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波兰拥有100万大军,面对德军压境,为何仅坚持了36天?

宇全玩转过去 2025-01-18 02:40:45

1939年9月1日,德国集结军队(包含仆从国部队)大举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9月17日,苏联又集结兵力从东侧进攻波兰。9月28日,德军和苏军在波兰境内的布格河会师。10月6日,苏德两国占领波兰全部领土。

波兰战役从发起到结束,前后用时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大约36天。战役中,波兰虽集结起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旅等100万兵力,然而在苏德两大军事强国的夹击下,依旧独木难支,最终含恨再度亡国。仅剩流亡海外的政府重建武装力量,图谋复兴。

从表面上看,波兰快速败亡,是由于对手的军事实力、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更占优势,尤其是德军“闪击战”战术的大规模实践,让战术思想停留在旧时代的波兰军队无所适从。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讲,波兰的沦陷,也是其咎由自取。这要从波兰的近代历史说起。

14~17世纪,波兰曾是东欧强国,然而在18世纪以后,由于奥地利、沙俄、普鲁士帝国的相继崛起,波兰被夹在三个大国中间,沦为被瓜分的对象,于1795年被瓜分殆尽。整个19世纪 ,波兰民族都在复国的斗争中来回奔走。直到1918年一战结束,随着沙俄和奥匈帝国相继瓦解,波兰终于获得复国的机会,于1918年11月7日建立“波兰第二共和国”。

然而复国后,波兰也逐渐走上“地区霸权主义”的道路:试图恢复鼎盛时期的版图,建立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的“海间联邦”。波兰的这个野心,很快同输出革命的苏俄爆发冲突。1919~1921年,苏波战争在东欧大地上爆发,经过两年厮杀,最终以1921年《里加条约》停战。战争结束,波兰虽然控制了不少新地区,却也因此恶化了同邻居的关系。

在乌克兰,波兰控制了以沃伦-加利西亚为核心的西乌克兰。在白俄罗斯,波兰也占领西白俄罗斯地区。由于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在历史上曾是波兰疆土,也分布着不少波兰族居民,故而波兰打算在这两地推行“波兰化”政策,引起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的反感。

在立陶宛,波兰占领其首府维尔纽斯,建立起由波兰人主导的“中立陶宛管治委员会”。1922年2月20日,在波兰地主-资产阶级政府的操纵下,维尔纽斯的波兰族居民举行公投,决定将此地并入波兰统治。此举自然导致波兰和立陶宛关系恶化,在此之后的时间里,两国关系长期欠佳。

同时,波兰还觊觎捷克斯洛伐克的切欣地区。1938年,当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割占捷克苏台德地区后,眼看着匈牙利(德国盟友)出兵占领斯洛伐克南部,波兰也迫不及待地占领切欣。但这样一来,波兰同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也迅速恶化,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所以到1939年二战爆发前夕,波兰已经将周边邻居得罪了遍,同德国和苏联又存在争端和矛盾,处境更为危险。所以,当德国入侵波兰后,波兰很快就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周边没有邻居能够帮它。个别厌恶波兰的国家,例如斯洛伐克仆从国,甚至协助德军进攻波兰。

此时唯一能够帮助波兰的,只有百里开外的英法两国,但英法却执行“静坐战争”,试图将德国祸水东引,故而坐视盟友波兰覆灭。在此情况下,波兰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在顽强坚持36天后,全境都被苏德两国占领。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