为全国社保改革的试验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已有积极尝试。例如,部分地区试点推出“商业职业伤害险”,填补工伤保险的覆盖空白。但郑秉文坦言,即便是发达国家,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覆盖率也尚未达到100%。这提示我们,改革需要兼顾现实条件与国际经验,既要破除制度壁垒,也要避免“一刀切”。

除了灵活就业群体,城乡居民养老金与职工待遇相差高达14倍的问题也引发关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郭树清此前指出,这一差距亟需缩小。郑秉文分析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90%依赖财政拨款,本质上更接近“定额养老津贴”而非真正的社会保险制度。要缩小差距,需明确财政责任的边界,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避免过度承诺导致制度不可持续。
延迟退休显成效:养老金枯竭时间推迟8年针对社会热议的延迟退休政策,郑秉文用数据给出积极回应。最新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5—2060》显示,改革组合拳成效显著: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时间从原预测的2028年推迟至2036年,基金枯竭时间则从2035年延后到2044年,两项关键节点均推迟了8-9年。这证明,通过延迟退休、全国统筹、中央调剂等政策协同发力,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正逐步增强。

在探讨社保改革时,郑秉文特别提醒:“就业才是第一福利。”社保制度的设计必须服务于就业优先战略,不能本末倒置。他以头部外卖平台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案例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与政策创新形成合力。只有让灵活就业者既能“有活干”又能“有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活力的双赢。

信息来源
本文综合自《南方都市报》报道《郑秉文:解决灵活就业人群参保,首先要打破户籍制度藩篱》,内容涵盖博鳌亚洲论坛专家访谈及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