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冬至,今年冬至不一般,128年难遇,有3大特点,早看早知道

老花朵讲科普 2024-12-20 14:13:18

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冬至,你知道吗?

其实冬至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作为北半球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自然而然给人一种冬天已经来的感觉,也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将要真正的到来了。

而且冬至也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说明了人们对这个节气的重视程度。

冬天来临,虽然没有春暖花开,但是吃吃喝喝还是有的,毕竟有些习俗是要遵循的。

今年的冬至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今年冬至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天气和时间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而农历上的日期和时间也基本上都是根据天文现象推算出来的,再加上我国的地大物博,天南地北自然都会存在一些差异,于是“尾冬至”这个名词就流传下来,在今天,还是为了更好的体验自然节律。

因为每一年冬至来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有早有晚,但是唯独这一天是最不改变的,那就是冬至来临的时候北半球会在夜晚占据更长的时间,白昼反而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

所以“尾冬至”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规律而来,防止其他“至”由于不改变导致农作物遭到损害。

今年的冬至在农历上算是“尾冬至”,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什么呢?

这就引起一些人的疑惑,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关于冬至就有这“公九”和“母九”的说法。

大家应该都知道九这个数字是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组合而成的,其中一二三四五都是“公九”,而六七八九都是“母九”。

而且公九和母九也都有着不同的天气预报,公九的话,代表着寒冷,又有冻死老牛之类的谚语流传下来,而母九代表着回暖,在后几天会暖和起来,所以母九就不会有冻死老牛之类的谚语流传下来。

由此可见,公九保暖几率更高一些,所以今年的冬至又恰好是很久没有遇到过的,那就是128年内最早的一次,这应该有没有关系呢?

可见这个冬至有可能是不会暖起来的,甚至在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月迎来冷冬。

人们为什么会对于冬至这么重视呢?

古时候人们并不像现在一样,不管冬天夏天,科技的发展导致人类衣锦还乡,人们只是在屋子里待着,不大出门,不像古代,需要拿出很多时间来外出劳作,所以寒冷一定会影响他们劳作效益。

所以古人更加希望天气能够好一些,也不希望一直寒冷下去,更希望能够收获丰硕,因此古人会在过完冬至之后就会开始考虑迎接春天的到来,这样一来也就提升了古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所以对于农耕文明时期来说,每年的众多节气当中,冬天、春天其实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传统习俗,为何要过冬至?

既然对于冬至重要性这么大的节气自然也少不了众多习俗,比如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会把饺子包成各种形状,而这其中会有一种与好运相连的做法,就是在元旦到来之前,要将饺子包好放置起来,等到元旦这天吃,这样可以保证家长身体健康,而且这时每个人都会包一个自己的,这样每个人找到自己的饺子之后打开,可以为自己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还有一种就是祭祖,到了每年这个时候要提前准备好祭祀的东西,在当天前往山上祭奠祖先,这个习俗传承已久,人们是希望能够在祖先保佑之下有一个好的收成。

现今这个习俗越来越少,但还是会有人坚持,因为永远不能忘本。

还有一种就是画九,在农历九月二十日那个月份,将“九”写在纸上大大的写上一些,然后贴在墙上,这代表着喜庆。

然后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每个月底再写一遍,但尺寸可能会小一些,这个习俗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只有贴起来才能让好运回到自己身边。

128年难遇,有哪些特点?

既然如今是128年难遇,那么也要关注一下有哪些不同之处。

首先就是年份的问题了,时至年底十二月份肯定是会比较冷得,所以月份并没有特别之处。

第二个不同之处就是天气,当冬至这天温度降低的时候,预示着将会迎来冷冬,无论是东北地区还是西北地区,都有这样的说法,这是民间习俗流传千百年来,没有科学证明,但却行之有效。

第三点不同就是今年的冬至可遇不可求,自古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不知道准确与否,而2020年相比,我国各地受其影响,各地区空气干燥,天气变化无常,让人不能知晓。

所以作为传统的节气我们还是要多多关注,无论信或者信,它都在提醒我们,让我们对生活有一个新的期盼,希望我们可以跟随着节气变化而变得更好!

3 阅读:578

老花朵讲科普

简介:每天带来正能量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