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年间,明军三征麓川后就撤销了麓川宣慰司,设干崖、南甸、陇川三宣抚司;同时,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宣慰司等不再入贡,明帝国云南边地土司形成了“三宣六慰”的格局。明廷认为大古剌等宣慰司不再入贡,是为缅甸宣慰司道路所阻,但实际上更可能是“四十年战争”结束后,缅甸各方势力不再那么迫切地争取明帝国的支持了。嘉靖七年(1528年),缅甸宣慰司为孟养完全控制之后,亦不再入贡。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路九方前去调解陇川与木邦之间的纷争,回来后上报称:“今缅夷酋名瑞体,创霸摆古(白古),有吞并之志。”直到这时,缅甸才重新进入明帝国的视线,不过此缅甸已非先前的阿瓦王国,而是新崛起的东吁王朝了。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孟密下属的翁榜土司去世,其弟色采隆继承土司之位。孟乃土司对新任翁榜土司不满,举兵攻下翁榜,翁榜土司色采隆备下许多礼品谦恭地要求莽应龙派兵相助。这正中准备再度北扩的莽应龙下怀,他认为:“此番并非只为征讨翁榜,征服翁榜以后,还必须继续征讨与翁榜连成一线的孟密、八莫、孟拱、孟养、格礼等掸族各邦,才能使他们子孙后代也永远臣服于我……毋庸说掸邦土司,就是中国乌底勃瓦(皇帝)也挡不住我们。”
缅王上朝图
缅历9月8日(11月9日),莽应龙率领水陆两军从汉达瓦底出发,奔往孟密;而另一路缅军则在莽应里的率领下奔向翁榜。
据我国史料记载,约在此前后,孟密土司思真及其子思汉相继去世。思汉的儿子思奔、思糯争夺土司之位,思糯获胜,思奔败投向莽应龙。莽应龙正有图谋,于是表面上答应劝解兄弟二人,实则欲吞并孟密,遂借故刺死思奔。
大约以此为借口,莽应龙北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孟密。缅军在距孟密约一站远处,与孟密土司派来迎战的军队相遇。缅方先锋马军失利败退,但立即派出象军冲杀,孟密军抵挡不住,死伤甚众。孟密土司正准备据城抵抗,却得知缅军此次北上兵马众多,恐守城不住,遂出城逃往翁榜。
由莽应里率领的缅军此刻也与占领翁榜的孟乃军相遇了,孟乃军抵挡不住缅方的象军,城被攻克。孟密土司正要投奔翁榜,在路上听到翁榜失陷的消息,只得停驻当地,向缅军投降。
我国史料说莽应龙立思汉次子思琢管领孟密,然而《琉璃宫史》却说莽应龙任命前任翁榜土司之孙孟隆侯为孟密土司。虽不知真实情况为何,孟密确实已为莽应龙控制。
莽应龙以孟密为基地,继续侵略孟养。孟养土司思个闻缅王率领大队兵马来攻,其势凶猛,便不敢据守孟养城,而是将兵勇、象马等转移到孟养以北的山区驻守。莽应龙占领孟养城之后,继续北上。在这期间,孟养土司为孟拱出卖,只得投降。莽应龙让他们宣誓效忠后,便安排返程,于缅历919年5月3日(1557年6月30日)抵达京城汉达瓦底。
先前,莽应龙封宋砌侯卓吉为翁榜土司,但在缅军撤离后,卓吉为思奔女婿孟乃土司别混所杀。随后孟乃土司又攻打阿瓦属地底宝,杀底宝土司,夺其妻子儿女、象马兵勇,进而又攻打宋砌。于是莽应龙再度北上,攻破孟乃,抓走别混。
