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镇:培育“产业尖兵” 助推乡村振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发展产业积极性,丙安镇大力邀请赤水市农业技术专家亲临现场指导,面对面教授群众种养殖技术,培育一批致富能手和产业发展“尖兵”,不断提高群众技能,示范引领全镇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近日,丙安镇开展第三期短平快产业培训,邀请赤水市农业专家罗金山到现场,手把手教授40余名群众猕猴桃种植技术。“罗专家讲的很仔细,给我讲了猕猴桃育苗、栽种、修枝、施肥等相关知识,让我们收获很多!”三佛村猕猴桃种植户贾啟义说。
猕猴桃被誉为“果中之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钾、钙等微量元素,经济附加值高,且销售市场广阔。丙安镇狠抓产业的“牛鼻子”,依托区域内优越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大力组织猕猴桃技术培训,引导群众壮大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丙安镇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1000余亩,已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多个省份,产值规模200余万元。
“猕猴桃种植成功为丙安创建了品牌,起到示范作用,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产业培训,培育更多特色产业,助推乡镇振兴。”丙安镇农服中心负责人严华强说。
近年来,丙安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个一”工程,积极探索“支部牵头+合作社领衔+能人主抓+群众协同”发展模式,已邀请10余名市镇专家到深入产业基地,培育致富能人和产业“尖兵”,增强群众产业发展能力。同时,当地政府还不断出台完善配套产业政策,鼓励群众学技术、谋发展,已逐渐形成年产20余吨优质冷水鱼,300余万元金钗石斛等特色种养殖产销规模,直接拉动群众就业100余户,保障稳定增收2500元以上。
旺隆镇:“庭院经济”美了乡村 富了民
一场春雨过后,在旺隆镇联会村一间间错落有致的民院里, 新栽种的坚果树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不仅扮“靓”了农家院,更扮“亮”了致富路。
“前些时候,我家院子里还堆放着柴草。”在给果树施肥的联会村村民王昌仁乐呵呵地说:“后来参加了村里的群众会,让我了解到栽种坚果树镇里不仅提供树苗肥料,还亲自上门指导,挂果后进行统一收购,第一时间我就在我家院子里和田边地角栽种了15株。”
房前屋后的“方寸地”里蕴含着增收“大文章”。“过去村里这些零零散散的空地,要么长满了杂草,要么堆放杂物。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空闲地带动村民增收,旺隆镇立足实际,充分动员群众栽种坚果。一株坚果树进入丰产期大约能收25公斤鲜果,预计可增收300元左右。这种低成本、高回报,低风险、稳增收的方式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联会村党支部书记龚祥奎介绍道。
“庭院经济”的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门路,提质增速。近年来,旺隆镇在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以石斛、坚果为主的“庭院经济”正悄然兴起。在种苗选育、技术指导、产销对接等服务上,旺隆镇积极组织产销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组上门服务,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动产业向好向快发展。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频驱动,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据悉,本次推广种植涉及8个村,发放坚果幼苗10000株,覆盖群众500余户。
长沙镇“五个一”狠抓红粱种植地块落实
召开一次动员会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采取召开群众会、走家串户、与农户促膝谈心等方式,帮助群众算好红粱种植经济效益、政策支撑、未来发展等“三笔账”,通过日统计、日排名、日调度等方式让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干部,确保高粱种植地块到户到人。截至目前,全镇驻组干部开展动员会议50余场次,动员1500余户群众落实种植面积达2500余亩。
组织一场现场培训。为彻底打消群众种植红粱的顾虑,长沙镇组织党员志愿者、农技人员、产业大户等利用百姓讲堂等契机,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红粱种植技术。截至目前,长沙镇各村已召开百姓讲堂40余场次,组织农技人员、党员志愿者40余人次到田间地头为群众现场传授红粱种植技术,覆盖群众达2000余人次。后续还会针对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分阶段分片区开展现场培训。
制定一份工作提示。结合到习水县考察学习红粱种植实际,将种子处理、育苗技术、移栽要点、田间管理、保底回收、政策保险等重点注意事项梳理为工作提示,同时通过小喇叭、敲门行动等方式做到全覆盖宣传,确保户户到家,人人见面,切实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抓实一批领衔包保。制定《长沙镇干部职工领衔开展红粱种植工作方案》《长沙镇2022年红粱产业发展干部包保责任方案》,要求班子成员带头,镇村组干部每人领衔一个面积2-3亩红粱种植示范点,重点做好无劳动力家庭、撂荒土地等地块的红粱种植工作,同时将红粱种植地块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重点内容,确保形成上下一心、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落实镇、村级示范点面积达400亩,并全面落实挂帮行政领导、技术负责人等,镇、村、组干部认领地块面积达300余亩。
解决一批后顾之忧。认真梳理红粱种植从种子包衣、病虫害防治、农药等一系列农资清单,通过农技干部到店宣传等方式要求全镇范围内农资店进行购买和出售,并采取“订单送货”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将农户所需农资送货上门,切实解决部分农户拉运难问题。同时要求各村采取集中育苗的方式做好群众的补苗工作。
来源:丙安镇、旺隆镇、长沙镇
主 办:赤水市融媒体中心
总 监 制:翁永学
责 任 编 辑:胡茜靖
编辑:邓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