此次莽应龙野心更大,他用木叶缅书招干崖、南甸、陇川三宣抚司土司前来会盟,欲要攻占木邦,进而入侵云南。但后来他听从了属下的建议,转而攻击清迈王国(八百大甸宣慰司),国王梅库提抵挡不住,出城投降。莽应龙对他说:“别说小小清迈,就算是中国的乌底勃瓦,也休想挡住孤的进攻!”他命令以清迈王为首的清迈各级官员向他宣誓效忠,保证子子孙孙再不背叛。
清迈古城遗址
6年后的缅历926年(1564年),清迈王梅库提趁莽应龙攻打阿瑜陀耶时,力图争取独立。但当莽应龙大军压境时,他又抵挡不住,只得出城投降,最终被圈禁在汉达瓦底。缅历940年12月5日(1579年1月30日),清迈栖拉帕芭女王去世后,莽应龙干脆把清迈封给了儿子瑙亚塔明绍。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多世纪里,清迈几乎一直为缅甸统治。
老挝澜沧王国(老挝宣慰司)国王塞塔提腊是清迈先王吉克劳的外孙,由于吉克劳死后无子,塞塔提腊便继承了清迈王位。在位7年后,塞塔提腊之父在训象时受伤身亡,他只得匆忙返回琅勃拉邦夺取王位。清迈贵族于是趁机另行拥立梅库提为王,塞塔提腊十分气愤,一直与清迈纷争不断。所以当缅历920年(1558年)莽应龙第一次迫使清迈臣服后,塞塔提腊趁缅军撤兵时重占清迈。莽应龙只得再度出征,赶走了塞塔提腊。塞塔提腊因琅勃拉邦离缅甸较近,害怕莽应龙追击,于是迁都万象。结果莽应龙还是发动了多次针对老挝的战争,塞塔提腊一路躲进深山密林中,但仍坚持抵抗。直到塞塔提腊死后的缅历936年(1574年),莽应龙再次攻克万象,扶植缅甸卵翼下的乌帕哈·伏腊旺塞为王,才算控制了老挝。
直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云南总兵沐朝弼、巡抚游居敬才将莽应龙侵占孟密等地的情况上报。游居敬还上报了一篇《莽哒喇事情节略》,为吴宗尧所写,详叙了莽应龙崛起、内犯的经过。不过此文谬误颇多,比如将莽应龙当成了莽瑞体;又如说“莽哒喇”的王号是因为调解孟人兄弟纷争而得,意为“公道主人”,实际上“莽哒喇”应该是莽应龙巴利文王号“底里杜达马亚扎”中“马亚扎”的音译,“底里杜达马亚扎”意为“吉祥善良之法王”;甚至还认为莽应龙是为其先世莽纪岁(瑞难乔信)复仇,才攻占孟密,侵略孟养。结果导致之后我国史书进一步补充出莽瑞体是莽纪岁的儿子,幼年时逃到洞吾(东吁)母家,长大后回来复仇的桥段;并常常把莽应龙写作莽瑞体。
在《琉璃宫史》的记叙中,莽应龙的儿子莽应里确曾号称与孟养有仇,但那是因为孟养是缅人的公敌:“孟养的土司们曾将整个缅甸地区蹂躏一番,还曾到阿瓦,举土司之子多汉发为王。缅甸人都对他畏惧万分。”完全不是吴宗尧等人所以为的那样。
吴宗尧在文中还说,因莽应龙听闻内地有备,又害怕他夷抄其老巢,所以远遁回到东吁。但实际上,莽应龙让清迈臣服后,又在阿瓦行宫住了约一年才返回汉达瓦底。可见,云南当局实际上对莽应龙的动向一无所知。
明廷接到报告后,认为莽应龙“己畏威远遁”,便不再追究,只是传谕各边地土司“不许交通结纳”。同年,沐朝弼、游居敬又报称,缅甸莽应龙“侵轶邻境,当预防内侵”。收到警信后,明帝国开始在干崖土司境蛮哈(今云南省盈江县蛮允附近)设兵戍守,应援边地土司,冬春防缅。时人诸葛元声对此感叹道:“自是滇人方稍稍言防缅,尚不知缅甸乃我宣慰司,当经理复之者也!”
隆庆元年(1567年),云南布政司按惯例派指挥陈应绣、千户潘应爵到孟密买象,孟密土司思哲将二人擒拿送给莽应龙。莽应龙正准备侵夺车里宣慰司,遂以茨刺禁锢陈应绣和潘应爵,并说:“此行胜,则得中国人吉,败则凶。”后来莽应龙得胜归来,果真将他们遣还。我国史料没有记载莽应龙侵夺车里的经过,据傣文史书《泐史》记载:缅将麻哈坦带兵攻下景洪,强迫车里宣慰使刀糯猛向东吁王朝称臣,后强令刀糯猛带兵随莽应龙去攻打阿瑜陀耶、景迈,战胜后,刀糯猛在返回车里的途中病死。缅历931年(1569年),莽应龙封新任车里宣慰使刀应猛为“左掸国大自主福禄至善王”,并将女儿嫁给他,即金莲王后。双方结亲时,云南当局派官员观礼,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此后,车里“敬以天朝为父,缅朝为母”,同时臣属于明帝国与缅甸。
另据《琉璃宫史》记载,这一时期莽应龙不止侵夺车里宣慰司,还征服了孟拱下属的卡随,以及孟卯(8)、西昆、霍达、拉达、摩纳、山达等地。云南当局对此似乎仍是一无所知。
隆庆二年(1568年),木邦宣慰使罕烈去世,其子罕拔遣使向云南当局报告继承宣慰使职。金腾兵备按照惯例派属下前往赐予宣慰使冠带,结果有官员向木邦使者索贿千余金未得,便不给办理继承手续,且扬言要将宣慰使职授予其侄罕朝光。木邦使者回报罕拔,罕拔大怒,遂与弟罕章集兵阻道,经年不让汉人商旅通过。但此举也造成了内地商品无法运达木邦,木邦境内食盐匮乏,罕拔只得向缅甸求援,得莽应龙馈赠“海盐五千簦”。自此,罕拔“益感缅甸而恚中国”,他亲自携带金宝、象马前往汉达瓦底向莽应龙致谢。莽应龙见到罕拔后,甚是高兴,赠给罕拔许多礼品,与罕拔“约为父子”,还派兵护送罕拔出缅,木邦遂投向东吁王朝。当时云南有歌谣曰:“官府只爱一张纸,打失(丢失)地方二千里。”
缅甸战士画像
潞江安抚使线贵得知罕拔投缅获得了很多好处,也亲自前往汉达瓦底拜见莽应龙,将明帝国边地虚实泄露,怂恿入侵。莽应龙被线贵说动,将两冈之地割让给他,让他招揽陇川宣抚使多士宁反叛,以动摇三宣。
多士宁初继位时,侄子多俺不服,投奔了莽应龙。多士宁怕多俺请缅兵来攻,曾备齐礼物亲自前往汉达瓦底说明情况。此刻面对线贵的招揽,多士宁只得再次前往面见莽应龙。多士宁见到莽应龙后,并没有表示要投向缅甸,反而向莽应龙要了一些大米。他将大米堆成百余堆,比喻中国幅员广大,云南不过其中一堆,而陇川更是力量微小不可妄动。莽应龙听后,内侵之念颇息,将多士宁遣还。
回到陇川后,正值指挥方谧率兵戍守蛮哈,多士宁将莽应龙准备入侵三宣及云南内地的两种方案告知,并说:“永腾蛮哈,区区之隘,可恃以拒缅乎?”方谧默然无语。然而多士宁的话未能引起云南当局的重视,其后事态的发展证明多士宁预见是正确的,但为时已晚。
隆庆六年(1572年),陇川宣抚司目把(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岳凤弑多士宁投缅。岳凤为江西抚州人,嘉靖年间流寓陇川
。当时陇川宣抚使多诠有二子,长子多鲤是庶出,多诠想立嫡子多鲸,但又怕多鲤不服。岳凤便教多诠制作了一个双嘴酒壶,里面半酒半水,有个机关可以切换。多诠招来二子,言明壶中半酒半水,以此来占卜,得酒者立为继承人。负责倒酒的正是岳凤,他自然为多鲸杯中注入美酒,使其成为新任宣抚使。多鲸对岳凤十分宠信,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多鲸之子多士宁继位后,封妹夫岳凤为遮莫土司。不过岳凤不知感激,反而趁着多士宁前往缅甸,与多士宁的小妾私通。多士宁回来后发觉,岳凤便先发制人,杀死了多士宁,逃往缅甸。
此时,干崖宣抚使刀怕举也去世了,木邦罕拔请莽应龙袭取干崖,言陇川自会望风归附。莽应里与罕拔有嫌隙,献计说,陇川、干崖距离较远,应先占领接壤且时刻威胁缅甸的孟养,至于干崖、陇川,只消派兵援助罕拔,让他自行夺取即可。莽应龙同意了他的计策,只调拨1万缅兵给罕拔,而派莽应里去征孟养。期间,蛮莫土司思哲迎降,莽应龙纳思哲为义子。
《琉璃宫史》说,孟养土司思个因害怕客死异乡,所以不愿随莽应龙征讨万象,遂举旗反叛,但依旧不敢守城抵抗,于是逃向山林深处。莽应里率部搜寻了四五月之久不得,才在雨季将临时撤回。我国史书则称此次为莽应龙亲征,且“屡为孟养思个所败”,但也承认其后“思个退保猛仑,相持不绝”。
万历初年,多士宁死后移驻陇川协防的指挥方谧因病告归。岳凤得知后,便图谋陇川,但又怕为明帝国所不容,于是重贿莽应龙,拜他为父,引缅兵内侵。岳凤自己集兵数千先行,屯麓川江东岸,声言御缅,实则迎犒缅兵。缅兵到陇川,多士宁妻子罕氏见无法抵挡,于是带上印信,携二子和侄子罕朝光逃到永昌,对云南当局说:“我二子多忠、多孝年幼,现今缅兵到陇川不留多氏一人,请缴印信另任用汉官管理陇川,我母子葬身永昌足矣。”但云南当局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不仅不派兵援救,还强令罕氏一行返回陇川。岳凤见罕氏回返,以为来与他相争,只他不便出手,于是写信给罕拔,言罕氏带罕朝光往永昌,是为了与罕拔争木邦宣慰使,并声称愿为罕拔除去罕氏和罕朝光这个祸根。罕拔接信后,大喜,遂令罕章等率5000人马夜袭陇川,杀罕氏和罕朝光。岳凤得到了陇川宣抚使印信后,号称“扶拥幼主”多忠、多孝,据陇川臣缅。
万历三年(1575年),岳凤伪为锦囊象函,书贝叶缅文,向明帝国报告称:“西南金楼白象主莽哒喇弄王书报天皇帝,地方无事。”同时,罕拔又为缅招抚干崖已故宣抚使刀怕举之弟刀怕文,要把自己的妹妹、刀怕举的妻子许配给他,让他成为干崖宣抚使,据干崖臣缅。刀怕文不从,携二子奔同知薛卫、守备李腾宵处,声言欲与罕拔战。方战,缅兵拥至,刀怕文溃败,逃往永昌,其侄刀怕宣寄食于潞江,薛卫、李腾宵退守南甸罗卜思庄(今云南省梁河县萝卜坝)。罕拔遂取干崖宣抚司印信,交其妹罕氏,并给缅铎(9),干崖臣缅。
万历四年(1576年),莽应龙发兵攻孟养。早前,金腾兵备副使许天琦愤诸夷附缅甸不奉贡,派遣永昌卫指挥侯度持檄诏谕。到孟养,思个因为投降过缅甸,得檄后犹豫不决。于是他想出个法子,使人刻了两个木人,一个写“天皇帝”,另一个写“莽哒喇”,然后率部属礼拜进行占卜。结果,“天皇帝”卓立几上,“莽哒喇”倾坠于地,思个便决意倒向明帝国。莽应龙憎恶思个倡导诸土司倒向明朝,发兵来攻。思个遣使告急,接任金腾兵备副使的罗汝芳答应与诸路明军联合应援。罗汝芳一面招募往来缅甸的商人往缅甸探其山川、道里、兵马、粮储;一面传檄诸土司背缅向汉,依期支援孟养。不久,探听缅甸消息的人返回,罗汝芳率汉土兵马赴援。十二月,明军至腾越(今云南省腾冲县)。思个得知援兵将至,遂率头目领兵万余,潜入阿瓦境内,断缅粮道,亲自督兵埋伏于戛撒(今缅甸沙杰)险隘之地,诱缅兵深入。布置妥当后,缅兵果然进入戛撒。思个坚壁清野,不与缅兵战,只伏兵于要塞险隘,绝缅粮道,准备待明援军到来,然后首尾夹击。缅兵被困日久,粮食缺乏,十分饥饿,他们用金买米,屠象马、剥树皮、挖草根以食,“军中疫作,死者山积”。莽应龙惧,欲与思个讲和,思个不许,再次遣使请求援军。近缅诸土司,如景迈、孟拱等知缅被困,纷纷集兵准备共同出击,但就在此时,云南巡抚王凝害怕“兵兴祸速”,驰檄止罗汝芳出兵援助,罗汝芳愤恨大骂,却也只能作罢。思个围困缅兵月余,力疲而援军不至。岳凤探知明军不出,遂率2000陇川兵由捷径往救莽应龙,莽应龙大喜,随岳凤从小道逃遁。思个得知缅兵撤退,率兵头戴罗汝芳给的赤帻追击,缅兵以为明军来追,大败。
不过在《琉璃宫史》的记叙中,此战却成了莽应龙大破孟养埋伏,孟养土司在交战中死于象背之上。只是又说在追捕孟拱土司的途中“大队人马因饥饿劳累纷纷病倒”,“煮饭时找不到水,便用雪团化水做饭”,很可能是讳败为胜。
“戛撒之围”虽使缅甸遭到重创,但由于明帝国未出兵援助,失信于各边地土司,威信在边地土司心中持续走低。
张居正像
对于缅甸东吁王朝的不断入侵,张居正也曾过问此事。云南来京官员罗大参告知张居正,莽应龙“有兵百万,战象万余,西南诸夷尽为所并”,将来必为云南大患。张居正却不信东吁有如此强横的实力,他专门寄札给云南巡抚王凝,让他“修内治,饰武备”,使远夷至而近夷安,以我为主,不受“外夷强弱”影响。
万历五年(1577年),云南巡按御史陈文燧上疏,“请经理三宣等夷”,并条列十项对策;后又上疏请“复设参将驻扎三宣”,为兵部和云南巡抚王凝驳回。正如时人诸葛元声所说,“江陵(张居正)当国,兵不轻举,故王抚台(王凝)于边务多处以安静”。
此后云南当局不仅不受“外夷强弱”影响,反而为了维稳,主动去讨好莽应龙。万历六年(1578年),孟养将所俘缅甸兵象献于云南当局,巡抚王凝不仅遣使将兵象送还莽应龙,还附赠金币等物。使者至缅甸,莽应龙却佯装送还兵象不是缅甸的,不受,声称:“我象如虎,我兵如龙,怎么会被孟养奴俘获?”在使者的强烈要求下,莽应龙才接收了兵象,只说这应是从边地不慎跑入孟养的,并将所受兵象发往边地。直至使者返回,莽应龙也不曾道谢。诸葛元声在叙述此事时,感叹道:“莽酋是时已诱我木邦,侵我迤西(孟养),据我陇川,残我干崖;贼势如此,乃犹循循焉还其俘,重其币,欲求与解怨修好,所谓掩耳偷铃、割肉饵虎也。‘安静’一言,误人至此,奈何!”
云南当局的姑息纵容,使孟养等忠于明朝的边地土司备受打击,此后更加孤立无援。万历七年(1579年),莽应龙再次发兵攻打孟养,思个因没有援助,逃亡腾越,在途中被手下执送缅甸,最终不屈被杀。莽应龙就此占据孟养。
至此,孟密、八百、车里、木邦、陇川、老挝、干崖、孟养等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皆被缅甸东吁王朝控制,明帝国藩篱一撤再撤,但朝廷仍未采取有效反击措施,仍以“安静处之”。
万历八年(1580年),莽应龙以羽檄招三宣和腾越州卫官前往汉达瓦底拜见。金腾兵备胡心得招募间谍前往打探。莽应龙在给云南当局的文书中自称“掌管西南天下王莽哒喇招法”,假意道:“我两国和好,天下百姓人等方才得安。”云南巡抚饶仁侃遣舌人(翻译)李阿乌招谕缅甸。李阿乌见到莽应龙后,先是宣扬天皇帝威德,不曾入侵缅甸;接着又提及王骥、蒋贵征麓川之往事。莽应龙听后许久不语,问:“二公子孙做大官了没有?”李阿乌回答:“在朝为公侯。”莽应龙听后色变。李阿乌又说罕拔、岳凤打着缅王的旗号侵扰汉地,莽应龙只推说不知,将李阿乌遣还。
1580年的东吁王朝
同年,岳凤设法毒死多忠,又遣子曩乌掳多孝去缅甸,假莽应龙之手杀之。多士宁兄弟多士能之子多思顺见状,逃往遮放。其后,莽应龙号称“仿古传贤”,授予岳凤印牌、缅铎,令他掌理陇川。岳凤就这样占据了陇川,此后他不但不替云南当局买象,亦不再奉行云南当局的各项文告,也不交纳差发银等,公然背叛明帝国。
木邦下属耿马土司罕庆是罕烈庶子,他嫉妒罕拔同样是庶子却继承了木邦宣慰使之职,于是向云南当局献计攻打缅甸,意图谋夺木邦。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弟弟罕虔也在觊觎自己的耿马土司之职,将他的计划密告给了罕拔与莽应龙。得到消息的莽应龙派人杀了罕庆,将耿马封给罕虔。罕虔把女儿嫁给了湾甸土知州景宗真,还与威远、大侯、镇康土官结为姻亲,几人结党投向缅甸。
万历九年(1581年),多士宁之女、陇川下属遮放土司刀落恩之妻多氏,恨岳凤叛杀父母、害死兄弟,密谋擒岳凤,希望得到云南当局的首肯。木邦罕拔为多氏舅,应多氏请求遣罕章率兵暗助,同时还有施甸莽国忠等都愿出兵相助。但是此时云南巡抚、巡按收到李阿乌从缅甸带回来的竹叶缅书,以莽应龙求贡上奏朝廷,不欲多生事端,又疑多氏是为报仇意图利用明军,于是没有立即同意。到次年准备动手的时候,岳凤已惊觉此事,此时罕章因罕拔命令不肯再出兵,谋划自然无法执行,但岳凤因此深恨罕拔。
缅历943年8月15日(1581年10月10日),莽应龙在出征阿拉干的途中病死于丹兑,莽应里继位。他受到岳凤和罕虔等人的极力怂恿,在父亲北扩的基础上,开始大举入侵云南内地。